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地方公债应缓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2月26日 18:18 21世纪经济报道

  时论

  在预算约束和官员行为可解释性没有得到解决的情况下,一旦地方政府发债,受损的必是中央政府和债券持有人

  最近,国内关于启动地方公债发行与流通的提法又多了起来。他们认为,发行地方公
债是国际上惯用的金融工具,是地方政府解决短期资金不足,进行地方建设的有效手段;而且地方公债有地方税收作保证,信誉度高,风险小;目前居民储蓄持续高增长,有充足的资金来源,因此发行地方公债是可行的。

  但是,在中国目前的行政体制下,地方政府官员长期以来面临的预算软约束就没有得到解决,一旦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话,预算约束会进一步软化。因为在地方政府没有发行公债权力的情况下,最后一道约束就是来自资金的约束,不管是加强地方税收的监管、广开税源,甚至是乱收费,还是向中央政府跑钱,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加大资金的掌控权力。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把钱也不是全都花在刀刃上。除去寻租性支出之外,各个地方普遍都在上形象工程,已经造成基础设施的大量重复建设。如果资金口子一开的话,浪费只会更加厉害,资金的利用率会进一步地降低。一个可以预期的后果就是,资金口子放开,地方政府拼命发债,各种寻租性支出以及重复建设大量出现,导致资金缺口进一步加大,地方政府又通过发行地方债来解决资金缺口,恶性循环开始。

  在一些西方国家,地方政府是有发公债的权力的,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发行公债来修建医院、学校等地方公共品。但是和这种发公债形式相匹配的,是其地方政府官员的产生方式。这些地方长官是通过选举产生的,既需要在预算体制内运行,又面临着很强的选票约束。而目前中国发行地方债缺乏相应约束,很有可能造成资金滥用,并形成地方债务压力。

  就目前的状况来说,一些地方的债务压力已经非常大,这些债务的形成就有绝大多数来自形象工程和寻租性支出。如果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话,债务危机会进一步加大。而中国的地方财政是不独立的,中央政府会为地方政府进行最后支付。这样一来,地方政府形成的债务又转嫁给了中央。中央政府的债务非但没有减轻,反而以乘数的方式在加大。

  购买地方公债的风险是非常高的。支持地方政府发债的人认为地方债券有税收在进行支付,有地方政府以及中央政府在后面进行担保,因此风险非常小。但是,这一论点同样是站不住的。首先,许多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都是入不敷出的,地方政府负债已经达到了非常危险的境地。很多中西部地方的县级政府官员,坦陈现在的财政压力非常大,尤其是在税费改革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往往连工资都不够。如此的一个财政收支结构,我们怎么能让人们相信税收的最后清偿能力呢?其次,中央政府会为地方公债提供最后担保吗?也很难。比如农村合作基金组织在一夜间就土崩瓦解了,然而地方政府欠农户的钱却没有一个说法,有的地方政府,因为没有收入,只好用合作基金会的钱来抵扣每年的农村税费。比如有一个县,每个农民负担53元,以一家五口计,一年的农税提留是265元。假设他在农村合作基金会存了10000元,那么他在37年内都不会给国家交任何费用。如此一来,税收就进一步地得不到保障,地方政府的清偿能力压根就没有。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预算约束和官员行为可解释性没有得到解决的情况下,一旦地方政府发债,受损的必是中央政府和债券持有人。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都市生活掌中搜
激情为你燃烧 就等你哦!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结识新网友,短信免费发,就来了了吧!
  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被捕 订阅新浪新闻随时掌握最新动态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身体与身体对话
爱要这样做出来
非常笑话
酷辣笑话过足瘾头
让生活特别有滋味
图片
铃声
·[阿 杜] 坚持到底
·[和 弦] 我愿意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新浪商城推荐
索尼数码相机
  • DSC-P2 超低价
  • 索尼 DSC-P72
  • 淑女疯狂
  • 火辣露乳装新上架
  • 买内衣送性感大礼
  •   理财新时尚-收藏
  • 网上钱币卡市场热
  • 邮品一族交易社区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