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兵:作为主持人,我提几个问题:第一,随着中国加入WTO,随着中国市场变得越来越大,竞争力度会加剧;第二,风险投资加大;第三,越来越优秀的人才来中国参与竞争;第四,从全球的高层来讲,他们对中国市场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所以,我说我们的企业上有核心技术天花板,下有沃尔玛地板,四周还有反倾销的挡板。
因此,我们整个国家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战略转折点,就像飞机起飞一样,要么我们
继续飞上去,和世界并驾齐驱,要么我们就掉下来。所以,如果中国五年以后,出不了一批世界级企业的话,我们中华民族经济的复兴难度就会加大。现在中国企业要想发展必须有全球的视野,那么中国企业的“镇山之宝”是什么?
不要让国企来养人
-张文魁
今年以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我想在这里谈几个问题:
第一,我们的国有资产到底有多少?我们国有资产大概是七八万亿,分布在大约十五六万个国有企业。所以资产量比较庞大,企业数量也很多,而且分布在各行各业。
第二,我给你们一个数据,我们国有资产的收益率是非常低的。国有工业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是6.9%,而非国有是11.7%。非国有的净资产利润率远远高于国有净资产利润率,而且,这是一个账面上的利润。
第三,国有资产账面上的产业利润率,其实是画饼充饥、望梅止渴,是各位出资人还不知道的,大多数国有企业实现利润并不分红,有些上市公司,还有些子公司的利润并不交财政,企业要留用。
长期这样,国家作为一个出资人,实际上它得不到国有资产这种收益,连账面上的6.9%这样一个净资产利润率都长期拿不到。
第四,这77000亿国有资产是不干净的,还有很多隐性的负债。世界银行作了很好的研究:东北那些国有资产基本是负资产。
第五,我对国有资产的一个整体判断是,这么多国有资产,77000亿经营性资产,其实它达不到资本性,它没有资本收益,基本上都是用来养人的。
那么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我希望国有资产建立一个市场安全网,建立养人的市场。我们何不让它真正通过一个社会保障来养人,而不要让企业来养人,因为企业来养人很浪费。所以,我觉得把国有资产变成各种各样的社保资产,这是最好的。把国有企业变成民间企业,也不一定就是民营企业,就是十六届三中全会讲的股份制企业,国有还可以参股。在一定阶段它也可以控股,它逐步地降低国有股的比重,甚至在很多企业国有股的比重可以到零,这样就把国有企业变成民间企业。
最后,怎么样才能达到我说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我想最主要的就是要让国有资产处置权下移,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级来行使权力,让地方政府有相当大的主导权来处理国有资产。当然,中央政府要定规矩,地方就按规矩去处置。
国资委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
-白金荣
我们作为一个新的部门、新的出资人行使职能,现在正在按照以下两条任务去做:
第一项任务,北京市现在所有的经营性国有资产有1380亿,除了一些区县资产和一些没有划入到我们监管范围的资产以外,划入到我们监管范围的有91户国有企业,这1380亿国有经营性资产,在我们的手里怎么样使它保值、增值。
第二项任务,不仅要经营这1380亿国有资产,而且还要怎样发挥这1380亿经营性资产的影响力、控制力,放大国有资产的能量,做大北京的经济总量。
我觉得我们现在要履行好这个职责,构造好国有资产管理新的构架,有几个关系要处理好:
第一,处理好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作为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的关系。任何占有公共管理职能的那些职能,我们不参与,这样才能达到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当中的基础性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第二,我们要处理好出资者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的关系。国资委怎么样才能做到不当“婆婆加老板”,我们要做到三条:
第一条在职责的划定上,在“三定方案”的制定上,不能给国资委任何的公共管理职能;
第二条要加快企业产权多元化的改造步伐;
第三条,要解决好客户和老板的问题,还要使我们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不然的话,规则再好不按你的做也不行。
概括起来,一个是不缺位,就是真正履行好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一个是不错位,处理好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的关系;还有就是不越位,处理好出资人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关系。
主持人:
项兵长江商学院院长嘉宾:
张文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
白金荣北京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胡祖六高盛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
张春霖世界银行中国代表处经济学家
赵民新华信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
周放生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刘辉中信基金公司研究总监
对国资的期望要切合实际
-胡祖六
今年3月份成立了国资委——国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我觉得,国资委的定位还不是完全清楚。在所有经济领域,国有资产通过改组、改制、通过民营化以后,可能对国有资产的转型就到位了。现在对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是不是永久性的?一定要进行管理还是还要增值的,进行新投资?这些还不是太清楚。
我是担心,一方面我们的政府更加务实,更加接近市场理念,但是同时对传统的国有资产还留过多希望,觉得这种新的办法能够把国有资产盘活,提升效率,这个难度是非常大的。
所以,现在我们考虑未来三年、五年处理国有资产时,一定要有新的认识,要丢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如果白金荣主任能使得北京市这1000多亿的国有资产在比较有序的、公平的原则下民营化,无论是被民营企业购买也好,或者是公开上市也好,外资并入也好,我觉得白金荣主任就做出了永久的贡献。
第二,我们对国有资产不要寄予不切实际的希望,但是也不是说国有企业在现代市场经济就毫无作用。我以前跟一个我很尊重的前任国家领导人谈话时,他说国有企业要搞好,就凭两条,一个是好的技术,一个是好的管理。当然这是我非常尊敬的领导人,他非常智慧,我不敢向他挑战。但是我心里还是不放心。从技术、从管理来讲,前苏联的技术也是不错的,他们的工程师都是受过最好教育的人才。新加坡航空、新加坡发展银行都是世界上管理最好、最有效率的企业之一,它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机制非常好。新加坡很小,新加坡航空不可能垄断,所以它才有这样一个效率。我一直不明白,三家国有企业怎么能形成竞争呢?就好像三个儿子怎么能竞争?只有产权分开才能竞争。一个市场经济的国有企业可能会成功,但是前提是在非常罕见的条件下。
作为政府的决策者,应该考虑一个基本原则:凡是私有企业、民营企业能够做好的,政府最好不要参与,政府就做监管的角色,做裁判的角色。
在客观情况下,市场是好的。经济学家经常讲三点:信息不对称、外部效应、市场失效,这种时候需要制度的干预,甚至需要政府保持国有资产,参与经营。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可能大部分的私有企业会做得更好。
第三,怎样把我们很多现有的国有企业成功地改制、重组,变成比较有效率的民营化企业?我觉得还是要依靠资本市场。重组、上市这个过程很花时间。除了上市以外,还牵涉到很多专业机构,银行、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参与,提供专业的意见。经过很多监管部门的批准,还有媒体的监督。这个过程基本上能够保证国企民营化过程是一个比较公开、透明,比较有效率、比较公平的过程。
我们在未来几年怎么样更加有效地依靠资本市场,通过并购、吸收战略投资等不同的方式加速推进现有国有资产的转制、重组、改革,归根到底还是民营化。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本版内容根据现场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