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牛溪
进入岁末的力合股份(000532)一反以往的低调、沉寂,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已有多项投资、收购议案公告。公司董事长冯冠平自豪地说,三年前我就向投资者表明,入主粤华电决不是为了玩资产重组的把戏,现在的力合股份已证明了这一点。
高科技孵化产下“金蛋”
清华创投入主粤华电时,就明确了将重组后的公司定位为以高科技企业孵化为主导、环保产业等公用事业为基础的发展战略。其时,正值资本市场高科技、高校入主概念风起云涌,兼具了“二高”的粤华电重组自然受到关注,冯冠平说,压力不仅仅来自投资者的期待、市场的质疑,更有与其他股东的磨合。
资料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公司主营收入及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7.178%及731.43%,而净资产收益率更是到达9.59%,在20多家高校背景上市公司中遥遥领先。目前,公司主业收入主要来源于子公司北京清华力合、珠海力合环保、珠海清华园创投及珠海华冠电容器。但冯冠平告诉记者,当初一些项目实施并非一帆风顺,如公司第一次董事会上,清华创投提出四个高科技项目,其中三个项目遭到否决。错过了最佳投资期,让他遗憾至今。但令他欣慰的是,目前,力合股份下属公司不但都赚钱,而且盈利水平高,如注册2000万元的北京清华力合年利润将达千万元以上,深圳华冠当年投资回报率高达70%。
不放弃公用事业
尽管在高科技孵化的主导产业方面频频得手,但深谙“高回报与高风险并存”之道的力合股份,在撤出燃油发电业后,仍为公司寻求了另一行业前景好、收益稳健的主业,即公用事业。
2002年,公司适时抓住珠海污水处理项目的机遇,出资3600万元成立了力合环保并控股90%。在获得了珠海污水处理项目特许经营权后,力合环保取得了三个污水处理项目,包括以TOT方式经营吉大水质净化厂一期、BOT方式经营吉大水质净化厂二期及南区水质净化厂,经营期为30年。资料显示,公司以1011万元收购的TOT项目目前运行良好,两BOT项目也已正式开工,并将于2005年建成投入运营。届时,力合环保日污水处理能力可达10万吨。
冯冠平认为,经过三年的调整,目前力合股份的产业格局基本成型,即公用事业与高科技并举。随着公司进一步发展,高科技对利润的贡献会逐步增加。
风险投资更要求“慎重”
回顾三年重组过程,冯冠平觉得公司目前产业格局、投入项目,都与他个人投资理念不无关系。冯冠平将其总结为:“项目不超前不投,但太超前也不投”、“大家都反对的项目不投,但没人反对的也不投”、“不是自己擅长的项目不投”。
具体到力合股份在项目方面的风险控制,冯冠平强调,一般情况下,我们不会将处于种子期的项目拿到上市公司,因为风险比较大;从成本与效益来讲,成长期的项目为最佳,如北京清华力合电子就是在这个期间被置入华电的,当时只投了1000多万就拿到了控股权,目前该项目已成为公司最大利润来源;而刚刚收购的清华力合传感则已进入高速成长期,公司效益可观,风险小,但收购付出的价钱也更高。
不轻易转回“发电”
近期电力资源稀缺,电力行业再度炙手可热。而曾以发电为主业的力合股份是否有可能转回老本行呢?冯冠平的态度异常坚定:“当然不会,至少短期内没有这个打算。”如果套用其投资理念,应归结为“项目不够超前,何况自己也不擅长”。
当被问及如何看待近期出现的高校纷纷退出上市公司现象时,冯冠平觉得挺正常。从他个人来讲,并不主张高校控股上市公司,因为机制问题不解决,高校入主不过是再增加一些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从这点讲,高校的最终退出也是一种趋势。但他同时强调,力合股份是例外,我们有很好的股权结构及合理的公司治理机制,当然还有盈利能力强的项目。我们是不会退出力合的,除非有人出天价!(证券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