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雏军收购亚星幕后:一股独大是亚星没落根源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2月18日 06:51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 ||
选择精英股东的理念让扬州市政府与格林柯尔走到了一起 12月16日,在结束扬州市政府的接待活动后,格林柯尔董事长顾雏军回到下榻的酒店已接近晚上九点,但他仍然难掩心中的兴奋,于是,出乎意料地在他那并不大的会客厅里约见了记者。12月17日,格林柯尔国际集团和亚星客车联合召开“打造亚星旗舰品牌”的新闻发布会,由此,格林柯尔收购亚星客车案的前前后后逐步展现在世人面前。 缘起建设华东基地 一直致力于整合家电产业的格林柯尔怎么突然一步跨入了客车行业?用顾雏军的话来说,这纯粹是“机缘巧合”。 去年12月,格林柯尔加速对中国冰箱行业的整合,相继收购了上海上菱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远东阿里斯顿公司的全部共6条冰箱生产线。考虑到利用这些生产线在上海生产冰箱的成本相对较高,顾雏军酝酿建立新的华东生产基地,计划生产能力300万台,候选的城市有扬州、苏州、宁波和杭州。 今年年初,经过比较,顾雏军最终把华东生产基地确定在了故乡扬州。也就是从那时开始,顾雏军和扬州市政府建立了联系,并给市政府留下了不断进取、精明务实的印象,为以后收购亚星客车创造了有利条件。 此时,扬州市政府正在为亚星的改制事宜四处牵线搭桥,格林柯尔正好符合政府选择精英股东的条件,这样,扬州市政府就亚星股权转让一事向顾雏军发出邀请,也就成了一件顺理成章的事。 亚星为何要转让 扬州市政府之所以下决心重组亚星客车,是因为这家曾经辉煌的客车龙头企业近年来陷入了困境。 1998年上市的亚星客车最近20年来一度占据国内客车行业领导地位,拥有大量客车生产的专有技术,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但由于体制不顺,经营机制不灵活,近年来公司业绩出现了下滑,今年一至三季度还出现了亏损。 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已清醒地认识到,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僵化产权制度是导致亚星没落的根本原因。 对于亚星客车走向何方,扬州市副市长王荣平透露,政府当时有两种思路:一种是保留国有控股权,通过调整领导班子、增加管理层持股、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方法对亚星客车进行改革。但这样做下去,产权制度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机制不可能彻底转换,仍然难以激发企业的内在动力。另一种思路是国有股退出,民营资本、外资或工商资本进入,通过选择精英股东代替政府股东,彻底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而对于精英股东的选择,政府在经过充分的思考后认为,只有选择既有产业运作成功经验,又有足够的资本运营能力的民营、高科技和国际化背景的国际集团公司,才能解决富余人员的出路问题,又能把亚星客车做大做强。 迅速行动确定目标 扬州市政府的决心使格林柯尔获得了机会。虽然之前对客车行业并不熟悉,但一旦认准了一件事,顾雏军是不会有任何懈怠的。 在获悉亚星有意出让的消息后,顾雏军迅速成立了汽车调研小组,就进军汽车业的长远战略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周密论证。调研报告表明,客车业仍然充满机会。客车业本质上属组装产业,与彩电业、冰箱业、空调业并无本质不同:核心部件来自国外,辅助部件国内企业起点大致相同。客车企业间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管理上、成本控制上。格林柯尔能在家电业做大做强,证明民营企业在客车业也会大有作为。 顾雏军认为亚星的成本问题和以前的科龙也极为相似,因此从这个方面来理解,整合亚星的难度并不大。他举例说,在今年9月份科龙和美菱的全球招标会上,亚星也参与了部分招标,结果是招标的那部分产品的采购成本降低了25%。 在汽车调研小组论证过程结束后,顾雏军即着手谈判重组亚星事宜,并于今年6月20日设立了为收购亚星而度身制作的项目公司:扬州格林柯尔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并于7月18日召开股东会,通过了同意受让亚星集团持有的亚星客车60.67%的股份的决议。其后,顾雏军就一直在和扬州市政府商谈重组的具体事宜。 收购后的运作计划 从今年3月底,扬州市政府派专人赴广东顺德对格林柯尔及其对科龙电器的民营化实况进行考察,到12月15日,扬州格林柯尔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发布针对亚星客车的要约收购公告,经过大半年的谈判,格林柯尔收购亚星客车案终于尘埃落定,接下来大家关心的则是顾雏军掌舵的亚星客车将如何运作。 虽然顾雏军以保守商业秘密为由,拒绝透露具体改革计划,但他也在宏观上,从三个方面说明了即将采取的一些措施。 首先是参照科龙电器,以高薪吸引行业优秀人才。其次,要从成本控制的角度,大幅度降低采购成本,同时消除灰色收入,把钱用在该用的地方,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最后是加强精细化管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亚星客车新任总经理已经亮相,相信作为职业经理人的谭荣伟将会把顾雏军的管理理念融入到亚星的日常经营中去。 对于投资回报的问题,顾雏军告诉记者,他不是一个急功近利的人,因此对于亚星的投资并不期待短期内收回投资,重要的是将亚星客车做成国内客车的旗舰品牌,他也是把这个作为衡量自己收购亚星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 (上海证券报记者 何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