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温州人期待第八次崛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2月05日 07:28 深圳商报

  苍生

  建国以来,温州一阵沉寂。直到改革开放之后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来自“山清水秀”的地方、“见利忘义”、“看不出来还有那么一下子”、“有点不同于众”、“会赶潮流、敢为天下先”、“很会算”的温州人开始在全国改革浪潮中大显身手。温州模式蜚声海内外,温州人站在经济开放的前沿阵地,成了经济大发展的开路先锋。

  有人说过,温州是“经济的森林,文化的沙漠”。而且这一点也得到了全国相当一部分的人的赞同。在世人眼里,似乎形成了这么的一种定论:温州人素质差,只会赚钱,不懂文化。

  这种观点到底是否有依据呢?为什么很多人都持这种意见?如何才能消除这一成见呢?笔者谈谈温州文化在历史上的“七次崛起”。

  第一次走上历史舞台:

  “见利忘义”

  温州古称东瓯,春秋时隶属于越国,秦汉时有东瓯国,因其地偏处一隅,属于蛮荒之地,一向是默默无闻的。其先王曾助刘邦取天下有功,得封东瓯。汉景帝时七王之乱,吴王刘濞战败后逃到盟友东瓯王处。东瓯王却接受了汉朝的重金收买,在丹徒杀死了吴王刘濞,向朝廷请功。后吴王世子到福建的闽越王处挑拨离间,诱闽中起兵,攻打东瓯。事平息后,部分东瓯人便被迁移到江淮一带。这是温州人第一次走上历史舞台,给世人留下的印象是:“见利忘义”。

  又一次引起国人的注目:“山清水秀”

  温州自“东瓯王事件”后,数百年间还是默默无闻。直至西晋末年,五胡闹中原,晋室南迁。以建康(今南京)为首都,现在的江浙一带顿成了京畿之地。南迁的晋室贵族及人民,带来了当时先进的黄河文明,于是温州一带文化开始发展起来,在这里设置了永嘉郡(永嘉为晋怀帝的年号)。温州的山清水秀,吸引了一部分豪门名士的目光,遂有“东晋山水称永嘉”的说法。永嘉郡首任太守是著名学者郭璞,现在市区里还有以他为名的地方郭公山。郭璞之后,大诗人谢灵运、书圣王羲之、文学家孙绰、颜延之、史学家裴松之等曾先后出任永嘉郡守。南朝时的“山中宰相”陶弘景也隐居在温州陶山。这里面对温州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中国山水诗派的祖师爷谢灵运了。谢灵运乃东晋时淝水之战的策划者谢安之后,十八岁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谢灵运性爱游山水,在永嘉郡数载间,他到处游山玩水,写下了很多赞美东瓯山水的诗篇,如“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登江中孤屿》)等等。温州由此才又一次引起国人的注目,在世人眼中遂有了“山清水秀”的感觉。

  “看不出来还有那么一下子”

  热闹一阵后,由于隋唐定都长安,政治、文化重心复又北移,隋以后温州仍旧归于一阵沉寂。北宋时温州有以哲学闻名于世者,王开祖等讲学于郡城华盖山,到后周行己、许景衡等又将“洛学”、“关学”带到温州,但只是在本地培养后人而已,并无在全国范围内有过什么创举,不算是锋芒毕露。

  到了南宋,温州文化才第一次称雄全国,其中以大思想家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永嘉四灵诗派及温州南戏为代表。叶适字正则,号水心,今市区人。他上承陈傅良、薛季宣等人,创造了以事功主义为核心的永嘉学派思想体系,当时与大哲学家朱熹之理学、陆九渊之心学在全国成三足鼎立之地。永嘉四灵分别为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赵师秀(号灵秀)、翁卷(字灵舒)四人,四人的字号中都有一个“灵”字,且都来自永嘉(温州),故有“永嘉四灵”之美誉。四灵诗派以晚唐贾岛、姚合为宗,在审美观念上,反对道学,以矫江西诗派之弊。写作注重锤词炼字,诗风精致纤巧,清新淡远,为当时沉闷的诗坛带来了一阵清新的风。而南戏在当时也风行全国,也是中国最早的戏剧。这是温州在继东瓯王事件、谢灵运山水诗之后第三次在全国范围内所起的重大影响,世人眼里便有了“看不出来还有那么一下子”的感觉。

  这是温州人及其文化的第三次“崛起”。

  “有点不同于众”

  温州在南宋之后又是数百年的默默无闻,其间虽然也曾出过一些人物如诗人林景熙、陈高、戏剧作家高则诚等,但在全国范围内毕竟是难称大腕的了。

  直到明朝,温州开始在政治上出了一大批有影响的人物。其中有来自温州边的刘基,这是家喻户晓,不用多提。这时最有名的要算是嘉靖间的内阁首辅张璁了。张璁为永嘉场三都(今龙湾永中)人,在嘉靖间以“大礼议”之争、力排众议得到皇帝的赏识,被提拔为首辅。他的观点被后人认为是“颇具卓识”。在此前后也出过因反对朱棣篡位被并灭三族的户部侍郎卓敬、耿直敢言的南京礼部尚书章纶等。温州人,在全国开始又有了那么点的看法———“有点不同于众”。

  “会赶潮流、敢为天下先”

  明中期之后,温州虽也曾小打小闹过一阵,但仍旧是数百年的沉寂。

  温州的第五次崛起是在清朝的中晚期,当时开风气之先的是来自瑞安的孙衣言、孙诒让、孙铿鸣的孙氏世家。学者孙衣言建玉海楼,藏书数量甲于东南,其子孙诒让因此大受其惠,成了“三百年绝等双”(章太炎语)、“启后承前一巨儒”(郭沫若语)的东南大学者,温州人因此在全国开始大显身手。在此同时,又有号称“东瓯三杰”的陈虬、宋恕、陈黻宸等一批维新主义思想家的崛起,形成了一种思想启蒙运动的潮流。温州人因此在全国人的眼里也就有了这么的一个“会赶潮流、敢为天下先”的印象。

  “温州人,很会算”

  继晚清中国第一个办数学刊物的黄庆澄之后,民国以来温州出了苏步青、姜立夫、李蕃等等一大批的数学家,其中苏步青被誉为“东方第一几何家”。温州人在全国人的眼里又有了一种“数学家之乡,很会算”的印象。这是温州人及温州文化在全国的第六次“崛起”。

  经济大发展的开路先锋

  建国以来,温州一阵沉寂。直到改革开放之后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来自“山清水秀”的地方、“见利忘义”、“看不出来还有那么一下子”、“有点不同于众”、“会赶潮流、敢为天下先”、“很会算”的温州人开始在全国改革浪潮中大显身手。温州模式蜚声海内外,温州人站在经济开放的前沿阵地,成了经济大发展的开路先锋。

  至此,笔者总结一句,从历史上的“七次崛起”看来,温州人的表现是:要么就默默无闻,要么就轰轰烈烈。而最近的几次“崛起”存在着时间上的交互性,并且还有向前继续发展的趋势,并非像以前那样的中断过久。

  毕竟,研究历史的人是很少的,任何人也不可能老是摆出些老古董,否则大家都去搬陈年老账,哪个地方没有出过一些名人?现在的温州,虽也曾出过散文诗大家、中国十四行诗的冠冕、新中国寓言文学的开篇人,也出过一代词宗、一代曲宗、当代文史大家,但与经济方面的“敢为天下先”相比,这些没有新意、没有独创性、单靠文采及现有知识的成就,无异于跛脚鸭走路———单边斜。并且由于经济上的过于发达及其独创性,在文化上的这一点点成就倒被压下去了,因此“文化的沙漠”一说不胫而走。

  中国文坛上,东有余秋雨,西有贾平凹,南有金庸,北有王朔,此为中国文坛之“四大寇”,与香港“四大俗”是同一意义上的。各地人才济济,温州文化确实也没有出过什么新鲜的来。如此下去,经济上脱贫致富了,何时才能摘掉思想文化上的“贫困户”的帽子呢?温州人期待“第八次崛起”。

  作者:苍生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都市生活掌中搜
激情为你燃烧 就等你哦!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新浪青少频道(Y-ZONE)全新上线
  燃情互动,情爱添姿彩,在这个冬天找到属于你的爱!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激情大冒险的滋味
探寻无尽欲望边界
非常笑话
搞笑!与众大不同
过瘾!尝尝就知道
图片
铃声
·[陈奕迅] 十年
·[和 弦] 同桌的你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新浪商城推荐
索尼数码相机
  • DSC-P2 超低价
  • 索尼 DSC-P72
  • 淑女疯狂
  • 火辣露乳装新上架
  • 买内衣送性感大礼
  •   理财新时尚-收藏
  • 网上钱币卡市场热
  • 邮品一族交易社区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