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雁
随着国资委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大型国企重组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净资产能否作为上
市公司国有股转让的“底线”等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全球并购研究中心秘书长、并购专家王
巍在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时指出,在新一轮国企转让和并购中应树立以市场规则为准的观念,充分发挥民间的智慧,重新认识
“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
王巍认为,企业的价值应由市场决定。但中国的市场是计划市场,所以政府就要按照垄断来确定价格,也即所谓
的“国有资产不能流失”,按照一个成本或者净资产来确定它的售价。但由于技术进步、管理进步、市场需求、企业家的进步
等种种变动因素,导致有些资产已经不值钱了,如果政府靠盲目的行政手段来维护垄断价格,企业的重组就不能按照市场价值
链进行,而是按政府的行政能力、控制能力进行,这样重组的越多,越失败。
王巍介绍说,在实际运作中存在着大量的
“国有资产流失”现象,恰恰是由于体制僵化、固守某一具体的指标(比如净资产)导致国有资产更加流失。他进一步认为,
在市场各种力量的博弈当中“国有资产流失”可以说是一个自然或必然的过程。实际上“国有资产流失”这个词本身体现了一
种伦理评价标准,这是一个含混的,有歧视色彩的词。而社会需要一个中立的观念。从全社会的角度看,一个很好的资源从一
个无效的系统中转换到一个有效的系统中,对整个社会可能是一件好事。国家、个人、股份制企业在经济上都应该处于平等地
位,只有在市场上平等交易才能有公允价格的产生。
王巍认为,由于中国处于特殊的市场经济形态之中,有秩序地推进国企重组,保住国家经济命脉是非常重要的。
但在实际执行中由于现行体制和观念的作用,产生出与市场化对抗的现象,其阻碍了交易的进行,使资源重新配置的时间无限
制地延长。但是外资已经按WTO的时间表进来,因此必须考虑在保住自己的前提下按市场化的方式加速调整。他预计,由于
央企的重组是一个渐变过程,大规模重组可能要等两三年或更长时间才能到来。现在国资委所做的工作是推动重组的公开化、
透明化,打开并购重组黑匣子,允许民营机构进入操作程序,要求社会监督,这是很重大的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