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青
中国经济的“黄金增长”还将持续20年
本报记者龙希成
北京报道
近年来,宋国青稳坐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和预测的头把交椅;他数次以对宏观形势的准确预测赢得人们的尊重。
宋国青说,中国经济的“黄金增长”时期已经持续了25年,而这种高速增长还将持续20年,至少前10年GDP的增速应该在8%以上;中国经济的长期的高速增长,不但提升了中国的经济总量,也将有力地拉动整个世界经济形势的好转。
与他近期在其他媒体所发“短期看淡”的论调稍有不同,宋国青坚信2004年中国的GDP增长率将达到9%以上,其中二季度将达到10%,明显高于2003年的经济增速。
25年高速增长之谜
《21世纪》:自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年均增速达到9.4%。究竟是哪些最主要的因素在起作用?在未来10年20年这些因素还会存在吗?
宋国青:在9.4%的增长中,6.4%是可以用资源投入来解释的,3%是技术进步引起的。在资源投入方面,1978年以来,中国的经济结构不断调整,把原先投入农业的资源和劳动力投到了工业和城市,提高了工业生产的增长率。1978年以前的中国经济,农业占的份额太大,第二和第三产业所占份额太小,农业的生产率很低,也使得工业的增长率非常之低。实际上,如果能在1978年以前就把投入农业的份额转移投入到工业和城市,也会取得很高的经济增长。
在资源投入方面,我国人口的增长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虽然我国自1978年以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有所下降,但是劳动人口的增长率还是很高的。这些新增的劳动人口大部分在工业和城市就业,对经济的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约为3%,技术进步的主要方面是体制改革;而且,体制改革也会引起投资的增长。
中国是一个缺资本的国家,由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善了投资环境和对外关系,大量外资流入国内,这一块新增的资本投入也对GDP的增长作出了重大贡献。
《21世纪》:怎么预测中国未来10年20年的经济增长?2020年以前的中国经济还能维持今日令世人瞩目的“黄金增长”吗?
宋国青:从长期看,未来只会有很微小的变化。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会下降,而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劳动人口的增长率也会降低,这是不利的方面;但有利的方面是,农业人口向城镇和工业转移的进程还将持续,而且可能加速,因此劳动人口转移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跟过去一样多。在未来,体制改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起来会更复杂,但可以肯定,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投资将会继续增加。未来对外开放政策可能还会更加放开,效果虽然不如以前那么明显了,但引进外资的效果还会继续产生。
在未来10年2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应该还会比较高,可以达到7%-8%,特别是前10年肯定在8%以上。
2003年9%高增长的由来
《21世纪》:2003年上半年正当“非典”肆虐之时,国人对今年的经济增长一片悲观,甚至预测了负增长;而现在官方的统计数字已经是8.5%。那么,去年费了那么大的劲,GDP增速才接近8%,而今年遭遇“非典”后,政府似乎并没有费什么特别的劲,就到了8.5%,这是为什么呢?
宋国青:8.5%已经属于过时的说法了。2003年至少有8.8%-9%的增长。当然,今年的数字乐观,是因为2002年中国经济就已经走出了通货紧缩,而不是政府“费劲”的结果。
人们总问,1998-2001年间政府费了牛鼻子的劲,才达到所谓“七上八下”(即7%-8%)的水平,但今年的增长水平为什么那么好?其实,人们应该反过来问:为什么过去几年的增长是不正常的?因为1978-1998年20年间的平均增速都是9%以上,因此9%是正常的增速。
关于2003年的增速,我认为,工业的增长率偏高,服务业的增长率偏低,综合起来达到9%,这是正常的增速;但为什么1998-2001年间的增速与前20年相比会有那么大的变化呢?
1998-2001年间发生通货紧缩,原因就是真实利率太高。1997年一年期名义存款利率是7%,名义贷款利率是9%;真实存款利率是8%,真实贷款利率是10%,通货紧缩是2%,这就对经济增长造成了很大危害;而2003年的真实存款利率为0,两相比较,存款利率差了7-8个百分点。
通货紧缩是2%,这使得企业的利润受到很大影响。1998年企业的真实利润率为0。企业的资本金非常少。因此,银行更不愿意贷款,那时候央行拼命鼓励商业银行贷款,但贷款总量还是很小,企业投资不振,经济增长乏力。
但自1998年以来,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经过几次降息,使得存款利率从7%下降到2%,下调了5个百分点。
2003年总的贷款规模是15万亿元,其中企业的净贷款约为10万亿元(因为企业还有一些银行存款),利率下调5个百分点,就是5000亿元。这是说,1998年的时候企业要比现在多支付5000亿元的利息。
所以,银行几次降息,实际上就相当于向企业注入资本金。企业有了资本金,银行就愿意贷款了,投资需求就上来了。一般地说,企业是40%的自有资金,60%的银行贷款,就是说,企业每增加1元的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就增加1.5元贷款,总共增加2.5元。
企业节省支出利息5000亿元,就相当于企业增加自有资金5000亿元,加上银行贷款,总共增加1.25万亿元的贷款,再加上新增的7000亿元外资,因此整个社会的总投资增加了2万亿元。这样强劲的投资需求上来了,经济增长率自然也就上来了。
因此,2003年经济高增长达到9%,是前几年连续降息和外资增加的效果在今年GDP数字上的反映,而不是由于政府“费劲”的结果。这说明,并非政府想保增长就能增长的,政府也要尊重宏观经济发展的“规律”。新一届政府3月份才上任,那么1-2月份的高增长又怎么解释呢?其实,新班子刚上任,若真想提高政绩的话,恰恰会选择把本年的增长率数字压低,因为只有基数低了,反映自己政绩的GDP增速到明年才会高起来。
看好2004年高增长
《21世纪》:怎么估计今年的财政、货币和消费等方面的形势及其对2004年宏观增长的影响?
宋国青:2003年的财政形势非常好,支出方面基本上正常,虽然有“非典”冲击,增加了一些财政支出,但也没有增加多少;相反,整个经济形势好了,财政收入大幅度提高,财政赤字下降了。财政的自我稳定功能也明显增强了。
货币政策方面,7月份以前,企业贷款增加很多,但在9-11月份,企业新增贷款非常之低。央行一定会设法让2004年有一个正的通货膨胀率,约为2%-3%,防止经济回到通货紧缩的状态。因此,与1998年央行拼命“托”商业银行增加贷款的情形相比,2003年下半年央行是拼命“压缩”银行贷款。
至于2004年的货币形势,债券利率和银行间贷款利率将会上升,真实的市场利率也会上升。但是央行不会把银行贷款压缩得太厉害,它会设法增加贷款的难度,不会提高存款利率,但可能会放开平均的贷款利率,使平均的存-贷款利率差拉大,这样将有助于消化银行累积起来的坏帐;同时,取消利息税的政策也有可能出台。
我特别看好2004年的消费形势,消费的高涨往往有一个“时滞”,今年因为有“非典”,消费被“延后”了一下,明年消费水平会很高。这样,投资增长,消费水平增长,工资上涨,物价上涨,带动了整个经济的增长。
所以,可以预测(与他一段时间来在各媒体发表的“短期看淡”或“短空长多”的论调有所不同)——2004年,第一、三、四季度的增长率可以达到9%,其中第二季度的增长率则要达到10%以上,因为2003年第二季度有“非典”影响,基数太低。
《21世纪》:怎么理解今年下半年以来的石油、煤炭、电力、水泥等生产资料的全线紧张?
宋国青:现在的石油价格不算高,由于中国的购买量太大,而石油储量和加工能力都很不足;电力紧张也是由于电力生产能力不足引起的;至于煤炭、水泥、钢材等生产资料供应紧张,主要不是由于生产能力不足,而是由于铁路运输和船运海运的能力不够。因此,中国今后要在电厂生产、铁路建设等方面加大投资。
央行加紧控制了房地产信贷,更重要的是国家控制了土地供应的规模,因此房地产新建项目将要压缩,2004年的房价将会上涨。
2004年的农业和粮食形势会跟今年差不多,但是粮棉价格会有所上涨。因为2004年工业生产会比较景气,城市经济形势好,农民就会更多地进城务工,种粮的农民就更少了,粮食价格自然上涨。粮价上涨的另一个原因是,全社会粮食库存少了,粮食产量加上粮食进口要小于社会消费的粮食。
中国持续拉动世界?
《21世纪》:你给了我们一个“明年看多”的印象。出口形势很好,消费水平很高,所以2004年经济形势仍会很好。但退税、汇率压力怎么消化?
宋国青:改革出口退税的政策,不利的效果会有一些;但是这也要看企业自己的预期,也许企业本来就预期到有些欠税是不会退的,现在只是正式宣布取消罢了,这样的话,降低或取消一些出口退税的不利效果就很有限。
现在一个很有利的形势是,美元对日元和欧元全面地贬值,美元弱势,人民币盯住美元,人民币也就跟着贬值,这将刺激我国出口大幅度增加。应注重研究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互动关系。现在中国经济形势大好,有力地拉动了最近一波的世界经济好转,特别是拉动了日本经济的好转。今年我国整个进口增加了40%,而日本的出口很大一部分是到了中国。而且,中国经济的好转,也拉动了美国经济最近的攀升。
但是,1993-1995年间,中国经济实行紧缩政策,也对应着随后的亚洲经济不景气。这根本谈不上谁的责任问题;这跟买菜卖菜一样,一个愿意买菜一个愿意卖菜,这有什么责任问题呢?
我越来越相信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一个良性的互动之中。5年前是世界经济这艘大船拉动中国经济这艘小船;5年后的今天,中国的进出口量已经很大,外贸量可能跃居世界第三位,她足以和世界经济良性互动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