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邱 伟
北京报道
话头开始两分钟,郭凡生的唾沫星儿便会飞扬。
这位熟读经济学、在体改委西部研究室做过常务副主任、曾有五本经济专著的CEO,平常自有一套理论,并以能“侃”而在圈内闻名,算来也一直是中关村的知名人物了。
12月17日,郭凡生在侃了十年后终成正果:由他一手掌控的慧聪国际(8292.HK)在香港创业板上市,以28.8%的股份筹资1.25亿港元,当日股价收盘上涨30%多。
一路辛苦一路忙
郭凡生的脸看上去有点黑黝黝的,据说,这份黑一半是当年在装甲部队当兵给“炼”的,另一半是骑自行车在中关村卖商情给晒的。
1992年10月,郭凡生和几位朋友以14.8万元资金成立慧聪公司,郭带着20个人骑自行车穿梭于中关村各商户之间。他每周编一本叫《慧聪商情广告》的小册子,把各商家的电脑价格放在一起比较,刊登一条信息商家要付给慧聪100元。
1993年底,郭便把这种模式复制到了全国,在天津、武汉、哈尔滨等十几个城市都开了分公司;同时,他也把分类广告的行业逐步从IT复制到汽车、家电、化工、安防等十几个行业。
但分类广告领域入行门槛低,郭凡生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几年后,郭再辟新路,利用商情信息对企业进行市场调查和广告代理活动。
事业越做越大,收入越来越多,但让人郁闷的是,慧聪怎么看都脱不了“下等人干下等事”的模式。
时间到了1998年,互联网的大潮如狂风袭来,互联网的领袖们坐在高档的写字楼里,打着领带喝着咖啡,疯狂烧着圈来的大笔美金,俨然一副“上等人”的形象。这让郭凡生心悸不已,他绝对不相信一个公司靠烧钱可以生存下去,他宁愿呆在地下室里的办公室内,盘算怎么把企业的成本再降低一点。
但触网让慧聪获取风险投资,这点是无疑的。郭凡生冷静地选择了一条“鼠标+水泥”的中间模式:网刊互动,把刊上的内容放到网上,让不上网的企业上网,再把网上的东西印到刊上,发给那些不上网的企业。
1999年2月,慧聪获得了来自包括IDG、章晓华等的风险投资。在谈判桌上,郭凡生口吐莲花,让每个投资人看到未来的希望,并令他们放弃管理权,将企业100%的管理全部授予郭凡生一人。当时参与融资介绍的亚盛投资公司的合伙人毛区健丽后来曾感叹地对记者说:“老郭真个厉害!”
此后IDG和一家日本公司又分别对慧聪进行了第二轮投资。这使得IDG在慧聪的投资达到800万美元,为IDG在中国最大的单项投资。
聪明不过如此
在获得投资之后,郭凡生全新打造的“慧聪商务网”新鲜出炉。
他一边在名片上印上“慧聪商务网CEO”的字样,一边嘲笑那些烧完钱后破败的CEO们:“网站CEO穿T恤不穿西服,是因为没钱买西服。”
他精心盘算,让慧聪信息服务的每一步,从信息收集、加工、发布、定制和最后交易全过程都能给他挣钱,即使小到一分钱;他日夜谋划,怎么拿更低的成本获取更高的收益,怎么能雇佣尽可能便宜的员工并挖掘出其最大的潜能。
郭凡生灵光闪现。
他把慧聪商务网按行业进行了分类,然后把每个行业的垂直子网站“承包”给一个人,由这个人带领团队去经营,每年这个团队要上交给慧聪一定的利润,多赚的大部分钱由这个团队共同分享。
每个团队就像一个自负盈亏的创业者,这大大激发了团队的潜能,在慧聪刚刚搬出地下室办公不久,一些团队又重新选择回到了地下室———因为这能节省成本。
与之带来的是慧聪收入的稳步上扬,从2000年1亿人民币的收入到现在3亿左右的收入,慧聪负责的商情行业也从5个行业逐步发展到现在的40个行业。
郭凡生灵光更多闪现。他从做慧聪商务网的数据库出发,发现了技术的力量。郭选择了另一个业务突破方向:搜索引擎。
在2000年初,他就请来了技术专家陈沛加盟慧聪,担任CTO,陈创建的I-Search软件,曾一度被官方网站采用,陈还有着良好的官方背景。郭凡生为陈创建了北京中搜在线软件有限公司,并给予陈20%的股权。在这个公司,陈有很大的自主权。
当时,本土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公司正在爆炸性成长,客户遍布互联网领域的大公司,从经验到技术都不及百度的慧聪,在重压下默默无闻。
但在2002年,郭凡生碰上了难得的机遇,并极为准确地把握住了。
一天,因新浪对百度回款不准时,百度停掉了新浪一天的搜索服务,实际上是两家因竞价排名业务而矛盾滋生;另外一方面,3721与CNNIC在撕咬得你死我活之际,百度好像有站在CNNIC一边的倾向。
慧聪在关键时刻出手,麻利地笼络住了新浪和3721,正式向百度“宣战”。虽说实力不如百度,但慧聪精于搞战略联盟,2002年9月,慧聪成立“中国搜索联盟”,名义上喊着“抗击GOOGLE入侵中国”,但实际上却在对百度进行攻城略地。9个月后,这个搜索联盟成员就达了400多家,其中包括60多家中央和地方新闻网站,100家商业网站和40多家行业网站。
百度在新浪的大部分业务,在搜狐、网易、TOM等众多网站的部分业务也都被慧聪拉了过来。传言中,慧聪甚至要把这块搜索业务分拆未来在纳斯达克上市。
金钱涌动
慧聪上市,员工的金钱在涌动。郭凡生曾经说过:“慧聪上市将造就一批百万富翁。”此话不假。
当初为降低公司成本,郭凡生一直按最低的标准发放工资。比如在北京,开始的时候每人月薪只有600元,后来招收了些大专生,工资到了千余元———这么低的工资在北京是留不住人的。
因此,郭凡生独创“劳动股份制原则”激励员工:在任何情况下,股东的分红不超过30%,其余的70%作为劳动分红分给了公司那些不持股的员工。对于这个制度,郭曾说:“我们可以通过激励制度的转变让高中生干大专生的事,让大专生干本科生的事,让本科生干研究生的事。”
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准期权制度”。但如今上市,这个制度要有所变化,郭打算将“准期权”变成正式的员工持股计划。
由郭凡生100%拥有的Wisite公司持有着慧聪国际11.29%的股权。郭凡生的算盘是将Wisite公司29.1%的股权自己留下,余下的70.9%将在未来1年中根据表现分给49名核心员工,按照慧聪国际目前的市价,这相当于把5000万人民币分给了49人,如是,将诞生49个百万富翁。
郭凡生本人也应该感到高兴,如果算上自己拥有的14.86%的股份,再加上通过Wisite拥有的3.28%,郭凡生持有慧聪的股份将超过IDG持有的17.40%。按照市价进行计算,郭拥有的股票价值达亿元,可谓是名副其实的“亿万富豪”了。
有点不高兴的就是IDG了,IDG投资800万美元,如今才增值到1200多万美元,增值幅度不过50%,这和IDG以前进行的诸项投资,如对3721投资的几倍增值,根本不可相提并论。
“IDG在我们这里不光是风险投资,还是策略投资,它是看长远。”郭凡生如是说。在他的理解中,慧聪国际的股价会不断上扬,IDG总有一天也会高兴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