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欲来风满楼。对原本铁板一块的医疗市场这栋楼来说,今年爆发的“SARS”无形中充当了风的角色。风的厉害让人很快地发现了楼的漏洞,不过亡羊补牢还来得及。
但现在问题是,楼要补的漏洞太多,而主人又没这么多钱和精力。无奈之下,楼的主人采取的办法是出让部分房间,吸引其他人来补楼,一起来分享楼的好处。结果,双方皆大欢喜,一方可以少担心些更加厉害的山雨,另一方则终于住进了梦寐以求的楼房。
“SARS”因素
要谈到今年的医疗市场的发展,则不能不提到年初肆虐华夏的“SARS”。
“SARS”夺去了几百位同胞的生命,并影响了经济发展。而对医疗机构来说,抗击“SARS”使得医护人员得到了社会久违的尊重。但更加深刻的影响是,“SARS”之后,政府开始重新审视整个医疗市场的改革。
在抗击“SARS”中,疾病预防和农村医疗体系是暴露出的两个最大的医疗体系漏洞。而政府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防疫和农村医疗体系的建设之中,同时引进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市场,已经被毫无争议地推行。其中,江苏宿迁市对医院进行的激进改革,引起了全国媒体的关注和讨论。
对这一点也可以说,华东尤其是在全国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上海医疗市场的改革,更加有标志性的意义。
“SARS”的肆虐延缓了上海医疗改革的进程:原定于今年4月份定稿的《上海市医疗体制创新与投融资模式探索方案》,一直拖到到7月份才定稿。
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SARS”之后,上海医疗改革进程在加速。目前上海市卫生局正在酝酿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措施,不久将公布。华山医院、瑞金医院等上海众多的知名医院正在抓紧进行改制,外资和民资背景医院成立的消息不时见著报端。。
上海政府部门决心要从“办医院”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管卫生”,真正从医院“总院长”角色中解放出来,面向社会管行业,体现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责。
上海三级医院将转让股权,政府并不谋求控股。而二级医院将组建医疗集团,也将向社会转让股权。
尽管各大面临改革的医院人心惶惶,但在这场变革中,得益的不仅是政府和资本,还有医院内部优秀人才,他们将会是这场变革的受益者。
参与主角
北有联想,南有旺旺,东有华源,西有仁爱,这些企业均在打医院的主意。“SARS”使得政府加速退出医疗市场。于是,各路资本纷纷粉墨登场,形成春秋战国之势。
今年10月份,总投资3600万美元的昆山宗仁卿纪念医院举行了奠基仪式,这是第一家落户华东地区的台资医院。
由于这家医院主要服务于当地的台商,在当地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不过,这对医疗市场而言,意义不小。熟悉台商的人会发现,每当内地政策还没有明确之前,精明的台商往往会利用熟悉内地环境的优势,通过各种途径抢先进入内地市场。所以,台商的举动往往会成为外资大规模进入内地的前奏。
事实上,外资在中国医疗市场还没有多大的作为。先行进入中国的多是管理而不是资本。一些民营医院已经在邀请国外的医疗管理机构打理业务。
我们还可以发现,许多公司看中医院,并非单纯看中一家医院的市场本身,而大多是抱着建立医疗集团的心态,或希望将医院作为整个集团医药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最为典型的是王永庆当初准备在上海设立长庚医院。在遭到内地法令的制约后,他许诺长庚医院以不营利谋求独资,但事实上,精明的王永庆可以通过医药这一块获取丰厚的利润。
而华源集团在建立医药平台与王永庆是异曲同工。华源集团在药品和医疗器械的流通、制造有现成的渠道。于是,华源集团一直在寻找合适的医院,从而组建完整的医药体系。
不管是建立医疗集团还是成为医药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医疗市场已经不是原先单纯的单个医院市场。由于原先医药和医疗多分开,药品回扣和黑幕现象长时间内层出不穷。这不仅导致医生的形象严重受损,并使得医疗费用高居不下,百姓怨言多多。如果医院成为医疗或医药集团中的一环,这将会有条件减少医疗的成本,从而为社会创造福利。
医改难题
在医疗保险这一块上,民营医院烦恼多多。每年巨额的医疗保险费用多为公立医院所享用,而民营医院要进入,难度极大,非营利性的要求断送了他们的梦想。于是,他们陷入了一个怪圈。不参加医保,业务难有大的作为,难向股东交代。参加医保,多要求非营利,这无疑是打中了要寻求资本回报的民资的七寸。
医改的深入将会影响到医疗保险的运作。政府控制了个人医疗保险资金,这是在以往医疗机构国有的一个产物。在医疗市场放开后,政府退出医疗保险不仅有必要,还有基础。
在医疗保险由民营医疗保险公司主导后,医疗改革将会是进入到一个更加深层次的阶段。
不过,对资本而言,最基本的一步是要进入到医疗市场。目前,他们许多还是徘徊在门外。而堵住大门原因众多,如产权不清,政府保护主义等等。
典型的是,今年上海的医院体制改革并没有大的动作,欲进入上海医疗市场的企业仍需等待。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上海现有的医院产权结构复杂,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利益。
但不管如何,今年医疗市场的变化是
显而易见。医疗市场改革如箭在弦上,不可不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