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北京供血市场上,有一种奇怪的现象,相近的质量,同样的数量,价格悬殊。以200毫升的全血为例,如果由北京血液中心供给,价格为320元,如果由北京血液中心以外的机构供给,价格则为255元。这一点在全国独一无二。这非常类似于我们所熟悉的价格“双轨制”。
这些无疑是北京市供血体制艰难转型之中的矛盾和困惑。这些也是供血体制转型中必
然要出现的。这些现象在中国市场经济的改革过程中我们曾经是那么地熟悉。改革的过程就是市场机制在经济中对资源配置所发挥的作用持续地增大,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已在各个领域不同程度地退出历史舞台的过程。我们认为,经济领域内产业格局的市场化有这样的走向,从私人产品到公共产品,公共产品领域总是最迟实现市场化。
供血体制因为与公共利益之间关系紧密,所以到如今还是残留着比较浓厚的计划经济特征,例如计划献血指标的规定,例如血液中心的垄断地位。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痕迹,例如北京供血市场的“双轨制”。对此,一些专家提出“取消计划献血指标”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可以看出供血体制改革并不是一下子放开,而是夹在计划和市场之间,逐渐靠近市场。北京市献血办负责人的说法可以体现这一点,她说,“一般意义上讲,一个城市的血液在哪里采集,在哪里使用应该是高度计划的,竞争的模式不适用于此。”但她同时说,“但对于北京同一标准血液两种价格的现状,在保证用血质量的前提下,我们也不能不考虑实际的情况。”
计划经济特征引发了很多矛盾,例如计划指标阻碍献血积极性,功利心驱动,献血观念不强等等,北京市血液中心的行政垄断地位造成两种血价差距,现行的两种血价不利于血源之间的调配,容易导致临床用血供应不及时,甚至是血源的浪费。
所以采供血最终还要靠走市场的路子。我们认为可以在北京市目前有十多家采供血机构的基础上,取消价格“双轨制”,赋予他们同等的资格,然后进行竞争。政府严格监管下的竞争能够使各家供血机构努力提高供血质量,减少供应时间,降低价格,最大地让患者受益。本报评论员陈永苗(来源:新京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