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庆华
种种迹象表明,今天开始招股的中国人寿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焦点股”。将于本月17日和18日分别在纽约及香港两地公开招募的中国人寿最高融资额将达30亿美元,有望成为今年全球融资额最大的IPO。
不同于3个月前股份公司揭牌时的高调与张扬,一只脚已经跨入国际资本市场大门的中国人寿近期在内地传媒面前相对缄默。虽然上市之旅一波三折,但越过重重阻碍后的中国人寿其后的路途称得上是一路高歌猛进:据来自海外媒体的最新消息,招股尚未开始,中国人寿已经获得50亿美元的认购额,大大超过了30亿美元的原计划筹资额,甚至“令不少散户几近陷入疯狂状态”。据悉香港三大富豪李嘉诚、李兆基及郑裕彤均将认购该公司股份,成为其策略性投资者,总涉及资金达到5亿美元。目前看来,至少在香港市场上,中国人寿受追捧的程度已经超过11月6日上市的中国人保。
作为第一家申请在香港和纽约两地同步上市的内地国有金融企业,此次中国人寿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遭遇让更多等待上市的保险公司甚至其他金融机构如银行看到了自身的上市前景。中国人寿的海外上市,某种程度上甚至可说是四大国有银行上市的一次预演。有消息表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将仿照中国人寿的模式重组上市。
目前除农行外,已有三家国有商业银行向国务院和监管部门提交了股改及整体上市方案,具体模式上将以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分设账户的方式运作,即先成立集团总公司,下设股份公司,将不良资产剥离到集团公司,将股份公司推出上市,由集团公司或存续公司处理不良资产等包袱。
对于中国人寿的上市模式,投资者是存有疑问的。上世纪90年代,国内寿险公司签下大量高利率保单,其后3年间央行6次降息,按保监会主席吴定富的说法,寿险公司为此累计的利差损规模达500亿元,这其中,中国人寿占了较高比例。改革重组后的中国人寿集团公司主要代表国家控股股份公司,并负责99版以前的旧版寿险、健康险、意外险保单及其续期业务和相应资产的管理,经营非主业资产,开辟新的业务领域等。上市的股份公司则主要经营99版及以后的所有寿险、健康险、意外险保单及相应的资产。投资者担心,重组后处于巨额潜亏境地而又一股独大的集团公司会将上市公司作为提款机来解决亏损保单的支付问题以及未来可能存在的关联交易会影响投资者收益。为此中国人寿被香港证交所两次聆讯,美国证监会也对其相关财务数据提出质疑。据透露,两家监管机构向中国人寿提出的问题超过1600个,其中一半问题和1999年之前的老保单有关。
中国人寿最终借助于国家信用渡过难关:财政部和中国人寿集团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并经营的“专用基金”,管理老保单账户,解决人寿集团“亏损保单”问题,保证对老保单的给付。
如同中国保险业背负着的巨额利差损,银行业的巨额不良贷款也是国有银行上市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但银行的问题要复杂得多。相对于四大行的上市,即使是创下今年全球融资额之冠的中国人寿在规模上也望尘莫及。
在目前银行上市中存在的不良贷款率过高、资本金不足和公司治理结构低下等三大障碍中,不良贷款问题是关键。来自央行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四大银行五级分类不良贷款比例为21.4%,不良贷款余额高达1.98万亿元。有消息透露,央行已在研究向工行、农行、建行、中行四大国有银行注资的计划,届时可能会通过发行债券、向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出售人民币1.4万亿元不良资产以及其他方式来增加资本,以使四大国有银行的上市相关指标有所提升。11月中旬,由央行、财政部、银监会等相关部委组成的国有商业银行股改领导小组已正式成立。在四大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上,政府将不得不再次伸出援手。
中国人寿掌门人王宪章曾在某个场合表示,中国人寿与国外大公司相比,资产规模存在明显差距。WTO允许我们有保护性地开放市场,但这种保护的时间不会太长,中国的保险业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发展壮大自己。金融机构上市的迫切性由此可见一斑。
国内银行业几乎面临着相同的处境,甚至更为紧迫。而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发展壮大自己”,惟有上市一途。
摆脱了不良资产包袱的中国银行对海外投资者所具有的巨大吸引力毋庸置疑。中国人寿此次大受追捧,与其说是其自身的原因,莫如说是源于中国保险市场的巨大吸引力。在国际投资人眼中,无论是就增长速度或者增长空间而言,中国保险市场潜力巨大,而占据寿险市场一半份额的中国人寿必将受益无穷。事实上,1999年以后中国人寿保费收入平均增幅超过50%,近三年的保费收入分别为652亿元、813亿元、1287.19亿元。中国人寿此番的良好表现很大程度上是利用了投资者对中国迅速增长的寿险市场的强烈兴趣,其近乎垄断的市场份额对投资人的吸引力不可小视。
在这一点上,银行股将具有相同的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