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恺 特约记者 敖玉琴
重庆报道
从零到100亿元,中国镁产业的启动需要多长时间?
科技部秘书长石定寰说,十年。
石定寰曾表示,在未来十年中,国内对于镁的应用将造成100亿元的大产业。
而今,这个产业已经“破壳”。
“攻关项目”走马变招
我国是一个镁资源大国,镁矿品种多、分布广、储量丰富,可利用镁资源储量占世界的70%左右。但中国的镁产业一直处于低级运行的层次,不但大部分是初级产品,而且工艺落后。
1999年以后,国际镁价格不断下跌,美国和欧盟又相继出台了对中国镁锭的反倾销政策,迫于国际竞争和国内镁产业落后的现实,2000年,国家科技部启动镁合金开发应用前期战略研究。一年之后,科技部将“镁合金应用与产业化”列为“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并于2001年8月正式启动实施。
这一攻关项目包括了从原材料提取技术到技术研究、配套设备制造和产品应用等,规模宏大,几乎囊括了一个新兴产业的各个部分。
石定寰称,在应用课题的研究上,“十五攻关项目”在实施中“主要来说,就是改变了计划经济时代的拉郎配的方式,而采取以企业为主导、产品为龙头的集中攻关方式”。为此,做了“一些科技体制改革”,将原来的科技攻关项目、火炬计划和863项目相结合,整合各部门的力量,一切围绕科技技术的产业化进行。而镁合金的应用课题的实践,“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而此前以科研院校为主导的课题攻关模式,则常常导致在产业化方面不甚理想。据相关人士透露,此前中国在应用技术方面的科技转化率不到50%,而更广泛意义的科技转化率只有3%-5%。
在过去的两年多的时间里,在镁合金产业化项目上,国家投入引导性资金7000万元,带动地方配套资金6亿多元,项目总计取得专利65项,完成新产品、新工艺、新装置78项,培养了一批人才。
据介绍,按照科技部的总体战略部署,目前已经在镁合金产品以及原料、装备方面建立了相关的基地。
在应用产品开发方面,重庆镁业、青岛金谷镁业已开发出相关产品,产值达到数千万元。一汽、二汽、长安等大型企业集团也开发出多种镁合金汽车零部件并已实现部分装车试验。
一个新的产业正“破壳”而出。
警惕“稀土第二”
“重庆镁业是一个很成功的模式”,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镁业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孟树崑认为。
而石定寰在谈话中也认为,重庆镁业是科技项目攻关中引进产权改革的一个典范。
重庆镁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重庆镁业)成立于2001年4月,其发起股东为重庆隆鑫集团、西南铝业(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大学科技实业总公司等5家企业,注册资金5100万元。其中,重庆隆鑫集团占61%的股份,是第一大股东。
重庆镁业总经理曹建勇认为这是一种优势资源的整合,“既有民营企业的机制灵活,又国有企业的技术力量和院校的科研实力”。
2001年6月,重庆镁业和隆鑫集团向国家科技部递交了申请,拟承担“镁合金在摩托车上的应用”项目。
2001年11月,重庆镁业与国家科技部签定了《国家科技攻关专题任务书》,承担了“镁合金在摩托车上的应用及产业化”的专题研究。该专题属于“交通工具用镁合金零部件生产及应用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及产业化”课题的一部分。
据重庆镁业总工程师章宗和透露,“在交通工具的镁合金应用这个大项目下,汽车上的应用被一汽、二汽承担,列车被成都飞机发动机公司承担,而摩托车就花落重庆镁业”。
企业在其中也是有利可图的。重庆镁业获得了国家攻关计划拨款230万元。而据透露,包括863项目拨款、国家火炬计划拨款等将陆续到达600多万元。并且还得到了高新技术企业所享受的税收方面的“两免三减”、土地优惠政策以及贴息贷款。据了解,去年该企业仅贴息贷款一项就享受了1000多万元。
“目前我们承担的项目已列为国家重点项目,将有1000万元的国债支持”,曹建勇坦承,参与课题,是一件很划算的事情,“一方面该项目对隆鑫来说有行业的接近性,另一方面,还可以享受到国家相当多的支持”。
据曹建勇介绍,目前重庆镁业已建成了镁合金压铸生产线5条,年生产能力达150万件,合金生产线一条,年产能达1500吨,其生产能力及规模均已领先于国内水平。
而2002年12月,重庆镁业所承担的课题接受了根据科技部“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管理办公室的中期评估,并获得通过。
“我们的想法是,先建成产业化基地,然后向集团化发展,再向产业上游进行扩张,”曹建勇对公司前景充满信心,“去年我们的产值只有几百万,而今年我们达到了3600万元,明年肯定上亿。”
据称,重庆镁业已经在镁合金手动工具和摩托车零配件生产和供应上与日本、意大利知名企业达成批量性供货协议,而且还取得了13项专利,“几乎屏蔽了所有镁合金在摩托车上应用的专利竞争可能”。
但镁产业面临一个问题:如何在政府引导和市场自律之间找到平衡。
中国稀土行业的教训和打火机标准之争给镁产业敲了警钟。
石定寰认为,国内稀土行业的恶性竞争导致了整个行业的困局。而中国打火机未能及时制订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导致这一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失利。
石定寰介绍,在启动镁合金应用项目时,已考虑到这些因素,因此从一开始就在标准制订方面同相关部门进行了积极的合作。
对于行业自律,石定寰说,希望能通过扶持大的企业集团,优胜劣汰,自然减少恶性竞争的可能。
但是事情似乎并不乐观。“据我所知,镁原料方面的相关标准已经有了,但是对于制造设备和应用产品的相关标准,目前还没有,而且相关的数据库也还没有建立。”一行业人士说。
而据说,正因为应用产品的具体数据库和标准尚未确立,现在即使在镁合金产品上,中国企业能做的也是为国外企业来料加工。
孟树崑认为,就目前来看,国内的镁原材料方面竞争过度,重复建设严重。据悉,到2003年我国镁出口已经达到21.5万吨,已占到国际市场的57%。“但据我所知,有一个省份即将上3个8万吨的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