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五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学家李培林说,2004年中国经济很可能出现新一轮的高增长期,并预测了2004年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可能出现的十大社会特点。
第一,统筹、协调的新发展观和新发展战略将进入具体的实施、落实过程,并将对经济、政治、社会资源的配置产生全局性影响,但经济发展本身已经进入主要由市场推动和调
节的轨道。
第二,经济增长进入新一轮高潮,增长率可能会超过近几年来保持的7%至8%的平均水平,消费市场有望走出近年来的低迷和通缩,个别领域甚至会出现过热现象,从而导致原材料、能源和资金市场的紧张。为防止经济增长出现新的不平衡和生产过剩状况,政府会采取一些新措施来防止经济过热。
第三,投资向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集聚的势头将更加明显,在东西区域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的基础上,南北区域发展差距也将进一步扩大。
第四,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状况,在新一轮增长高潮中将进一步加剧,经济增长与股市行情、就业状况、低收入人群体收入增长脱节甚至背离的情况,将成为如何分享改革成果的棘手问题,但消费市场的多年低迷有望得到扭转。
第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将成为一个新的亮点,并与东南地区的加快发展、西部大开发形成三足鼎立的发展战略。
第六,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在2004年将更加突出,就业的紧张将使大学生的初职收入预期进一步降低,并由此迫使高校改革专业和课程设置。
第七,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以及土地价格上涨的预期,将引发新一轮的“圈地运动”,并有可能带来各种纠纷增多。
第八,城市水资源紧张状况将越来越明显,城市的普遍缺水将成为城市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农村中的一些传染病以及地表饮用水污染,会成为公共健康安全的潜在威胁。
第九,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人力资本建设的重要性变得更加突出,人才工程和能力建设将成为一个新的重要议题。
第十,粮食等农产品价格近期出现上涨,虽引起广泛关注,但粮食安全不会成为影响全局的重要问题。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发布日期:2003-12-11星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