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荒”现多米诺骨牌倒势 能源掣肘岁末经济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2月15日 03:34 北京晨报 | ||
在很多城市,蜡烛和应急灯的生意正日益火爆,可就在一年前,它们还几乎被人遗忘。“电荒”、“煤荒”、“油荒”,它们就像多米诺骨牌一般一个接一个地在国人面前突然倒下,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警报 能源多米诺骨牌倒下 2003年夏季,南方19省市拉闸限电,缺电阴影笼罩大半个中国。而这场大面积夏季“电荒”前脚才走,全国性的冬季“电荒”后脚就不期而至了。 来自国家电网公司的消息,今年入冬后已有浙江、福建、湖南、山西、四川、河北、内蒙古等7省区先后拉闸限电,其中以浙江省最为严重。 各省区新近出台的用电举措更让人深刻感受到电力紧缺之痛:从11月30日开始,湖南长沙150万市民分区分片计划用电——每连续供电三天之后,停电24小时;广东省规定:从12月1日起,当居民用电量超过“定额”后,将不再享受原先的优惠电价;能源大省山西也不得不精打细算地对11个地区按月切块分解指标以“勉强度日”。 然而,发电用煤告急,却是许多行业官员始料不及的。一组数据敲响“警钟”:全国直供电网库存煤1226万吨,较10月份下降了141万吨。华北10个电厂、华东12个电厂、山东6个电厂电煤库存先后降至安全警戒线以下,仅能满足电厂2至3天用煤量。 官方预计则更有说服力:明年中国的煤炭供应缺口将达到1.4亿吨。几天后,一年一度的煤炭订货会即将举行,据悉,国内各大电厂目前已摆出抢购的架势。 与此同时,“油荒”也不期而至。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汽柴油紧缺警报频起。加油站门口排起长队,“油已售完”、“限量供应”的告示让很多司机变得没了脾气。从10月下旬开始,成品油特别是柴油货源紧俏,“油荒”呈现蔓延之势。 源头 电力短缺成众矢之的 “‘三荒’集中爆发,根子在于‘电荒’。”“‘电荒’是个大肿瘤。”对于三大能源集体“短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邓郁松研究员和电监会专家组成员言茂松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提到这个观点。 类似的看法在业界解读“三荒”时在集中爆发:“其实,所谓的‘煤荒’最先是由电厂喊出来的,而准确地说,应是合同内的低价电煤满足不了实际的电煤需求。”“所有的电厂都在满负荷地发电,在这种情况下电力仍旧供应不足,说明我们主要缺的是电厂而不是煤。煤炭我们可以在短期内靠进口来平衡,但电力无法进口,它不可贸易,所以核心问题还是在电,在电厂。” 同样,在发生“油荒”之后,油品供应商中石油和中石化都加强了对成品油市场的投入,并且对“油荒重灾区”加强了供应和保障,基本解决了短期内柴油供应短缺。因而可以说,指责供应商的缺位失职并不能从根本上解释这次“油荒”的出现。 此间,缺油“祸起缺电”的说法也不胫而走——由于电力供应出现短缺,珠三角、浙江等东部地区,地方政府为了保持经济增长,开始以提供补贴等多种方式,鼓励地方企业使用柴油机组来发电,因此这种压力被向后传递到柴油供应上,导致国内大面积出现柴油供应紧张。“油荒”背后也有“电荒”的影子。 因此,在这场连锁反应的能源紧缺中,电力缺口终成众矢之的。 真相 基建滞后留下“后遗症”/ 本月,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发出的警告让我们看到电力紧缺的尴尬。马凯指出:“我国已成为全球电力消费第二大国,主要能源和初级产品的供求格局已发生较大变化,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越来越大。” “电荒”警报并非今年第一次拉响,但今年表现出的危机让人触目惊心:从部分地区夏季高峰或枯水期电力短缺转变为全年持续性缺电和随机性缺电。 经济增长与气候无疑是“电荒”的诱因,而在专家们看来,愈演愈烈的电力短缺,应该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公开数据显示,电力基建投资连续几年滞后于全国基建投资,而且由于对宏观经济发展形势估计不足,电力项目计划新开工规模过小,使得近年来投产容量严重不足。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能源界资深人士曾这样对媒体说:“如果继续以每年新增装机容量1500万千瓦,甚至2000万千瓦,应该不会出现现在的局面”。 转机 缺电将在2006年得到缓解 来自瑞银的报告说,中国的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储量高达1145亿吨。而就石油来说,2020年以前,国际范围内石油的供给都将大于需求。上周,商务部刚宣布自明年1月1日起,取消成品油等商品的进口配额许可证管理。 而电力紧缺是块难啃的“硬骨头”。现在的情况是,全国电厂都在开足马力生产,但还是不够,调控的余地已经非常有限。 “通过价格上的政策引导用电,‘削峰填谷’是平衡季节性、阶段性用电问题的有效途径。节能、改进工艺也将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专家们指出,“要从根子上解决问题,只能等两三年以后,新的设施建成。”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特别强调:“要努力缓解经济发展中的瓶颈制约,进一步安排好电源和电网建设”。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则表示:“国家将加强电力建设,今年我们投产了2900万千瓦,明年已安排了4000万千瓦的预备项目,并确保3000万至3500万千瓦能够开工建设。” 据悉,该建设项目已落实到了每个电厂。浙江、湖南等今年的“电荒重灾区”,已先期上马一批大机组火电项目。湖北省的“中国第三核电项目”也在积极进行前期准备。 可以预见,明年我国局部地区还会出现电力紧张,只有到2006年,以电力为核心的能源紧张问题才能基本缓解。 晨报记者 刘映花 李隽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