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9日电据银监会官方网站的消息称,中国银监会近日发出《关于将次级定期债务计入附属资本的通知》,决定增补中国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将符合规定条件的次级定期债务,计入银行附属资本。该通知出台,使各商业银行有望通过发行次级定期债务拓宽资本筹措渠道,增加资本实力,有助于缓解中国商业银行资本先天不足、资本补充渠道单一的状况。
据银监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将次级定期债务计入银行附属资本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根据1988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关于“统一资本计量与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以下简称“巴塞尔协议”)的原则,各国监管当局可根据所在国的会计政策和监管条例,自行决定将符合一定条件的次级定期债务计入银行的附属资本。这些条件包括:无担保、原始期限最少在5年以上、不用于分担银行日常经营损失、在最后5年内每年累积折扣20%等。
中国从90年代初开始加强对银行资本的监管,遵循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制定了非现场监管指标和考核办法,但未将“次级定期债务”规定为银行附属资本的组成部分。目前银行的资本来源除增资扩股、利润分配和准备计提外,缺乏相应的可操作的债务工具,商业银行在资本充足率下降或不能满足监管要求时,难以迅速有效地弥补资本不足。导致中国商业银行的现状是核心资本充足率普遍达到监管要求,附属资本所占比重非常低,资本补充渠道单一。无论从监管当局强化银行资本监管的角度,还是从商业银行长期稳健发展的需要,都要求借鉴国际经验,拓宽融资渠道,增强银行实力。
据介绍,银监会此次颁发的《通知》适用于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其主要内容如下:
次级债务的定义:是指固定期限不低于5年(包括5年),除非银行倒闭或清算,不用于弥补银行日常经营损失,且该项债务的索偿权排在存款和其它负债之后的商业银行长期债务。
次级债务计入资本的条件:不得由银行或第三方提供担保;并且不得超过商业银行核心资本的50%。商业银行应在次级定期债务到期前的5年内,按以下比例折算计入资产负债表中的“次级定期债务”项下:
剩余期限在4年(含4年)以上--100%;
剩余期限在3-4年--80%;
剩余期限在2-3年--60%;
剩余期限在1-2年--40%;
剩余期限在1年以内--20%。
(三)发行的程序:商业银行可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发行次级定期债务作为附属资本。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定期债务,须向银监会提出申请,提交可行性分析报告、招募说明书、协议文本等规定的资料。
(四)募集方式:由银行向目标债权人定向募集。
(五)次级债务的监管要求:商业银行招募次级定期债务不向目标债权人指派,不得在对外营销中使用“储蓄”字样;次级定期债务不得与其它债权相抵销;原则上商业银行次级定期债务不得转让、提前赎回,特殊情况,由商业银行报银监会审批。商业银行应当对次级定期债务进行必要的披露。
此外,银监会将通过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对商业银行次级定期债务的招募、使用和管理进行监督、检查。
业内人士表示,《通知》的颁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银行资本不足的问题,商业银行除了实收资本、利润提留、计提一般准备、上市发行股票外,还可以通过募集符合规定条件的次级债务来补充资本,特别是在中国资本市场尚待成熟的情况下,这一举措意义重大,不仅有利于商业银行增加资本,增强实力,也有助于为银行债券初期市场的形成探索有益的经验。
背景资料
纵观世界各国的银行监管实践,许多国家银行监管当局根据期限、可赎回性、偿还顺序、是否以本金或利息弥补损失等特点,允许银行将一定比例的次级债务列入附属资本。在欧美日等国家,银行次级债务的发行非常普遍,银行无论其资产规模大小,均持有相当比例的次级债务。据统计,平均每家银行持有的次级债务占其风险资产的3.6%,在全球次级债务发行量最大的50家银行,该债务占风险资产的平均比重达到5.3%,在德国、西班牙银行平均每年发行次级债的频率超过2次。在期限安排上,次级债务多以5-11年为主。此外,次级债务的募集方式也各有差异,欧美国家以公募发行的次级债券为主,日本以私募安排占据多数。总之,次级债务在大多数国家已经成为银行附属资本的重要来源,对银行提高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加强市场的约束力等发挥着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