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咸平(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上一代企业家的成功主要是找到了一个专业的切入口,再碰上一个好的机遇,因而形成了一个个伟大的帝国。可是这批企业家成功以后,有些人就觉得自己已经很不得了,出门坐奔驰,甚至在得意之余开始写自传、拍电影。而今天我想向大家传达一个新观念:今天企业家所面临的是时代的变数,他的思维可能已经不适合于明天的发展。当他考虑下一步应该如何走,通常的做法是做大做强,可是我说做大做强就是企业衰败的开始。
为了清楚表达我的观点,我就讲几个大家非常熟悉的案例来作说明。第一个我想提出的公司是青岛啤酒。青岛啤酒1993年在香港上H股,同时在内地上A股,总共筹资16亿元。当时的CEO彭作义认为青岛啤酒就是要做大做强,所以从1993年一直到2001年八年当中,他总共收购了43家啤酒厂,年产量从几十万吨做到了251万吨,可以说是做大了,可是做强了吗?仔细看青啤的财务报表,我们发现净资产收益率从1993年的12%跌到2001年的3%,股价由1993年的八块钱左右跌到了2001年的不到一块钱。类似的问题,不但存在于青岛啤酒,也存在于华润。华润去年以非常高的价格收购了深圳万佳超市,股价在一天之内上升6%,可是当时万佳在深圳只有六家超市,经过华润这么一年来的收购,全国有400家万佳超市,这400家万佳超市带给投资人的回报是股价不断下跌。因为当你把摊子铺得这么大,却发现今天中国没有一个全国性的产业链,分店开得越多,成本反而越高,因为要通过不同的采买渠道。
再来说说我比较肯定的做法。2001年金志国接任青岛啤酒以后,把原来做大做强的口号改为做强再做大。怎么做强再做大呢?2001年他引进了ERP系统,总共归档22410个不同分类的产品,到2003年青岛啤酒的库存由以前的七万平方米降到现在的三万平方米,300公里以内的订货当天可以送去,300公里以外的第二天可以送达。青岛啤酒把物流运输全部包给招商局,每年可以节省一千万元,同时运输速度可以提高30%。现在他们每年通过运输、物流、仓储等等的改进可以节省4887万元。把青岛啤酒H股的股价画在同一张图上,会发现它是U形的,从刚开始的八块钱跌到最低一块钱不到,到在上个月超过内地A股的股价,最高点到了10.1元,是香港H股惟一一家股价超过内地A股。当然了,我不能否认10.1元是太高了,它的市盈率达到48。
所以我的结论很简单,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领袖,请记住两句话:第一,过去的成功经验要放弃掉,也不可以复制到未来;第二,未来的成功必须放弃做大做强的理念,要一步一个脚印,并且精益求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