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理论界喜爱的室内游戏,这是长期投资者普遍关心的问题,这也是让印度人摆脱贫穷的关键:印度经济如何赶上中国?
“印度只能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
中国在1978年改革前没有任何征兆,此后的20年中国人均收入增加到原来的3倍。印度
怎么就不能来一次飞跃呢?印度没有理由做不到这一点。无论如何,快速增长的IT行业在全球树立了榜样。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如果印度没有在贸易、劳工、工业、农业方面推动改革的政治能力,中国会继续甩开印度大步前进。
“我的个人观点是,印度会继续做一个温和的国家,一个拥有共识的政治体,但它不会像中国一样取得快速、持续的发展,”伦敦经济学院的麦格纳德·德赛教授说。他主持该校全球政府管理研究中心的工作。
“中国会再次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而印度只能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德赛补充说。
德赛是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的一个研讨会上做上述讲话的。中国人均收入是印度的两倍,而25年前两国人均收入基本相同。该研讨会探讨了造成这一现状的各种原因。
中国的模范案例
解释中国经济超过印度的理论向来不缺:廉价的劳动力;识字率高,因而生产力强;灵活采用新技术;贸易更开放;偏爱存款和投资率高。
这些方面的劣势结合在一起,造成印度工业难以发展。在中国,工业产值占GDP的一半,而印度工业产值只占GDP的四分之一。
位于新德里的智库,全国委员会应用经济研究所主任苏曼·拜里说,“印度关心的问题之一是,为什么在其他亚洲国家的工业增长达到10%—12%时,印度的增长却只是在5%—8%之间徘徊。”
一个国家的发展,通常是农业在GDP中所占的比例下降,而工业所占的比例不断扩张。可印度却不是这样。
印度服务业占产值的48%,而在中国服务业所占比例只有3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吉姆·高登认为,印度的经济结构更像是中等发达国家。
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如果印度有庞大的工业部门,他就会在贸易自由的旗帜下大量进口的同时,扩大出口获取利润。可惜,印度的工业不够发达。
中国却大幅度降低了关税,进口在GDP中所占的比例从1990年的15%增加到了30%。
中国2003年大量增加进出口,今年的进出口额增加了2000亿美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印度2002年的贸易总额。提供这一数字的是位于华盛顿的国际经济研究所的中国问题专家尼古拉斯·拉迪。“中国或许是开放和增长之间具有相关关系的最好案例。”拉迪说。
1980—2002年,中国平均每年GDP增长9.5%,而印度在20世纪80年代是5.6%,90年代是5.7%。
“印度政府是迅速行动还是踯躅不前?”
马里兰大学的经济学阿文德·帕纳加里亚教授认为,要想扩大贸易、吸引投资,印度必须刺激工业的发展。
他认为印度需要采取以下几个步骤:降低关税,私有化,实施有效的破产法,放弃支持小型企业的做法,因为这些企业无力和中国同等规模的企业竞争。
帕纳加里亚说:“真正的问题是,印度政府是迅速行动还是踯躅不前?”
伦敦经济学院的德赛教授的回答是“踯躅不前”,他预测印度会继续落后于中国。
印度经济快速增长的希望在于政府少干预经济,释放私营企业的活力。私营企业的活力多年来受到遏制。
德赛说:“印度的祸根在于经济生活各个层面的政治化。在哪怕是很小的范围内建立远离政治干预的规则都很困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印度的政治氛围让任何改变都成了一场战争。
“鉴于印度政治文化的特点,改革措施必须在取得广泛同意的基础上才能通过,大多数人明知道会失败也不得不同意,其中许多人都有权有势,他们接受贿赂,来推动事物的进展,”德赛说。
德赛说,中国有史以来一直有很强的向心力,印度只是在1947年才把不同的语言和宗教组织联合起来,脱离了英国统治获得独立。结果是一个建立在共识和辩论基础上的民主、公开的印度很难产生强力政府,从而不能效仿中国集中力量求发展。
他说:“要想保持社会的和平稳定,印度不得不继续在混沌和混乱中前行。”(来源:《青年参考》译自路透社11月20日电 王冲/编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