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期货大幕重开五部委拟设协调小组?
本报记者 韩瑞芸
北京报道
“监管部门正在研究国债期货。因为他们认为近几个月债券市场的情况都是因为没有风险对冲手段造成的。”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表示。
急呼风险对冲工具
“327”国债事件过去十年了,再提井绳之事,需要的不仅是勇气。
“如今,重开国债期货交易已经具备了基本条件。”12月12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主办的“债券市场发展”会议上,中国证监会期货监管部主任杨迈军轻描淡写地透露了一个重要口风。
在杨发言之前,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对债券衍生品也做了高调评论:保险资金投资债券市场,除了应有丰富债市品种、健全国债发行机制以外,更应该进行衍生品的探索,加强避险和对冲工具的运用。
在会上,财政部国库司副司长周成跃的发言犹如给一个火药桶扔进了一点火石:“目前,国债开放式回购的准备工作已经基本结束,我们正在着手研究国债远期交易和掉期交易。”一言既出,会场上人气沸腾。
就在几个月前,我国债券市场行情一改上半年持续上扬的势头,价格急速下跌,相应的收益率大幅上升。据统计,7月初至10月初,债券市场收益率平均上涨了50-80个基点,一些品种甚至超过了80个基点。与此同时,市场交易量出现萎缩,抛盘大增,使得短期投机者损失惨重且无法解套。加之银根收紧矛盾凸现,一级市场流标和停发事件频发。
债券市场出现的流动性失效的现象,使得过去普遍认为债券资产流动性极强的观点受到严重质疑。有的知名学者甚至戏言:“除了狗屎和债券,什么都能买。”
业内人士认为,造成1992年至1994年国债期货交易混乱的主要原因是:交易保证金比例过低,每手国债交易保证金仅收500元,仅相当于价值的2.5%,临近交割月份的合约也未有增加交易保证金,交易监督管理系统未采取涨跌停板制度、大户报告制度,也没有对合约品种设置持仓限制,由此于监管者对市场完全失控。
“监管部门正在研究国债期货。因为他们认为近几个月债券市场的情况都是因为没有风险对冲手段造成的。”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表示,债券市场的一个敏感问题是受限于“327”国债期货事件的阴影,而目前市场上又缺乏有效的风险对冲工具。此外,利率非市场化以及信息的非公开化造成市场投机过度,扭曲了前进的方向,这也是国债期货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五条“重开”要令
重开国债期货交易,证监会的研究显然不止一两天。
杨迈军在发言中提到,重开国债期货交易已具备以下五大基本条件:国务院、证监会、期货交易所制订了若干个法律法规及章程,期货交易依法治市的框架已基本形成;理顺和完善了期货监管机制,由证监会对期货市场进行集中统一的监督管理,期货交易所从最初的10家缩小至现在的3家,结束了市场的无序状态;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如保证金制度、现仓制度以及强行平仓制度,提高了交易所控制风险的能力;市场已经成长起了一批专业的期货管理者,投资者的结构和素质也不断提高;我国已经形成政府行政监管、以及交易所和行业协会相结合的监管体系。
杨透露,有望通过对国务院债券管理条例有关内容进行修改,并且在此基础上再制订专门的债券期货交易管理办法。交易所也应制订具体的债券期货交易的规则,对债券期货交易的上市地点、交易分析、会员结构、交割等制度作出明确规定。而监管的重心也应从以前的限制准入、限制头寸等管理方式转变到要求金融机构内控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上来。
“我们认为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强金融的连动监管。”杨迈军认为,由于金融市场内部关联性强,传统的单一的金融监管模式不适应现在的金融市场发展的要求。如要推出债券期货,在以证监会对期货进行集中统一监管下,有必要在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财政部等有关部门之间建立有关的风险监管协调小组,以及监管信息交换平台,来实现信息共享,搭建共同监管的平台,协同进行国债期货监管。
对于期货经纪公司的风险防范问题,杨迈军指出,一方面,要尽快完成以净资本为核心的期货公司财务监管系统,为此,世界银行提供了60万美元的支持;另一方面,要在期货公司全面实行保证金封闭管理制度。今年,已经有80%的机构实现了这一目标。“明年,我们要在所有的期货公司强行实施这个保证金登记管理措施。”
杨认为应选择规范的期货交易所来实现期货交易试点。他解释说,在原本的债券期货交易中,顾客与交易所都用现货管理的机制来管理期货市场。“下一步,我们要做到随着交易量大小和价格波动来调整保证金制度的机制,保证交易能平衡规范。这方面,上海期货交易所做了多年的准备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