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一琨from北京后海
在夜里寻找老张的家需要很好的眼神,几十步路倒拐了四五个弯儿,脚下会先后出现泥地、方砖地或是生活用水凭空形成的水洼。院子里各式各样应地而建的棚屋对于外来人来说总是个意外,它们常常在你最意想不到的方位和角度窜出来,就像院子里那几只野猫一样让你一惊一乍的。
老张家就在这样一个曾经最常见的大杂院里。是的,是大杂院,而不是被那些环保主义者视若珍宝的老北京四合院。与它们相比,这个院子也许出生低贱,也许没有遇上什么富贵人家或是书香门第,多少年来,被老张们的冬储白菜、煤、洗衣水熏陶得斑驳、嘈杂。
老张家住在前海西街刘海胡同,旅游地图中这里有郭沫若、宋庆龄、梅兰芳的故居,还有老张爱看的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坏胖子和珅的府宅。
老张家距离平安大道五十步,距离后海一百步。他那些住在平安大道边的街坊们已经陆续搬走了,几座残断的土墙上,白色的“拆”字盖过了用毛笔歪歪扭扭写的“谁随地大小便,谁XXXX”。
“都搬走了,喝个酒都凑不齐人了。”老张念叨说。他倒不担心自己的房被拆,这里虽然总能占点后海的和风,让地产商人看到了,准能做出个什么“亲水住宅”的文章,但是现在毕竟不是这个叫做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的门脸,没有什么人理会。老张并不愿意离开,他的账算得很生活——自己和老婆加起来每月工资不到三千块,每个月孩子就得花掉一千多,住在这里,每年只要给房管局三百块钱就能睡得踏实;若是拆迁了,这两间小屋倒是能换来几十万块钱,可是天知道自己会在哪座高层住宅楼的铁门后憋着。据说那样的楼一年物业费就要好多钱呢,就为了多省些钱给孩子,老张也不愿意搬。
和老张想法不一样的人挺多,他们说,住在这样的四合院有三个“紧张”:一到雨季,房管局就紧张;一到夏天,供电局就紧张;一到冬天,自家采暖紧张。在这样的胡同里,每天一清早,胡同里要排两条队,一条短些,是买早点的;另一条长些,是上厕所的。要是正赶上环卫处的师傅冲洗厕所,你就只能拿着报纸在厕所门口踱来踱去;赶上冬天,在冰窖似的厕所里解手,就更没有了看报纸的闲情雅致了,抖抖索索地完了事缩着脖子赶紧往回赶。在这样的胡同里,总也洗不了一个痛快澡,到了夏天用水高峰的时候,老张都能指着滴水的水龙头教孩子数数。冬天倒不用担心,卖煤球的贩子在刚落叶的时候就上门推销来了。对于老张这样的正宗老北京,把自家的暖气烧得舒服安全是最拿手的。
老张快四十了,这快是胡同里留下的老北京们的平均年龄了。周围的街坊好多都把房子租给外地人,老张与这些做买卖的外地人倒也相处融洽,冬天烧暖气的时候,他总少不了给隔壁的四川夫妻指点几句。让这对初来乍到的南方人烧好土暖气确实有点难为人,去年冬天就差点出了事,隔壁家的孩子和老婆都中了煤气,是老张帮着救活了。这事儿还上了晚报。
胡同里的年轻人纷纷走了出去,他们还是愿意接受全新的生活。有了家的老张倒是很踏实,生活毕竟在变化,胡同口的公用厕所不是已经修得窗明几净?听说东城区的四处平房进行了翻建,仍保持了四合院的特点,钱靠居民自筹,住户们增加了居住面积,并通过在院内建设化粪池,或者引入市政支线,增添了卫生间和淋浴间。
围绕着老张家所在的大杂院的命运,人们总在争论。全国政协委员、作家舒乙在文章《拯救和保卫北京胡同、四合院》中提出:“随着危旧房改造迅速向市中心推进,随着商业大厦和行政大厦拔地而起,北京城区内的胡同和四合院开始被大规模地、成片地消灭。北京人,以及全国来北京出差的人,甚至国外的旅游者都不约而同地瞪大了眼睛:北京还叫北京吗?”
可是,有“京味作家”之称的陈建功却表达了相反的感受。他在一篇题为《“拆”》的文章中写道:“生活就是这样前进的。没有那些写在胡同口的‘拆’字,没有随之而来的轰隆隆的推土机,就没有即将崛起在西单西部的首都金融街,也没有多少年来被拥挤被不便困扰的居民们向拥挤向不便的告别。”
2003年对于老张来说最大的意外是过去他带孩子遛弯儿的地方成了酒吧街。“人跟疯了一样。”老张说。过去,什刹海的黄昏,夕阳斜掠过银锭桥后,老张们就会跻着拖鞋,一手蒲扇一手孩子的出来纳凉。他怎么也没想到,一场SARS会把乌泱泱的人和车招来。人们是冲这里的酒吧和饭馆来的,一些酒吧直接把生意做到了店外,桌子支在了路边、湖边。人们喝咖啡、喝啤酒、喝茶、吃饭、唱歌,一夜一夜地折腾,为此交通部门不得不从五月中旬开始对这里进行了管制。柳树、槐树、四合院、湖,这些长久陪伴老张的生活元素是这些外来人最感新鲜的。
据说,什刹海沿岸现已正式营业的酒吧有31家,而明年至少会有60家酒吧开起来。有人计算说,在这里开一间酒吧,投资8万元开张,年盈利5万至20万元,而且以目前这种发展势头来看,形势可能还会更乐观一些。
至于刘海胡同里四合院的命运,谁知道呢?1949年北京有大小胡同7000余条,到20世纪80年代只剩下约3900条,近一两年随着北京旧城改造速度的加快,北京的胡同正在以每年600条的速度消失。拆迁依然是老张担心的事。老街坊告诉他说,开发商、拆迁商给他们的拆迁补偿款越来越少。前两年拆迁时,还有变相的补偿,1998年的政策是每户多算25米的面积,2000年的政策是面积多算0.7倍,现在全部取消。给拆迁户的补偿款很少,这点补偿款,老百姓买不了房,搬不走;有的为了搬迁,不得不把几十年积攒的几万元拿出来,不得不去借钱、贷款,搬出大杂院反倒更穷了。
2002年几年出台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定了北京旧城的40片历史文化保护区,旧城内42%的地区将得到整体保护,而不是拆除重建,其中绝大部分是四合院保护区。今年SARS之后,在北京市政府领导直接过问下,受保护的四合院名单开始向社会公布,这也许是一个好消息。
但是,谁又能对老张们的生活有发言权呢,他夏天纳凉的好处不就说没就没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