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允许银行投资企业债券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2月15日 02:58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专家建议允许银行投资企业债券

  本报北京电(记者周菡)中国社科院李扬等有关专家日前在此间召开的“中国债券市场:机遇与挑战”国际研讨会上指出,中国迫切需要增加债券品种,扩大发债主体。专家还建议在对企事业单位放开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同时,允许银行投资企业债券,以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

  急需拓展新的发债主体

  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姜建清建议,中国的债券市场应及早引进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作为发债主体。中国目前发债的主体基本上只有财政部和两家政策性银行,年度最高发行总量不过1万亿,已远远不能满足中国现阶段和今后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将要逐步淡出以后,更急需引进新的发债主体,提高市场的债券供给总量。中国的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在中国老百姓的心中信用度很高,是最具潜力的发债主体。国有银行也曾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发行过金融债券,得到了市场很好的回应。经过10年的整顿,目前债券市场秩序已有基本好转,商业银行特别国有商业银行效益和风险防范能力也大幅提高。

  他还认为,应在同一托管体系支持下开放和打通债券的各个子市场。目前,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债券市场是分割的,企业债券和地方政府债券都不允许银行购买。目前可考虑在对企事业单位放开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同时,允许银行投资企业债券,以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同时,进一步放宽政策,使投资人可以用同一债券结算账户参与不同交易方式的交易结算,推进统一、安全、高效、开放市场格局的形成。

  债市多个重点急待解决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指出,债市的发展以后需要重点做的是,增加债券品种,这是一个很迫切的要求。中国只有国家的债券,以及以国家信用为背景的债券,真正意义的私债没有。据他获悉,很快会出台一些关于《公司债》新的管理办法。

  他还指出,目前债券市场管理部门过多,发展债券市场也涉及到大量的机构协调问题,体制改革的问题,不仅如此,还有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企业在融资方式的选择上,似乎更愿意发股票。因为发股票没有更多的限制,所以在中国发债更多的可能是体制问题。如果这样的东西不能有效解决,应缓行债券的发展。

  李扬指出,还有关于市政债的讨论,已经也讨论了7年,到现在也还是没出台。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有相当多不能靠税收提供资金,又需要用金融的手段,需要用市政债这种手段来筹集资金。他认为,市政债虽与《预算法》有冲突,但可以用别的名义推出,例如,可以发项目债,还可以用信托的方式发债。

  李扬还认为,债券市场必须要有衍生品。8月份存款准备金率提高了一个百分点,债券市场利率迅速走高,过去所有的国债投资都陷入亏损状态,这说明制度上没有提供一个规避利率风险的工具。他还认为,发展债券市场以利率市场化为前提,债券市场会推动利率市场化。(证券时报)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都市生活掌中搜
激情为你燃烧 就等你哦!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结识新网友,短信免费发,就来了了吧!
  缤纷下载俱乐部,只有你够缤纷!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挑逗诱人引爆激情
寒冷冬日滚烫的爱
非常笑话
笑话大厨倾情奉献
荤的素的各有滋味
图片
铃声
·[陈奕迅] 十年
·[和 弦] 同桌的你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中小企业技术交流会
新网站,想要人知道?
低成本实现网上创业!
堵车? 它不堵!!


分 类 信 息
北交大MBA直通车(京)
古城西安群英“惠”
出国留学大优惠(鄂)
牛皮癣鱼鳞病重大突破
揭开糖尿病难治愈之迷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