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HO中国联席总裁张欣
2003-11-18 13:43:21
访谈背景:
据统计,2002年,全国商品房竣工面积13464万平方米,2003年前十个月,全国商品房新开工面积30958万平方米,全国完成房地产投资5588亿元。高楼吞噬了红墙碧瓦,人造景
观取代了小桥流水,城市的人文关怀淹没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商业与艺术如何在建筑中完美结合?生活空间中如何营造人文氛围?soho中国,为中国地产界提供生存样版。
正文:
访谈(主持人:杨国轶):
10月25日,一座晶莹剔透的“水晶城堡”点亮了北京建国门外大街的夜空。欢快的气氛中,“soho街”的开街庆典如期举行。就是这座“soho街”,在2002年北京房地产市场抢尽风头,以总销售额24。13亿的佳绩荣登北京十大热销楼盘榜首。事实上,“soho街”不仅是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的杰作,更是其夫人张欣的得意之笔。如今,一直站在潘石屹身后的张欣正走向台前,现在她对外的身份是:soho中国公司联席总裁。
主持人:去年公布了中国房地产单项的销售额,那么当时还叫建外SOHO,它是排在第一位的,那我想知道经过这一年马上就要过去了,咱们已经改成叫SOHO街,这SOHO街现在的这种销售状况怎么样?
张欣:SOHO街全国冠军我现在没有感觉,我知道是在北京比如说CBD区,我们经常有这个比较,SOHO街也就是以前的建外SOHO,一个项目今年的到现在为止到今天为止的销售额是CBD其它八个项目的总和,可能还比这八个项目的总和还高一点点。
从香港流水线上的打工妹,到剑桥学子,再到华尔街的一名分析师,在与潘石屹结合之前,张欣从未涉及房地产开发。然而国际化的背景却给了她开放而敏锐的思维,当SOHO现代城工程过半,张欣已经形成了自己对于建筑的理解,那就是:建筑应当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而正是这一理念,贯穿了日后SOHO街的整体设计。
主持人:其实现在很多的城市包括大连,还有其它很多,包括北京包括上海,这个城市现在的建筑都是往大的做,包括什么什么广场,什么什么中心,还有什么很多这样大的购物中心都是往体量非常大,那我感觉这个SOHO现在做的好像是比较小,在小的方面做文章?
张欣:大的项目一定要着眼在小的地方,而且就是说越是大的城市,你想一千万人口,一千二百万人口的时候,人们更追求小的东西,小的区域,小的街道,酒吧一条街,你去威尼斯这种地方看都是擦肩而过的小街道小广场,但人们在里面简直就是乐而忘返,生活情趣很高,实际上大部分的城市尤其是欧洲城市我觉得都是以小为主,我刚刚从伦敦回来,伦敦几乎没有什么街道是可以超过二线行车的,就是窄窄的,因为窄才有一个所谓人气,城市的繁华景象你才能够体现,一个巨大无比的SHOPPING MALL也没几个人。
张欣:所以一个大项目怎么把它处理成小,其实这个是我们特别着眼的地方,小项目反而不容易做出这种东西来,因为你小项目很受制于大环境的影响,只有大项目的时候你才能创造一片的景象,在这里面的话你可以创造很小很小的景象。
主持人:怎么样个小法?
张欣:你看我们这个SOHO街,街道就是6米宽窄窄的,所以人在里面的话都是很近人尺度的,高就三层吧,三层一层三米多三米多,就十几米,你在三层的屋顶上我们有草坪有玩的地方,然后路上一层就是我们首层,这也是一个,然后地下我们把花园全打开了,所以这三个空间都是在交流的,你在这走走你看见上面也有人在那走,同时下面怎么也有人在那玩。
主持人:就是很接近?
张欣:就是层次很丰富。
主持人:上面就是用于居住或者是商业用的?
张欣:我们的房子都叫SOHO,SOHO是什么就是说你可以去住,你也可以办公,所以我们特别注重比如说电梯的数量,电梯的速度,每一个房子里是不是有宽带上网,这样可以适用办公,然后大堂要相对的大一点,这样可以应付这种高峰期上班什么的,那么同时我们特别注重公共区域,要有公区域,每三四层就有一个小院落,人们就是说它不是感觉到一个居民楼里暗暗的,就是这个感觉没有,所以它的感觉是很中性,为什么我们的房子就是都是很参差,有的一幢楼可能50%住,50%办公,有的一幢楼80%工作,20%居住都有,这是我们SOHO的这个特定产品的灵活性。
主持人:那我想知道这种SOHO之前的现代城你们也是第一个把这种SOHO概念引入到这个中国来,当时是怎么样来引进的,为什么想把这个SOHO,是不是在国外有这方面的灵感?
张欣:当时就是我们在考虑SOHO时候,实际上是我们在97年98年推精装修的公寓,这个现代城推得非常成功,所以这时候我们就在想就是说下一步我们应该做什么,记着99年2000年那时候就是IT狂热,.COM人们都疯狂,我就记着我们很多年以前在华尔街工作的同事,在华尔街都是穿着西装打着领带,IT一热,西服脱下,然后开始穿休闲装,然后几个人搬到小公司办一个COM,这儿那儿办一个网,都到仓库里面办那多酷啊,所以当时就在这么一片热潮当中,我就记着2000年我到哈佛大学去演讲,说叫我去讲房地产,我准备了东西去了,我一看我那屋一共不到20个人来听演讲,然后旁边那屋人家讲COM的2000多人挤的水泄不通,我就跟他们说咱们就别费这劲了,咱们这么大老远来了我也到隔壁听听他们在干什么,后来我一听确实人家这儿有吸引力,我也听着,所以特别受冲击,说这个当时你记不记得所有人都觉得所谓传统经济新经济,传统经济都不行了,马上就要倒闭了,那我们就在探讨就是说那人现在开始是不是就不住房子了,就不吃饭了就不穿衣服了,就不开车了呢,如果还不是那人们还对这些东西有需求,那么也就是说我们还得盖房子,所以我们就是说干脆我们当时就想可能会有很多人在家里办公,居家办公,我们是不是应该把房子做得中性一点,事实证明我们当时想的这种SOHO的居家办公根本没有发生,人们还是到办公室去上班,但是发生了的是什么呢,中国很多的小型企业中型企业非常有活力,就是这些人,他们可能自己办一个企业二三十人,大的100多人,小的二三十人,小的可能三四个人都有,他们这个如鱼得水,24小时办公,又住又办公,我觉得他们喜欢这种氛围。
主持人:那可以说最初的设想是由IT所引发的一个想法,但是最后的结果并不是说在家办公。
张欣: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所以对我们发展商来说我们就非常非常强调的就是一个在产品上我们要有带动性,就社会上没有什么我们应该做什么。
主持人:那您现在考虑的这个焦点是在哪?
张欣:现在SOHO街最重要的就是说商业氛围,商业的活力。
主持人:最重要的是这样的一种商机?
张欣:非常非常关键,我们两天前不是SOHO街开街嘛,我们来了一万多人到街上狂欢,有什么万人拥抱,有什么刘苏拉搞这个和尚吹喇叭,敲大鼓,然后我们有外国来的suki打鼓,反正就热闹非凡,关键是什么呢,我们就觉得这个开街的时候就城市里的人一定要有一个城市生活的氛围,城市就是这样,你到这种大的城市去,国外的大城市常常就是有这种嘉年华会啦,一会这儿游行,这儿狂欢,中国还是不够,所以我们就倡导这种street life街道生活,城市生活我们就从这儿开始了。
张欣真正从幕后走上台前,准确地说,是源于去年在威尼斯的获奖。2002年9月,张欣以发展商的身份,携“长城脚下的公社”获得了第八届威尼斯双年展的“建筑艺术推动大奖”,这是双年展有史以来第一次把奖项颁发给一位发展商而非建筑师。而对于这片座落于长城脚下的建筑群,业界一句精辟的评语是:商业没有童话,但这是一个童话;建筑羞于炫技,但这是一次炫技。
主持人:在颁奖之前您知道您能获奖吗?
张欣:我就颁奖之前的半个小时知道的这个事情。
主持人:那么在这之前有没有这个感觉,有没有希望?
张欣:我只知道威尼斯双奖展是一个很著名的展览,然后被邀请参展我就觉得这是最大的荣誉了,后来我们去了以后发现确实有奖,而且它是这样的,这个奖是每一年它会颁一两个叫终生荣誉奖,就给在建筑史上很有贡献的人,终生荣誉奖,然后每一年它颁一个大奖特殊奖,那么去年这个奖就颁给了我,所有的人都惊讶。
主持人:自己也惊讶了?
张欣:非常非常惊讶。
主持人:那获这个奖它在业内是代表一个什么样的一个地位?
张欣:其实威尼斯双年展是一个非常建筑艺术的一个展。
主持人:非常纯的?
张欣:所以本身没有发展商去参赛,那么我们可能是因为长城脚下的公社非常特殊,这个项目的艺术性强,所以我们就被邀请去参赛,而且长城脚下的公社它确实它的特点不是在于哪一位建筑师的东西,是整个这个想法,所以他认为这个所谓后面的策划的人还是更重要的,这个艺术策展人Qwinter,所以他们就请我们去,我是在当天去参加颁奖的船上,因为威尼斯都不是路都坐船嘛,坐船上打电话来说策展人要跟你讲话,我当时就有点预感,这肯定有问题了,什么事,这个秘书就跟我说策展人找你很久一直没找着您,现在找着您了,策展人就跟我讲说恭喜你,今年的大会评委决定把这个特殊奖颁给了你,我还不明白,我当时还不太明白是什么东西,我说特殊奖是个什么意思,第一特殊奖是一年颁一次,给当年特别有特殊性的人,第二个就是说我们这个奖也从来没有颁给一个不是建筑师的人,所以这很特别,他说作为一个一个建筑艺术的推动人,这么样一个角度发的奖,我当时非常非常激动,赶快打电话给我们所有的同事我们得大奖了,你们都赶快来啊。
主持人:意外的一个收获,这个代表着一个某种趋势,在中国可能会意谓着某种象征性的一个?
张欣:而且你看从去年我们在威尼斯展上的时候还发现这一大批的所谓最优秀的建筑师大部分都没有在中国,一年之后我们现在在这一点上看几乎全世界最好的建筑师都到北京,而且都到北京来了,都在做北京的项目,所以这一点我觉得还是非常非常振奋人心的。
主持人:那么当时我想知道为什么会选在长城脚下,当时选址方面有一个特殊的考虑?
张欣:选址没有,我们当时就是想做一个小型的当代建筑艺术的博物馆,那么当时我们觉得做完现代城再做SOHO,然后我们就已经对建筑已经觉得挺有兴趣的,有感觉就觉得中国的建筑我们还可以能不能再做得更好一点,所以这个我们就想找一批建筑师来,亚洲建筑师,让他们发挥自己自己最大想像力。
主持人:那这个创意是从哪儿来的?
张欣:创意就是从我们建完现代城,建完SOHO现代城之后我们就觉得,中国现在进入了这种大的建筑年代了,开发量非常大,那么大量的项目是在重复,特别简单的建筑语言,而且说实在的也不是非常,还不是非常符合当代的建筑语言,那么大量都是假古典嘛,所以我们就觉得遗憾,就是说如果未来的十年二十年中国的大城市的面貌就被建起来了,都是在这种不断复制的假古典下就建成这么一个假古典城市。
主持人: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张欣:你没有体现出当代的精神来,就是当代的建筑是什么,没有体现出来,那么我们当时就有一个想法就是说能不能把这个当代最好的建筑集中起来,做一个小型博物馆,让大家都来参观来研究来探讨来批判都可以,形成一个人们对建筑的这种重要性的意识,所以这就是我们当时的初衷,那么有了这个初衷之后,我就开始邀请建筑师开始做了,开始我们有了一块地,做的时候我们的建筑师发现,去的时候发现那个上面是个飞机航道,很吵,就没法做,就是说我们觉得我们也有一个项目我也感觉有一个想法怎么办呢,让潘总潘石屹就认识一个朋友,他就突然记起来了,他说我有一个朋友有一块地是在山区,因为我们不希望在一个平地,它应该比较有挑战性,所以它的建筑才有意思,然后山区好像有一个朋友,他就打电话,这朋友说几年前就在这个长城边上一个山沟沟里面弄下一个沟,要在这儿盖一个高尔夫球场,然后可能曾经找过潘石屹去投资,潘石屹就打电话说我现在要来投资了,但是不是盖你的高尔夫球场,你要干什么,我要盖艺术博物馆,艺术博物馆是个什么东西啊,到我这儿来看看这地方,我们就去看,一看,这简直是神来之笔,就是说在山沟里它是一个完全是石头堆积成的那个沟,所以它根本没有任何的农作物可以长在那儿,盖房子是太理想了,它既不破坏农田,又不破坏树,因为它没有植被,什么大树都不长在石头上,所以我们觉得非常,就是说它跟环境又那么自然,而且就离公路没多远,开出去就大概五六分钟,就到公路边上了,所以我们觉得很理想,从位置到自然环境都非常好。
主持人:那现在这12个别墅现在是怎么样,现在是卖了还是?
张欣:没有,我们就盖完了之后觉得就不卖了,因为卖了私人拥有你没有办法去参观,现在每天都有上百人去参观学习什么的,成为一个展示品,而且我觉得很多人来不是搞建筑的人来,到中国比如有很多外国人到中国来他们都去,因为他们听说了这个项目。
主持人:非常感兴趣?
张欣:它觉得是一个新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而且在长城边上那种古老的文化和新文化的这种交错。
主持人:对比感特别强?
张欣:特别有吸引力,所以我们就觉得我们也觉得非常proud,很骄傲这么一个东西,我一想就别卖了。
商业追求利益,而艺术拒绝功利,对于房地产商来说商业价值无疑是他们首先考虑的要素,但是张欣不同,她对于外来意见的吸取以及对自己见解的坚持表现出同样的执着。在这种执着的后面,隐藏着的是她内心深处对于建筑可能性的探索——从现代城到长城脚下的公社再到SOHO街,她很自然地选择了艺术作为这种探索最有力的手段,而且屡战屡胜。张欣用艺术之矛换取商业之盾,使两者双赢。
主持人:长城脚下的公社做了十几个项目,又不卖就展示,那你们最开始做这个项目的初衷,有没有市场这方面的考虑?
张欣:当然,我们去跟人建筑师谈的时候,我们不是说得给我做出这个房子得卖出去,完全不是这么一个态度,就是说你应该从一个最建筑的最实验性的眼光去看待这个房子,所以我们没有打算卖不出去怎么办,卖不出去我就自己收藏了。
主持人:但是作为一个地产商而言,它的最主要的目的是赚钱,在这个项目上能不能体现出您在赚钱和做建筑艺术这方面的这个结合?
张欣:我们其实所有的这个经营后面都离不开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建筑艺术商业是一定要结合的,任何这些东西不结合的时候就会产生很多的堵塞,我说这是怎么回事,就比如说为什么大家现在对建筑艺术感兴趣中国,我觉得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对建筑艺术感兴趣像中国这样,原因是现在中国在盖房子,原因是每个人都在买房子,我买一个新的房子的时候人家说这个建筑怎么怎么好,我才关心这个建筑,否则跟我有什么关系呢你说的建筑艺术,所以这个前提是因为你在销售,前提是因为这是一个商业化的行为,所以你才能把这种艺术这些东西带到一个社会的层次上来让大家去欣赏,否则就变成了一两个艺术馆的馆长,自己选几个像样的东西搞一个展览,自己我欣赏一番,这个就太小圈子了,而且社会效益就很低。
主持人:就是说这个市场和这个艺术可以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不是说为了市场而舍弃掉这个方面,或者为了艺术而舍弃掉市场。
张欣:对,不应该舍弃,好的东西艺术性强的东西是会也因而能欣赏。
主持人:那很多人都说SOHO是中国一个比较独特的地产商,那是不是就是因为它在这个艺术方面追求这样的一个效果?
张欣:其实我觉得每一个行业这都有一两个非常创新性强的带头人,你比如说SOHO当然在中国来讲可能是这个行业里一个代表,就是说它的创新意识很强,那么我们的每一个产品出来了之后,跟着的一年两年我们都看到在北京和北京以外的全国各地都有很多很多地复制行为,比如SOHO,现在很多SOHO,现代城,现在北京有西现代城,后现代城,SOHO不知道多少,成都有SOHO,到处都有SOHO,这不是件坏事,包括像长城脚下的公社这样的项目也在有很多人复制,我觉得这个本身是一件好事,那么你看其它的行业都一样,你比如说时装,我就觉得特别有意思,今天我看到了一个很让我觉得很诧异的一个消息,CUCCI的首席设计师Tomford已经决定离开CUCCI了,然后由此就回想到CUCCI以前是一个特别古老的一个时装品牌,卖包的一百年都不变那几个小圆圈那样的,突然间注入了新血Tomford来了之后,他就觉得这是个好的品牌,我要做的是在这个品牌之下最新的创造都是什么,从时装包鞋子形象什么化妆什么都做,而由它带着开始克里斯汀·迪奥,什么路易威登,伊夫·圣洛朗,所有的也都变成这样的,所以带起的是什么,是整个时装行业就几乎没有一个古老的品牌再存在了,古老品牌全都叫青春化了,很创新,然后古老的品牌,百年老店都是聘请了最新最年轻的最有创新意义的这些设计师在设计这些每一季节都出东西,所以我说这个可能SOHO在中国的房地产中,或多或少的起到了这个作用。
访谈观点:
1、中国房地产业进入大项目大规划时代,必须注重人文环境的打造以防止建筑失去个性或是“假古典主义”的泛滥。
2、房地产项目的艺术价值必须通过其商业化所带来的公众效应得以体现。
3、推动建筑艺术的主体已经由建筑设计师转化为开发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