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行业专题--财务公司 > 正文
 

财务公司新浪潮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2月19日 15:47 《中国投资》

  总策划周建

  在迈向市场经济的今天,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仅仅依靠原有的生产与经营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步伐。利用金融市场,参与资本市场,搞好资本运营,对于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下一步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渗透,实业家与金融家融合,成为大企业集团的梦想。

  央行在2000年7月出台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财务公司被央行赋予了较其他金融机构更宽泛的业务范围和一定程度的混业经营机制,包括在成员企业中的资金信贷、同业拆借、融资租赁、买方和消费信贷、票据贴现、委托贷款与投资、证券投资和股权投资、承销企业债券等。这一政策的出台被认为给了财务公司一个“利好的刺激”。再加之央行已基本上停止审批新成立各种规模的财务公司。

因此,财务公司作为“壳资源”是极其稀缺的,而对于产业资本和其背后的企业集团来说,财务公司又是块地地道道的“金饽饽”。政策的“刺激”加上进入门槛的限制,都足以让中国实业家感到财务公司未来不再是企业内部的小角色,而是超越于企业之上的金融力量。于是乎让一直偏爱金融资本的大企业们再次“押注”财务公司,吸引他们的是实业财团的诱人前景。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财务公司在十几年的沉浮之后,呈现出崛起的态势,成为帮助企业集团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游刃有余的新“金融力量”。

  但在看似光明的前景下,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财务公司看似宽泛的业务范围却只能被禁锢在成员企业中,不难看出财务公司是在金融领域还未完全开放时的阶段性产物,其自身的发展依附于集团本身的好坏和政策的引导。因此,在禁锢中求生存及发展成为财务公司无法回避的尴尬问题。在目前国情下,财务公司的生存空间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管理层的调控也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但随着加入世贸组织进程的加快,我国金融体系迫切需要逐步与国际接轨。因此,未来的财务公司应当是一个由集团企业为主发起的(或者控股的)股权多元化的金融公司。其与行业仅仅存在资本纽带关系和保持一定业务比例在行业内的关系,业务渠道不再完全限制于行业之内,实现部分市场化,平等参与市场竞争。

  产融结合掀起财务公司热潮

  ○周建莉戴敏

  谈到金融机构,人们最先想到的是银行、保险、证券、信托这金融业4大支柱,可能不会特别关注财务公司。我们注意到,通用电器每年40%以上的利润来源于它的财务公司,其财务公司的盈利能力仅次于花旗银行集团。全球500强企业中有2/3以上都有自己的财务公司。在美国消费贷款市场上财务公司所占市场份额长期接近20%,仅次于商业银行。

  而在我国,财务公司方兴未艾。据中国财务公司协会的统计显示,2001年底,财务公司总资产为3378亿元,所有者权益299亿元,其中实收资本255亿元,平均资本充足率24%。截至2002年6月底,全国各家财务公司的总资产达人民币3460亿元。

  “鱼和水”的关系

  曾经有人把集团财务公司与其所属的企业集团之间的关系比做鱼和水,如果离开了企业集团,集团财务公司就难以生存。昔日,财务公司背靠大企业集团,手中控制着巨额资金,因此成为证券、基金、债券,甚至银行追逐与关注的对象,财务公司的日子颇为“滋润”。

  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渗透,实业家与金融家融合,这似乎一直是大企业集团的梦想。而财务公司在十几年的沉浮之后,呈现出崛起的态势,成为帮助企业集团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游刃有余的新“金融力量”。央行在2000年7月出台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被认为是在政策上给了财务公司一个“利好的刺激”。正是这种“刺激”,让一直偏爱金融资本的大企业们再次“押注”财务公司。吸引他们的,是实业财团的诱人前景。

  财务公司势力强大的美日金融界同样有此类“刺激事件”:2000年6月,日本丰田公司新成立的金融控股公司吸纳了原有的财务公司,成为日本首家拥有财务公司的金融财团,财务公司业务锁定在楼宇按揭贷款、保险市场和汽车信贷。2000年9月,美国花旗集团则斥巨资收购了资本额为1100亿美元的第一联合财务公司,该财务公司将为传统银行体制下难以取得信贷的消费者放贷。显然,国际金融和企业财团也同样躲不过财务公司的诱惑。

  政策的“刺激”和国际财团的“动作”,都足以让中国实业家感到财务公司未来不再是企业内部的小角色,而是超越于企业之上的金融力量。财务公司作为金融机构中的一支生力军,在为企业集团服务的过程中,对我国经济增长功不可没,并涌现出一批实力雄厚的佼佼者。与发达国家相对成熟金融市场的财务公司不同,中国的财务公司主要是由一些重点大型企业集团申请,经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后设立的,为本集团成员提供企业发展配套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称为企业集团财务公司。

   利润是财务公司扩张的内因

  当前,一些制造业企业对涉足金融业很有兴趣,在中国金融业空前开放态势之下,制造业积淀的大量资本纷纷寻找时机介入银行、证券和保险业。产业资本挺进金融业,得到的是丰厚的利润,同时也潜藏着不小的风险。相比较而言,创办自己的财务公司不失为很好的选择。

  海尔、新希望、德隆、东方集团、鲁能集团等国内制造业龙头,纷纷进入金融业。海尔入主青岛商业银行,增资入股长江证券,收购鞍山信托20%的股权,与纽约人寿组建中外合资保险公司,银行、证券、信托和保险均已涉足。同样,新希望在1999年介入了此前民营资本免入的银行业,目前,新希望也已涵盖银行、证券和保险业。

  利润是促使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扩张的主要原因。据统计,2001年家用电器类30家上市公司的每股平均收益为-0.129元,而金融类的8家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为0.1665元。由此看来,产业资本由收益低的实业产业到收益高的金融资本就非常正常了。而一些先行者已经获得了可观的收益。如雅戈尔投资中信证券3.2亿元,获得7600万元的红利,投资回报率达到23.75%;广发证券的第一大股东辽宁成大获得1.27亿元收益,占公司净利润的75%;东方集团参股新华人寿,当年每股1元的投资两年后变为每股净资产5.25元;红塔集团金融证券投资领域的全部利润近5亿元,年投资收益率为20%。庞大的收益驱动着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流动。

  一些学者和业内人士对产业资本介入金融资本持乐观态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陈小洪认为,产业资本参与金融资本,有的是纯粹为投资获利回报,有的是出于自身产业上的战略目的考虑,有的是为了更好地融资。至于具体什么样的企业适合进入金融领域,则还应该看企业本身是否有实力投资,是否有合理的收益。他很赞成企业结合自身优势做专业金融,认为这样不仅可以引进资金、技术,还可以引进相应的竞争机制。另外,他认为,国内金融企业相应的服务跟不上也是企业投资金融业的原因之一。

  在美国,很多知名企业都涉足金融业,有自己的金融财务公司,比较著名的是美国通用电器金融。作为美国最大的金融财务公司,其目前的业务涉及消费者服务、设备管理、中间市场融资、特殊融资、特种保险等5大门类,2001年底资产总值3760亿美元,利润52亿美元,如果参加银行资产排名的话,可以排到美国银行业的第二位。

  根椐调查,73家财务公司2002年实现利润30亿元,比上年增长8.2%。中国电力、中油、中石化3家财务公司分别以7.8亿元、6.8亿、3.3亿元的利润额位列三甲,上海汽车、华北电力、宝钢、一汽、中核、兵器和三峡财务公司分列4-10位。如果以净资产收益率考察,中国电力、华北电力、中油分别以26.86%、26.75%、22.98%排名居前,上海汽车、兵器、武钢、中核、浦发、一汽分列4-9位,即便是排名第10位的鞍钢,其净资产收益率也达到了12.54%。

   提高集团资金效率

  是财务公司的加速器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作为支持发展“大公司、大集团”战略的产物,最早出现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在我国,财务公司的出现只是近十几年的事情,它是国家大型企业集团改革的配套政策之一。由于财务公司是从企业集团财务部剥离出来的金融企业,大集团所属成员企业众多,各企业的生产周期不尽一致,在资金的使用时间上存在着差别,往往有一部分资金暂时闲置起来,不能充分利用,就需要一个集团内部的融资机构,利用企业集团成员单位之间的地区、行业、生产环节等差别,将资金合理调配。最初,资金结算中心就承担了这一重要角色,但由于我国企业集团成员单位都是独立的法人实体,其资金分属于各成员单位,利益驱使就决定了企业集团成员单位的资金不能被无偿占用,而必须按照市场条件下资金运作的原则来合理调配、运用资金。于是,企业集团内部融资机构逐渐从企业集团总部分离出来,成为独立核算、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

  2002年9月16日,海尔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开业并与金融同业签定合作协议。这表明海尔集团开辟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的最佳途径。

  海尔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公司注册资本5亿元。由海尔集团公司、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青岛海尔电子有限公司、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等4家集团成员单位共同出资组建,其中海尔集团公司控股40%。

  海尔集团在17年的发展中,在集团资产规模的飞跃发展和众多子公司派生的同时,货币资金的空间差、时间差、行业差和流程环节差,影响了资金有效运作。特别是在1998年底,海尔集团实施了以提高核心竞争为目的的业务流程再造,使内部分工更加明晰,更加专业化,在这种情况下,海尔集团的资金流程再造需要资金调节的金融工具,通过其内部结算功能、信贷功能和投资功能,合法调剂货币资产的空间差、时间差差异,挖掘资金的潜力,合理、有效、经济地调配资金,优化资金结构,加速资金周转,从而提高集团整体资金效率。尤其是海尔集团国际化后,汇率风险的高低成为制约集团国际化速度的瓶颈,因此也需要专门的金融机构来统一管理与运作。

  申办财务公司,进一步实现企业金融的创新,培育金融功能,是提高海尔集团核心竞争力、迎接加入世贸组织挑战的必备手段,同时也是海尔集团迈入新经济时代、冲击500强的金融加速器,是加速构筑海尔国际化大企业框架的重要一环,对海尔集团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峡财务公司总经理陈大林说,长江电力股份公司在收购三峡机组的10年间,筹资金额巨大,其中债务融资占相当部分,这些都将成为财务公司贷款需求新的增长点。面对新形势和新机遇,三峡财务公司将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以资金结算业务为龙头,为三峡总公司集中资金管理和三峡电费回笼提供服务。同时抓住三峡电站陆续投产发电、资金流量逐步增大的有利时机,扩大资产规模,提高资产营运水平和盈利能力,加快金融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步伐,争取到2009年三峡工程全部竣工时,资产规模和利润总额翻番,成为国内一流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同时,三峡财务公司要切实发挥总公司产业资本的联系纽带和金融运作平台的作用,履行结算中心、核算服务中心、融资中心和资本运作策划中心的功能,成为三峡总公司发展金融产业的平台。

  控制成本是原动力

  集团财务公司只有在为企业集团服务的过程中才能真正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来。在企业集团内,集团财务公司的定位更倾向于成本中心,而非利润中心。

  例如SunGard是全球著名的软件企业,主要为金融企业提供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软件。

  财务公司应该在降低集团资金成本和资金集中管理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财务公司集中管理集团成员企业的资金,也将有利于资金的有效使用,防止集团所属的企业乱投资,提高风险管理水平。财务公司就像是企业集团的资金蓄水池,把各个成员企业的资金存在一起,用在最需要和回报最高的地方,从而提高整个集团的投资回报。

  然而很多大企业集团滥用财务公司的黄金资源,用财务公司的“壳”去做高利贷,而不是充分发挥财务公司“内部银行”的优势。只有整个集团成本降低了,利润自然才能提高。集团财务公司沿着这个思路改革,创新才有意义。

  此外,财务公司为集团成员企业提供结算服务是否收取服务费或者收多少,也是“内部问题”,大有商量的余地。向后转并不简单,虽然已经有不少财务公司意识到了应该立足集团公司整体利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行金融服务的创新。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中远集团是做运输的,运输工具(船舶、飞机)单项资产大,融资结构复杂,涉及法律问题多,但是国内少有专门从事这类项目研究的金融机构。中远财务公司指出,财务公司的业务应该与集团业务紧密结合,为集团业务服务。进而提出,集团财务公司有可能扮演“专业银行”的角色,但目前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财务公司4大尴尬境地

  ○周建莉侯玉明

  目前,我国的财务公司一般都是隶属于大的企业集团公司,与集团公司是“父子关系”,财务公司的发展与企业集团休戚相关,密不可分。

  然而,随着金融业的开放与市场化改革,财务公司这种滋润的时代成为了过去。“如果哪一天集团关闭了我们财务公司,集团的业务并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一位国内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说。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财务公司看似什么都能做,但要想对集团外的客户提供金融服务,财务公司不但没有什么优势可言,反而有许多限制。目前国内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现状是:不上不下,不里不外,看似全能,实则不能。这种局面着实让人觉得很尴尬。

  束手束脚的业务范围

  结算、信贷是金融机构利润的主要来源。在金融管制的环境下,这种利润甚至是无风险的。也正因为此,从1987年第一家财务公司成立时起,争先恐后的申请者们首先都是觊觎这部分收益,然后才是实现进军金融业的理想。

  按照2000年6月人民银行颁布的《中国财务公司管理办法》,财务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13项,事实上,从事每一项业务,财务公司都需要获得人民银行的许可。监管层的确赋予了财务公司从事多种金融业务的职能,这在国内金融机构中几乎是绝无仅有的,但监管层并不希望财务公司的触角伸得太长。

  办法规定,财务公司只能吸收成员单位3个月以上的定期存款、办理成员单位之间内部转账结算业务的,需另报人民银行批准。再如,从事资金结算和信贷业务本应是所有金融机构的本能,同样也是财务公司的本能,但到目前为止,经过人民银行批准,可以从事资金结算和信贷业务的财务公司不超过30家。

  这些规定,将财务公司的手脚完全捆了起来。业内人士普遍提出质疑:有几家企业,有3个月以上的闲置资金趴在帐上?又有几家财务公司,有足够的实力使资金流动完全停止,只为了等人民银行的那张从事转账业务的许可?

  本来,一个集团内,每个实体的资金利用情况不尽相同,总是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有大量的存款,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的借款,财务公司作为集团的资金管理部门,必须对所有子公司的资金进行调剂,降低成本,否则,任其发展,必然形成一笔不小的开支。

  以中远集团为例,子公司在银行存款,利率为0.72%,而在财务公司,利率可以达到1.89%,相差1.12个百分点;乘以2003年上半年中远财务公司融通资金的数量,24.2688亿,非常可观的一个数字;另一方面,如果子公司通过银行获得贷款,企业必须在5.31%利率的基础上多付10%的手续费,而财务公司直接以5.31%的利率向成员单位发放贷款。

  不仅如此,财务公司还可以利用自己在银行与子公司之间桥梁的作用,把业务集中起来跟银行去谈判,争取更多的优惠。而如果客户单个去谈,这样的优惠条件是根本谈不下来的。

  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困惑

  由于财务公司背靠大企业集团,手中控制着巨额资金,因此成为证券、基金、债券,甚至银行追逐与争夺的“钻石客户”。论起来,财务公司的日子应该颇为“滋润”。

  “如果没有金融业的开放与市场化改革,财务公司的‘滋润日子’或许可以长久地过下去,”一位业内人士说,“可惜现在不行了,以后就更不行了”。

  近两年来,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面对逐步开放的国内金融服务市场,财务公司业者既感到了潜在的竞争压力,也对更深、更广地参与这一市场充满了憧憬与希冀。另一方面,在国内金融市场严格管制的条件下,财务公司的金融牌照属于宝贵的稀缺资源,获取这种资源之后,很难做到心如止水。

  目前,几乎所有的财务公司业者都表示,财务公司不可能与银行竞争,但他们却不能对来自商业银行的竞争压力视而不见——尤其是当商业银行日益威胁到财务公司的结算业务、存款业务等“命根子业务”的时候。例如,工商银行上海分行通过工行强大的后台信息系统,为上海的大中企业提供高效的结算服务,吸引了不少企业客户。有业内人士对此表示出极大的担忧:“很难保证这块业务将来不被银行抢走”。

  也许正因为如此,一些财务公司也开始将业务范围从传统的存款、贷款、结算“老三样”扩展到一些新领域。

  2002年3月,上海汽车集团财务公司联合工商银行、太平洋保险公司,正式涉足汽车个人买方信贷业务。同样看好这一市场的还有首航财务公司,该公司除了看好汽车消费信贷外,还希望将业务范围扩展到个人消费者购房贷款等其它领域。中远集团财务公司则把目光投向了汽车融资租赁。

  对于财务公司的金融创新,监管层明确表示支持。中国人民银行非银司副司长高传捷在出席中国财务公司协会第四届会员大会时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对财务公司的监管,在规范的基础上鼓励财务公司业务创新,促进全国财务公司的发展。

  在监管层和部分业者积极肯定财务公司“创新”和“突围”之举的同时,另外一些人士则冷静地指出,财务公司将目光投向为社会公众和非集团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思路本身就有问题。

  “财务公司做存贷、结算、票据业务做不过银行,做租赁业务做不过金融租赁公司,做担保业务也做不过担保公司。如果盲目地向这些方向发展,不但业务做不大,形成不了核心竞争力,还有极大的政策风险。”一位业界人士分析说。

  不能异地设立机构

  专业银行只是海市蜃楼

  “专业银行”的确是国内银行业的一块空白市场。国内全能型商业银行在为企业客户提供特殊专业服务(例如外贸、运输等)的过程中,几乎都面临着专业化程度不够的问题。从理论上讲,专业银行的确是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用武之地。但多数财务公司却无力操作。

  这主要因为,人行有关财务公司设立分支机构的严格规定,也限制了财务公司业务的开展。因此,国内财务公司“有头无腿”(只有总部,没有分支机构)的现象极为普遍。“在国内设立分支机构都这么困难,更不要说开展海外业务了,而且,还涉及外汇管制的问题。”一位财务公司的老总说。

  由此看来,多数国内财务公司目前实行“有限突围”(根据集团公司业务特点开展更为广泛的专项金融服务)的条件也并不十分成熟,仍需将更多的目光转向对内服务方面。而这个“内”有时还并非是全集团概念。以中远财务公司为例,中远集团海外机构的资金业务全部由国内外银行瓜分了,因为国内的财务公司不能在国外、甚至也不能在国内集团所在地以外的地区设分支机构。所以在财务公司们看来,能守住自己家门口的“一亩三分地”,就已经不错了。

  有关人士因此指出,至少在现阶段,财务公司与其所属的企业集团之间的关系就像鱼和水的关系一样,如果离开了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难以生存。财务公司目前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将目光收回到企业集团内部,立足企业集团自身的业务特点,考虑如何借助金融工具,与集团其它部门(尤其是营销部门)通力协作,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手段,更好地服务于集团利益。而盲目向外扩张,过高估计自身所谓的“混业优势”,向公众金融市场冒进,起码在当前还是险路一条。

  资金来源单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财务公司资金来源单一是限制财务公司发展的最大问题。与西方财务公司资金来源不同,我国财务公司的资金80%以上来自于集团下属企业的存款。我国财务公司的资金来源目前以吸收集团各下属企业的存款为主,约占全部负债的80%。国外接受存款的财务公司其存款主要来源是分期付款消费者的预付款或赊销的保证金存款,此外负债还包括:同业拆入,递延收入,各项准备金及无优先权负债等。

  “财务公司资金来源单一是限制财务公司发展的最大问题,”一位业界人士指出,“按照目前人行的规定,财务公司的资金主要只能依靠企业集团成员的存款。对于财务公司来说,这是负债,需要支付利息。所以,财务公司必须通过对集团成员企业放贷赚取利差;同时,还要购买一些风险较低的基金和国债获利;其它的收入则主要来自结算、票据和担保等业务。靠这样滚动发展,财务公司的资产规模始终无法达到足够的规模”。

  这位人士同时告诉记者,按照人行的有关规定,财务公司有权发行债券,但迄今为止,尚无一家财务公司做过此项业务。因为,发行债券审批手续繁杂,并非人行一个部门能够决定,而且,“这种好事也轮不到财务公司头上”。

  在禁锢中求发展

  ○周建莉

  在迈向市场经济的今天,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仅仅依靠原有的生产与经营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步伐。利用金融市场,参与资本市场,搞好资本运营,对于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下一步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财务公司被央行赋予了较其他金融机构更宽泛的业务范围和一定程度的混业经营机制,包括在成员企业中的资金信贷、同业拆借、融资租赁、买方和消费信贷、票据贴现、委托贷款与投资、证券投资和股权投资、承销企业债券等。以上看似宽泛的业务范围只能被禁锢在成员企业中,不难看出财务公司是在金融领域还未完全开放时的阶段性产物,其自身的发展依附于集团本身的好坏和政策的引导。因此,在禁锢中求生存及发展成为财务公司无法回避的尴尬问题。

  终极目标走向市场

  目前,我国的财务公司一般都是隶属于大的企业集团公司。尽管财务公司是一级法人机构,但最终公司利益要体现在企业集团的利益上。因此,受产业及自身运作水平影响,不同财务公司实力规模、业务状况、发挥作用都有很大差异。在行业整体平稳发展、多数财务公司经营状况较好的同时,不少财务公司受集团拖累而发展缓慢。这种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说明了财务公司在中国还远远没有发展成熟,仍然处在最初的摸索阶段。财务公司对集团的依附性相当大,是导致全国的财务公司发展极不平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财务公司经营的好坏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所在行业景气指数的影响。所处的行业景气、集团规模大、成员企业经济效益好,那么该集团下的财务公司也就相应地规模比较大,资金雄厚,利润高。对于一些夕阳行业的财务公司,这种影响犹如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顶,危机随时可能因为行业的滑坡而引爆,那么财务公司必然面临着缺乏资金的窘境,也就无法真正在集团的资金调配中发挥作用,非但不能帮助集团脱离困境,甚至连做到独善其身都有困难。

  作为服务对象特定的金融服务机构,财务公司受制于集团的整体发展,该局限性是先天的,也是很难避免的,唯一根本上的解决方案就是将财务公司推向市场,无论是从资金来源还是资金的投放对象都市场化,摆脱企业集团自身发展的局限,从而作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经营。但是无法调和的矛盾是,这会使财务公司违背它的先天使命,或者说财务公司存在的意义,而是向银行等金融机构靠拢,甚至与之竞争。财务公司也就舍弃了自身的最大优点,丧失了真正存在的意义,这对于企业集团的发展来说也是不利的。而且从中国整个金融行业的发展和规范来看,还远没有到财务公司完全走向市场、独立于企业集团的程度。虽然财务公司的发展逐步市场化的趋势是不可否认的,但在目前发展过程当中,财务公司必须要注意与银行的区别,发挥自己在本行业中的专业优势才是财务公司真正的发展之路。

  在目前国情下,财务公司的生存空间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管理层的调控也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随着入世进程的加快,我国金融体系迫切需要逐步与国际接轨。因此,未来的财务公司应当是一个由集团企业为主发起的(或者控股的)股权多元化的金融公司。其与行业仅仅存在资本纽带关系和保持一定业务比例在行业内的关系,业务渠道不再完全限制于行业之内,实现部分市场化,平等参与市场竞争。

  入世后金融领域的开放将导致竞争更加激烈,从行业内部情况看,伴随着财务公司第二次创业的展开和推进,财务公司的未来最终极发展可能有多种模式:规模较大的财务公司凭借自己的资本实力,可能发展成为以财务公司为主体、拥有多种金融子公司的金融控股公司,有的甚至可能往产业银行方向发展(在我国也存在集团下属银行的模式,如华夏银行、光大银行);规模中等或偏小的财务公司则可能发展成为业务综合型或专业型的财务公司;而那些观念落后、不思进取的财务公司将被淘汰。

  产融结合突破资金禁锢

   

  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财务公司——上海国际财务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亿元人民币,日本三和银行、香港东亚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各占25%股份。总经理由4家银行轮派,主要工作人员从人才聚集的中国银行挖了一大批。1991年初成立时,当时在上海乃至全国、全球都很轰动。这不仅是中国金融业的一次变革,也成为上海浦东开发的一个标志和吸引外资优惠政策的体现,但像这样的公司却在成立10年后宣告清盘。我们不禁要问,有国际性的背景,在特殊的政策环境下,赶上我国面临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的新世纪,外资财务公司何以关门?

  不管是外资还是中资的财务公司在成立时都存在先天的缺陷。在贷款模式上,财务公司与银行没有区别;但在吸纳存款上,却存在先天制度上的不足。因为银行可以吸收各类存款,有一定的流动性资产,向社会提供各类支付清算等金融服务;而财务公司由于不能吸收一般的存款,没有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这一先天的不足,使得财务公司在诞生之日起便有“供血不足”的状况。财务公司要想持续性发展下去,必须突破资金禁锢的问题。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对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定位和经营范围限制较严,对财务公司的发展空间造成了一定的制约。2000年6月30日颁布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以下称“《办法》”)中对财务公司的组织形式上的规定突破了财务公司体制构建的传统模式,由原来的企业集团内部组建转换为外部参股,《办法》第七条规定:“财务公司的资本金应主要从成员单位(包括中外合资的成员单位)中募集,成员单位以外的股份不得高于40%。其资金来源限于按国家规定可用于投资的自有资金,其股本结构、股东资格还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向金融机构投资入股的规定。”这样的规定对于财务公司而言,不啻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外部资金的介入,尤其是外资的介入,对于财务公司而言,不仅是优化了股权结构,增强了资金实力,而且引进了先进的管理模式、经验和人才。

  但目前财务公司中很少有外部资金参股的现象,中国电力财务有限公司债券基金部经理李芝墚认为“财务公司很少有外部资金的参股,究其原因在于好的财务公司如中国电力、中海石油等好的财务公司因背靠身后的大型集团,因此并不缺钱,而不好的财务公司投资方又不愿意进行投资,除非投资方有战略性的考虑”。

  国际经验表明,以产融结合为特征的财务公司是大企业发育成熟的产物,也是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降低运营风险和成本的需要,全球500强企业中2/3以上均有自己的财务公司。而在我国,央行明令禁止独立的企业法人间相互拆借资金。因此,企业集团只有拥有了自己的财务公司,才能名正言顺地在各子公司间进行资金融通。而目前,央行已基本上停止审批新成立各种规模的财务公司。因此,财务公司作为“壳资源”是极其稀缺的,而对于上市公司和其背后的企业集团来说,财务公司又是块地地道道的“金饽饽”。一般来说,随着企业集团业务范围及规模的不断扩大,各成员单位需要一个集团内部的融资机构,利用成员单位之间资金的地区差、时间差、行业差、生产环节差,开展对成员单位办理存贷款、同业拆借、代理结算、担保、发行财务公司债券、融资租赁、消费信贷、商业汇票的承兑及贴现等一系列业务,提高资金在企业集团内的使用效率。财务公司通过对集团金融资产的集中管理,利用集团公司的财务优势和资信实力,可以以较低的成本为子公司筹措资金,降低融资成本和外汇交易成本,提高抵御外汇风险的能力。还可以在各个子公司之间调剂资金余缺,降低整个公司的现金持有水平,避免不必要的资金闲置,同时借以加强对子公司生产经营的控制。同时可为集团筹集中长期资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例如格力集团接手珠光财务,一方面使珠海市唯一一家财务公司得以保留,另一方面,也为规模日益扩大的集团打通了一条通向金融领域的通道。

  规模迅速放大的模式“合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规定,外国金融机构同中国金融机构可以在中国境内合资经营财务公司。也就是说大企业集团的财务公司或其他著名跨国公司的金融机构共同出资建立合资性质的财务公司,并与这些跨国公司建立伙伴关系,融入国际游资,这一方式可以使小型的财务公司迅速将规模扩大,金融业的生命线在于存款的信誉,一般来说规模越大,越能羸得客户的信任,从而提高市场的占有率。同时,合资的财务公司将作为大型企业集团跨出国门向外向型发展必不可少的金融服务机构。要跨入世界500强,就要立足在全球发展自身的业务,实行跨国经营。而合资的财务公司就能为大型企业集团开展国际间的项目和业务往来,提供国际结算业务、信用证业务及信贷业务。

  财务公司没有外部资金的介入,对于财务公司的发展是不利的,所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多地吸收外部资金应当是财务公司将来考虑的重点。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