21世纪民营力96版民营力·舍得
本报记者汪恭彬上海报道
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丁栋虹教授最近正忙于民营企业专业化管理的课题。丁认为,近年来,中国的一些民营企业家正处于资本家化的十字路口。
“由最初的创业起步到资本家化,“这有利于创业者价值的体现,也有助于企业的人力资本管理。”
去年11月上市的信雅达(600571)就是这之中的代表。
两年前,信雅达准备上市时,几乎全资控股信雅达的郭华强有一壮举,将信雅达一半的股权几乎免费赠送给了公司14名骨干员工。以至今日“制造”出了14名千万富翁。
富豪散财
一份有关中国私营企业的调查表明,虽然资本与管理权仍然高度集中于业主,但近年来它的持股比例开始减少。1996年私营业主个人资本占企业资本总量约80.1%,1999年为80.0%,2001年则下降到76.7%。
2002年的数据显示,在8.1%的私企中有人拿“干股”,“干股”占资本总额的18.53%;调查同时表明,有30.3%的私企高层管理人员与主要技术人员持有企业股份,共持有企业资本总额的9.0%,这一现象与企业规模有某种程度的相关性,即企业规模较大,则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持股更多一些,但比例差别不很大。
丁栋虹教授认为,国有企业的一股独大已将许多问题堵死,民营企业的股权如果再不放开,仍将难以获得良性发展。而中国民企创业,整体上都将走向资本家化。
这种资本家化一般可能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将股权分送给创业元老,但前提是要求这些创业者退出管理层;另一种是将股权奖励给在职的骨干员工,用于激励。
盘点国内外公司,民企分送股权已渐成潮流。
泰国正大集团董事长谢国民公开场合表示,对正大有功勋的创业元老,正大将奉送股权使其安享晚年,但前提是退出关键岗位。中国新希望集团老板刘永行也赞成这种观点,他从国外高薪聘请了专业人士替代了当初一同打江山的伙伴。
与谢国民、刘永行相比,与郭华强一同的创业伙伴还很年轻,而这些年轻人以后将是信雅达常盛不衰的关键。
郭华强选择将自己的股权分送给他们,让这些创业团队集体成为资本家。
郭在1996年创办信雅达。2000年时,这家公司净资产已达4141万,利润1931万,其主要产品银行票据缩微影像系统、客户服务中心系统、支付密码器系统等在银行业、证券业市场占有率已名列前茅。此时,郭华强准备将信雅达上市。
但要上市,郭华强想到的第一桩事便是“送股”——在公司实施股份制改造之前,将公司的股份分送给公司骨干人员。
当时信雅达的股权结构是,总股本100万股,其中郭华强占95%,其妹占5%。2000年9月,郭华强及其妹将部分股权转让至杭州信雅达电子有限公司(下称“信雅达电子”)、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春秋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下称“春秋科技”)。许建国、朱宝文等十二位信雅达高层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参与分享其股权。
股权转让的价格是每股1元,而转让基准日未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为27.86元。
转让完成后,信雅达股权结构是,信雅达电子持47.05%,为第一大股东;郭华强以17.98%居第二;第三大股东春秋科技持12.95%,其余股权则被其他十三位自然人持有。
在股权安排上,信雅达电子和春秋科技也都是由公司的核心层控制。这之中,郭华强实际持有的股份是53.76%,相比最初的95%,稀释的42%被他的14名团队分享。
财富奠基
退一步海阔天空!
上海交通大学高维和博士认为,民营企业家实现资本家化后,虽然财富的相对值(持股比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但其绝对值却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渐上层楼。
分送股权前,1997年信雅达实现净利润452万元,年末净资产只有551万元;2000年实现净利润1930万元,年末净资产4141万元。这两个数字在分送股权后两年明显得到了放大:2001年实现利润2806.4万,年末净资产6368.43万;2002年则实现利润3201.31万,年末净资产达3.13亿。
扣除2.38亿的募集资金,信雅达2002年的净资产是7500万,同2000年相比增加81%。按郭华强53.76%的持股比例计算,郭对应的权益有4032万元,这个数字同2000年4141万元的95%(3934万=4141×95%)相比,虽然郭的持股比例降低了,但其身家却上升了。
这可能只是局部的效益。
令郭华强更关注的应该是,在派送股权后,信雅达顺利实现上市。
“上市本身是肯定了创业者价值,另外的优势则在于,分送股权带来的治理结构优化在公司上市后得到了更好的体现。”东方高圣知识管理部主任吕爱兵分析说。
丁栋虹教授认为,民企的这种分送股权有助于公司长期激励机制的建立,而这对于企业家的更替以及人力资本管理都带来积极作用。
2002年10月17日,信雅达对外发行1800万A股,总股本为5846万,发行价13.87元。11月1日,信雅达在上交所上市,首日报收25.40元。
总股本5846万股中,流通股占30.79%,郭华强等15名公司核心层持有4046万股的发起人法人股,占余下的62.21%。而这62.21%的股权则由两间公司法人和14名个人持有,持股最多的是信雅达电子,占32.56%;郭华强位居次席,持12.44%;春秋科技持8.96%,居第三位。其后的从2.75%到0.69%不等。
分析人士认为,这可能正是郭华强的一石三鸟之计。其一,股权结构比较分散,但实际控制人仍为郭本人,优化了公司治理结构,便于公司长期战略的实施;其二,规避了自然人控股公司直接上市的风险;其三,信雅达电子和春秋科技作为持股载体,为下一步的公司激励创造了前提。
据好事者测算,上市首日,依据郭华强团队的实际持股比例,郭本人的身价达5.3亿,次多的许建国,持10.83%,身价是1.6亿,最低的如公司副总裁羊英杰持有信雅达0.69%股份,身价也在千万之上。
面对此景,郭却难得的平静,只说“将股权分送出去,是我的一个心愿,也是我对核心团队的一个交待。在暴涨了27倍的创业收益中,包含了公司核心层员工的创业价值,应该给大家一个回报。这并不仅仅是我的诚信,也是信雅达今后发展的需要。”
一个有趣的细节是,郭华强创业之前曾在杭州新利电子公司任总裁,新利的业务是证券和银行系统的自动化,由港资控股。1990年代中期,新利发展迅猛,郭华强向港商股东建议让骨干员工持有公司股票,以体现技术的价值。但港方不为所动。1995年,新利8位高层集体出走创业,出走的原因就是没有股份,今天这家企业——恒生电子(600570.SH)已经上市;1996年郭华强也自立门户,新利的一批骨干也先后加入信雅达。
截至最新的数据是,在证券银行界软件市场中,此前近乎垄断的新利软件只得和信雅达、恒生电子平起平坐,三分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