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12月20日至21日,旨在为东北地区复兴和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献言献策的“新东北战略高层论坛”在哈尔滨举办。东北三省的主要领导、三省省会城市的领导、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刘伟、魏杰、雎国余、曲振涛等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本次论坛。
以下为本次会议实录,哈尔滨商业大学校长曲振涛做报告:
新东北新思路
党中央做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是适应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改革开放需要的英明举措。东北老工业基地基础雄厚、资源丰富、人才济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可以成为我国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战略后的经济增长的第四极。们说“五五”、“六五”看广东,“七五”看山东,“八五”、“九五”看辽东,“十五”、“十一五”看辽东(指东北人民曾经为全国解放、抗美援朝、反苏防修、缓解三年自然灾害以及全国经济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这些都是不言而喻的。但由于政策以及历史的原因,现在东北落后了,东北之落后不仅是东北人自己的事,也是全国人民的事。
一、老区病与计划后遗症
东北发展滞后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政策方面。1969年珍宝岛事件后,国家投资重点向内地三线转移。二是老区病与计划经济后遗症。东北老区与全国其他老区一样,都有依赖病。江西、陕西、忻蒙老区都比较落后,有等、靠、要的思想,有贡献大以功臣自居的包袱。老区病的典型例证就是县委书记开庆功会,宣布自己把贫困县的政策拿到了。计划经济后遗症主要表现在,思维僵化、适应市场能力弱、竞争意识不强、国民自力更生精神欠佳。至前年东北还有五大毕业生转干的政策,直到现在还有千方百计吃皇粮的思想。再加之受苏联模式影响最深,历史最长,退出计划经济最迟等原因。三是东北地区由于历史文化传统原因,对经商办厂的人文环境不像内地、南方发达地区那样浓厚。再加上所受外来文化影响主要是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和日本的军事侵略的影响,而当时日本的文化主流也不是现在的市场经济,而是军事生产供应及无偿掠夺。对市场经济文化、商品文化并无帮助,虽然都做过殖民地,但与南方经济文化背景不一样。
但东北也有优势所在。能源充足,交通便利,大中型企业基础较好,原材料充足。仅以黑龙江为例,省内有大庆油田,鹤岗、鸡西、双鸭山、七台河煤矿,铁路网四通八达,是全国铁路网络最密集的省区。素有大油田、大煤矿、大森林、大粮仓、大企业间三大动力(大铁路、大边疆、300多公里边境线)之称。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模式,使得这些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显得活力不足;在转轨时期变得掉头较慢,计划经济的弊端束缚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至今黑龙江省国有经济占GDP比重近87%,占财政收人的85%。东北地区发展的困惑就在于国有大中型企业比重太多。如何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劣势为优势,使这些国有企业充分发挥活力成为问题的关键。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思路应该是:
一个目标:使东北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
二条出路:即改制、改造。改制就是使现有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能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模式改为现代公司制度。改造就是企业升级,使企业素质、产品结构、质量品牌适应市场的需要。
三分天下;即公有制经济、私有经济与外商(包括国外与国内合资)经济各占三分之一。通过对新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市场结构、人才结构的整合调整,实现混合经济模式。
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制、改造有25种方法可选择,我的文章曾以《决策建议》的形式被政府采纳。这里主要谈两种方法,一是如何解决大企业改制的问题,二是如何使现有企业资产盘活变现的问题。
(一)如何解决大企业问题
1.可以股份制改造,设计股本结构要合理。合理的股本结构应该是基本均衡的。国有、私人和外资各占V3为最优,这里主要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国有股独大,必然无效率;私人股独大必然产生腐败;外资股独大必然洗钱逃税。改革开放20多年的经验教训已经证实了这一规律。我们最近给哈药做增资扩股和改制方案时就是按3:3:3:1的股本结构设计的,即国有股占30%,外资股占30%、私有经济占30%、职工持股10%。
2。不能改制或不适宜改制的,可以整体出售,整体卖不掉的可分开卖。卖的过程就走进了市场,使国有企业价值在市场中得到实现。卖得掉说明有市场价值;卖不掉说明没有市场价值或没按市场规则运作。
卖的过程不仅是价值的体现,同时还是交易的实现。市场经济表现为交易越活跃,证明经济越发达越繁荣,交易不旺经济没有活力,或者市场失灵。当前的股市就是证明。
(二)资产盘活变现问题——送掉
对卖不掉的企业,我认为应该送给本企业的职工。送掉企业可不是“一送了之”。“送”包含以下内涵:
以资产价值折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救济保障金。再有剩余的还银行欠账或平均分给职工,职工持股自治人在美国、英国、南斯拉夫都有这种模式。
企业已资不抵债的,银行挂账由政府承担债务。
这样做有几点好处。一是将资产盘活,全部或部分抵消职工三条保障线资金,减轻政府负担;二是职工身份变化,不再是国家吃皇粮的人了;三是资产和债务一并进入市场,对市场和政府是双启动,既避免市场失灵,又避免政府无为。这种经济行为很快就转为职工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之间的交易行为。这种交易行为的产生就走进了市场。启动市场,经济就会发展。
这里要澄清几个认识上的误区:一是不能认为这是国有资产流失,这恰恰是国有资产实现价值过程。二是不能认为这是私有化。这是坚持公有制为主前提下的搞活企业的具体措施,是贯彻公有经济与私有经济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实践过程。没有相应的私有经济的刺激作用,公有经济就没有活力。如不这样做,不仅国有资产不能盘活,职工的三条保障线也无法落实。国有资产流失固然不好,但私有资产流失也同样不能说好。三是更不能认为这是休克疗法的翻版。这与当年苏联的财产证书有区别。苏联的休克疗法是全国性的,我们只对部分企业,当我们对肌体有病的部分要进行手术时,让其局部麻醉休克是必要的,是全身肌体健康的需要。奉送部分国有企业的先例很多。(英、美都有)
三、唯“五精”立省
这“五精”是精英、精明、精细、精神、精品。东北三省如具有了这五个精字,东北老工业基地就一定能振兴。
(一)精英
精英,是指要有一批制度设计的创新者。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改制改造中,如果没有制度创新是根本不可能的。延袭过去的老路,思想不解放,等靠要,靠开会、发文件贯彻落实,不来真格的,永远不会振兴。中央给政策、下决策,具体创新要靠自己。国有企业改制、公司治理结构、融资政策、人才政策、市场政策都必须在创新中产生活力。
(二)精明
精明,是指拥有科技发明人才,市场运作人才。这就要依托大学、大研究院所。
东北的大中型企业中拥有无数的精明人才,但被计划经济的体制与机制束缚了、扼杀了。除科技人才外,还要有一批懂得资产、资本运作的人才。有科技实力,再加上资产、资本运作,才能搞活企业。
树立“精明”意识就是要形成开放的、发展的意识。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就是经济领域的最大时代特征,省域经济发展的基点应立足于本省,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却应跳出省内的圈子,站在更高的视角就可以寻求到更有效更持久的办法。
因此东北应该比以前更精明,要有注重长远的发展规划,在操作过程中尤其要下大力气,加强发展环境的培育,实现全球化过程中的有效对接与可持续发展。
“傻大黑粗”一贯成为形容黑龙江的特殊语境,尽管这些词并没有多少贬义。但从另一个侧面理解,直率则失之于慎思,单纯则少之于明辨。另外,体制转型过程中,市场经济与农业意识的碰撞,使东北人在心理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又增添了浮躁的成分,大事干不了,小事又不想干。这些都可以归结为缺乏“精细”。在有明确的发展目标时,要细在眼前,立足于现时,不可好高骛远;在可行的发展规划已经制定时,要细之于落实,坚定信心,不可虎头蛇尾;在立志于某一项具体的事业时,要细之于去创造成就的机会,机会不来自于静态的等待,而来自于精细之人在创造过程中的捕捉。当条件与机会平等时,谁更精细谁就是胜者。
(四)精神
20世纪后期黑龙江省委提出的黑龙江人的“四大精神”,即北大荒精神、铁人精神、突破高寒禁区精神、大庆精神,很好地凝聚了全省人民的信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黑龙江人的精神需要不断地被赋予时代特征、注入新的人文底蕴,得到新的诠释。21世纪全球经济知识化、知识经济人本化、人才竞争白热化,对人的生存也提出新的挑战。
黑龙江人的精神应该注重在以下几方面的深化:振兴东北、振兴黑龙江首先要振兴自己,战胜自己,超越自我,适应新挑战。如果不能闯过战胜自己这一关,就无法闯市场,无法面对世界。因此,当面对自我时要树立超越的精神不断地战胜并超越自我是发展创新的源动力;与人相处时要树立竞争的精神;人作为“类”存在时要树立协同精神;与自然共存时要树立平等精神,给予自然以更多的尊重,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精品
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来思考黑龙江或东北的发展,既应看到区域经济对全球化的依赖,更应看到区域经济对全球化的补充。走“小而全”的发展之路既牺牲了效率的价值,同时又破坏了市场一体化的进程,必须以精品为突破口,为黑龙江省设计精美的“名片”,实现特色发展。黑龙江曾有过无数个第一,但由于市场开发、开拓的后劲不足而落伍。振兴黑龙江必须塑造黑龙江的品牌,打造黑龙江的精品。
精品意识包括物质和人文两个层面,物质层面要树立经济发展的名牌工程,以点带面积极推进。人文精品重在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人文环境、人文精神加厚经济发展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