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慧丽
近日,家住海淀区的任先生向记者反映:他在一家一元店里买了10只圆珠笔,本想着这个店里的东西便宜,可没想到这些圆珠笔刚用两天,就有8只都不能用了,这些小店的商品质量何以这样差?
在海淀区颐和园一带的临街铺面上,确实有不少一元店。这些店铺面积都不大,里面紧密杂乱地摆放着许多货品,店内光线暗淡,一些货物上落满了灰尘。记者在店内看了一下,发现货品的种类还真是不少,从日常用的针线、碗筷到笔、本子、插座;从洗碗巾、钢球到洗洁净、洗衣粉、杯子;甚至一些粗糙的工艺品及花露水、洗发水也摆在货架上。这些东西大都只经过简易包装,厂址、品名基本没有或不全,一些与商场超市同品牌的化妆品浓度很稀,气味也不太相同。尽管如此,这些店的生意倒还不错,短短几分钟内,就有不少人进来买东西,老板边收钱边不停地吆喝。一位正在买东西的大妈告诉记者:“这里面有些东西还是可以的,比如碗,同样的在超市卖到4.5元,洗碗巾卖到4.9元,这里才1元,对身体也没什么损害,挺划算的”。
记者随后来到朝阳区定福庄一带,这里的一元店生意也很好。记者装做买东西的样子向女店主询问:“东西卖得这么便宜,你们还有的赚吗?”店主随口说:“当然有,但不多。”而当同样的问题询问另一家店的男店主时,他却答到:“没的赚,全部都是限期亏本清仓大甩卖。”可据记者了解,这个拆迁甩卖的广告已经打了3个多月了。
一位曾经干了3年多一元店的李先生告诉记者:他们这些店里的货品大都是从天桥一带的某批发市场进的,价钱很便宜,质量却难以保证。而这些货物的产地大多集中在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多为以家庭为单位的作坊形式加工生产。他向记者透露,一元店的商品,进价基本在0.4—0.8元之间,以0.5元的居多;二元店的商品,进价为0.9元和1.2元的居多;八元店的商品,进价则集中在4—6元。问到营业额时,他表示,一天可以有几百元的进帐。由此看来,一元店的利润还是非常可观的。
其实在国外,一元店也并不罕见,但形式却与国内大不相同。在美国,一元店这样的街头小店,最初主要开设在没有百货商店的美国南部贫穷乡村地区,后来开始在全国扩张,占据了各地郊区道路两旁的闲置空地。一元店低价的秘诀就是,它们进的货都是制造厂商大减价的产品,但是却没有质量问题。另外,其灵活的经营策略也很吸引购物者。
资料显示,年收入10万美元以上的美国公民中,有一半在一元店购物;而在全美人口中,约有43%的人每月光顾一次一元店。因此,一元店的数量快速增加。美国两个最大的一元连锁店———大乐公司和家庭美元百货店,目前在全国开有1万多家连锁店,宝洁公司和好时公司分别为一元店专门制作1美元的洗发液和糖块。沃尔玛、克罗格、大西洋与太平洋茶叶公司等大零售商也迅速顺应趋势,在自己的店中增加1元销售区。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现在的一元店有几千家之多,它们大都集中在城乡结合部或客流比较大的地方,工地附近也是一个聚集地。这些地方有低价位的货物需求,管理上也相对松散一些,这就给了这些小店一个很好的滋生环境。但在某种程度上也为假货或质量不合格产品提供了一个廉价的交易场所。
价格低廉不等于粗制滥造。因此,业内人士认为,一元店也应该规范管理,使其成为一个质量可靠,实惠便捷的购物场所。
《市场报》 (2003年12月08日 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