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晓华(国家统计局副局长):2003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历史将永远记住的年份,因为这一年极其不寻常,极其不平衡。这一年,我们面对着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面对着突如其来的“非典”,我们也面对着不断发生的自然灾害。中国可以说经受住了考验,今年前九个月我们的经济增长达到了8.5%,最近几个月经济一直还是保持一个较快的趋势。按照这样一个趋势,很可能超过7%的预期目标。
今年的经济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我们还能够保持这么快的增长,原因在哪里?首先是五年多来国家的宏观政策正在发挥积极的效用,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定的货币政策不仅使我们摆脱了亚洲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更重要的是使我们改善了经济增长的环境;第二,我们实行市场化取向的改革,不断激发起市场的活力,今天中国的消费者、中国的企业家的信心在不断增强。另一方面来说,无论工业生产还是投资或另外方面都保持了一个较快的增长,而其中主要的因素来自于市场,市场在工业生产中、在投资中、在对外贸易中、在整个资源的配置中已经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第三,结构调整给我们不断地增添新的增长的因素。无论是所有者的结构、地区结构还是产业结构,我们在过去五年中,都有了新的进步。
对外开放、加入世贸组织扩大了我们成长的空间,今年我们的对外贸易总额将第一次超过8000亿美元,在去年6208亿美元上我们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将达到世界的第四位。当然,我们应当看到当前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农民问题、城市下岗失业问题依然是我们面对的重大的问题。与此同时,前进中又出现了许多新的不平衡的现象,交通、人员、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方面的矛盾,随着经济的加速再一次突出。
2004年的中国经济将会是什么样,最近刚刚开过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了2003年,也全面谋划了2004年。2004年我们就是要把目前良好的势头发展下去,既要克服前进中存在的问题,又要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使中国经济这艘大船保持一个稳健的发展,我们可以有理由相信2004年中国经济仍然将会保持快速发展良好的态势。我想有五大趋势不会改变。
第一是市场化的趋势。市场化的趋势将为中国经济增长要素,促进我们不断地提高效率,并提供体制的根本性的保障。可以预计我们在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中,市场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将进一步体现。
第二是国际化的趋势。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是不是一个世界工厂,我说中国目前还不是一个世界工厂,但是中国有条件成为一个重要的世界工厂,因为我们有三个有利的条件,有一个重要的支撑。劳动力数量大、质量高、价格低的特点是我们今后可以长期发挥的一个重要的优势;二是市场的优势。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一个正在成长的大国,它的国内市场潜力远远比别的国家要大得多,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随着消费环境的改善,随着消费热点的不断培养,来自于国内的潜在市场的优势将逐渐变为现实的优势;三是产业体系完整的优势。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工业化体系已经比较健全,从上游到下游到中间,我们都有一整套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在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是不具备的。一个重要的支撑就是投融资方面的环境正在不断地改善。
第三是城市化的趋势。随着人们对于经济认识进一步的提升,随着人们对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认识的进一步明确,城市化进程正在加快,可以预期中国的城市化在未来将明显提升,它将为中国经济不断注入巨大市场需求的能量,可以极大地推动中国经济成长。
第四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可以使我们走出一条跨越其他国家工业化进程的不同的新道路。我们刚刚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世界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因此我们可以在完成工业化的进程中完成信息化,我们也可以在完成信息化后完成工业化,这两大进程的相互促进,可以使我们经济既保持快速成长,也可以继续保持更协调的发展。
第五,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趋势。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已经明确提出,今后的经济发展模式就是混合所有制,既要继续发展国有经济,也要继续发展各种各样的非国有经济,我们更多是要发展各种各样的混合经济。因此,一个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趋势正在加速成长,一个更加自由的投资环境、一个更加自由的创业环境,一个更加有效的所有制结构在未来都将形成,所有这五个趋势都是我们未来支撑中国经济成长的主旋律,也是主要的动力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