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中国十大经济新闻评选十年1994年,当本报与十余家中央新闻机构首次评选中国十大经济新闻时,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43800亿元。十年之后,当十几家媒体老总与国内著名经济学家、企业老总们再次相聚时,中国的GDP已经突破11万亿元。
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深深感到中国经济“脉搏”的强劲。每年评选的十大经济新闻,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浓缩,是改革成果的结晶,是市场经济构架逐步完善的写照。如果想观
察中国经济进程,浏览十年来每一次评选的“十大经济新闻”,应该是最便捷的方式之一,这也是本报把十年的十大经济新闻全盘托出的本意。
看十年的十大经济新闻,我们不难发现,这十年,中国GDP的增速都在7%以上,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更有几个年份的增长速度超过10%。正是这个速度,使我们在上世纪末实现翻两番;正是这个速度,使我们以更强劲的姿态迈入新世纪,加快全面实现小康的步伐。
与速度“比翼齐飞”的是开放步伐。1995年的十大经济新闻中,2451.5亿美元的进出口总额已经是“史无前例”的大新闻,而在2002年,进出口总额已达6200亿美元。2002年,另一条新闻也让国人振奋不已,我们实际利用外资超过500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2001年的十大经济新闻“头条”,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而后的2002年《中国与东盟全面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2003年的证券市场对外资正式开放,显示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开放步伐的加快和开放信心的增强。
1994年12月14日,长江三峡枢纽工程正式动工,这在当年十大新闻中占尽风采,十年后的2003年十大经济新闻中三峡工程先后实现蓄水、通航、发电,更令国人振奋。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出现了许多标志性的“世纪建设”:京九铁路提前全线铺通(1995年);长江三峡工程、黄河小浪底工程实现截流(1997年);京沪高速公路全线贯通(1997年);青藏铁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12个事关西部大开发全局的重大工程相继开工(2001年)……打破基础设施的瓶颈,拉动经济持续增长,这也是这十年十大经济新闻给我们的提示。
中国改革步伐的“加速度”也能在十大经济新闻中充分感受。1994年,“我国财政、金融、外汇、财贸等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形成”入选“十大新闻”。我们再看,改革沿“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展: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加大,百户试点取得进展(1996年);大中型国有企业逐步建立现代制度、一批大企业重组联合(1997年);中国电信划分为南北两部分(2001年)……市场“概念”深入人心,市场配置资源的力量不断增强。
市场发育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往往体现于经济发展中的“上层”领域——金融、外汇、证券等等。粗略数一下,在100条新闻中,约30条是涉及财税、金融、货币、证券等方面的新闻。一些代表国家改革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应该留下永久性记忆:发行第一笔全球债券和中国政府首次进入美国资本市场(1994年);中国实行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通过(1998年);沪深股市“井喷”行情(1999年);个人存款实行实名制(2000年);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我国证券市场(2003年)……
另一方面,在这个领域也有一系列“负面”新闻为我们敲着警钟:整顿期货市场(1994年);无锡非法集资案(1995年);PT水仙退市和银广夏作假(2001年)……
中国是个大国,地区发展协调与平衡是大事。从历年十大经济新闻中,不难看出政府宏观调控在这方面的成果日渐显现,尤其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1999年)更为引人注目,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2003年),更让人们感到了在中央宏观战略中的“全国一盘棋”。
回首十年,我们不沉湎于过去,而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我们企盼,在未来十年、未来100件经济新闻中,中国将迈出更快的步伐,中国的市场经济将更臻成熟,中国人的生活质量将更上一层楼。作者:本报评论员作者单位:经济参考报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发布日期:2003-12-26星 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