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磊
上海报道
“截止到11月底,由吉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六省组织部所做的关于各自省内官员下海的调研报告已经汇总到了中组部。”12月25日,一知情人士在电话中向记者
确认。
该人士同时透露,中组部在今年7、8两月陆续向上述各省的组织部门发出通知,“要求对省内公务员辞职下海的情况进行一个再摸底。对原因进行罗列、分析,并进而为中组部制定规范化的管理意见提供政策建议”。一般认为,此间最主要的考虑是:2000年以来江浙粤等沿海省市出现的又一波官员下海潮。仅以浙江为例,从2000年到2002年底,该省共有86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辞职或提前退休,其中省直机关17名(厅级干部9名,处级干部8名),市县69名。
官员下海四大外因
据一位已经看过六省调研报告的中组部官员表述,在新一波官员下海潮的“造波”因素上,六省的报告显示出了高度的相似性。
该官员举江苏为例,说明了新一轮官员下海的四大主要外因:
首先是机构改革。“2001年江苏进行机构改革,全省仅市级党政机构就从809个精简至660个,精简了18.4%;市县乡行政编制由22.46万名精简到17.97万名,精简了20%;各级行政层级中,省辖市市级机关行政编制精简了25%,县级机关行政编制精简了15%,乡镇机关行政编制精简了25%左右。
“江苏近几年辞职的公务员有过半数是在2001年机构改革过程中辞职的。”该官员说。
其次是乡镇合并。截至今年2月底,江苏省全省撤并乡镇550个,乡镇总数由1998年底的1974个缩减为1424个。以常州市乡镇合并为例:63个镇共精简乡镇领导班子成员259人,分流安置镇事业单位人员7817人,精简率达56.7%。而结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泰州市的海陵区、高港区和兴化市、泰兴市共清退乡镇超编人员6000余人。
再次,大量民营企业的成长则为公务员的辞职下海提供了舞台。例如,原南通市外经贸局某官员,复旦大学经济专业毕业,在原单位所属企业改制时,他选择了辞职经商,贷款买下了转制的外贸企业。另外还显示,很多地方的招商局、财政局、税务局等部门的公务员辞职下海,都是与近年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类企业的成长相关。
中组部官员最后表示,宏观环境日渐宽容是第四个因素。《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都规定了公务员有自愿辞职的权利。在机构改革过程中,一些地方也相继出台了鼓励公务员辞职下海的政策,例如保留一定时间的公务员身份。
权力期权与下海洗钱
在新一波官员下海潮中,最为人诟病的莫过于“权力期权”和“借下海之名洗钱”。
不过,记者了解到,组织部门酝酿中的规范性文件将致力于根治这些问题。“首先是对‘辞职’概念的明确:将明确禁止保留公务员身份下海,割断‘保险带’。对‘任公职期间用公款铺路’、‘辞职洗钱’等现象,将通过辞职条件、程序的明确化来加以应对。会保障辞职者合法权益,但同时也对官员辞职后的行为和所掌握公共资源的运用作出相应限制。”至于文件出台的时间,一知情人士透露“原先的说法是年底可能会出一个初稿,但现在看来年底之前是不太可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