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关注农民、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将是2004年中国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研究所张晓山所长说。
“农民增收问题,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可持续和健康发展的问题,对这一问题,中国的新一届政府有着清醒的认识,温家宝总理不止一次地强调,要把农民增收问题放到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上来”。
“可以肯定地说,2004年经济改革发展的重点在农村”。
“今年秋天开始的粮食涨价问题以及中美贸易的摩擦现状使得这一点更加可能。”张晓山所长分析。
关于如何解决农民增收的问题,很多专家学者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策略,但无论怎样,都离不开重新分配资源问题,因此,张晓山所长也认为,解决资源配置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数据统计说明,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影响了农村的消费市场。拉动内需关键在农村。农民收入水平低,收入提高缓慢的现状不解决,进一步拉动和扩大内需是很难的。
据记者了解,在很多省市,资源配置依然存在向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倾斜的趋势,而且愈演愈烈,这一现状又说明了什么呢?
张所长说:“通过在城市发展汽车、高档商品房等来刺激高消费,在短期内可以维持经济较快速的增长,但把占人口60%多的群体排斥在现代化进程之外的增长模式缺乏深厚的底蕴,难以长期持续下去。从这个意义上讲,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变得十分迫切,使全体国民尤其是农民分享现代化、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收益,不仅是解决公平问题,也是解决长远的效率问题”。
而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真正做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进行大的政策调整(包括金融、财政、税收、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等),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还是着眼于长期性的政策,强调增量改革?
张晓山认为,不动存量,仅改变利益增量的分配规则,能减少既得利益群体的抵制,在操作上较具有可行性,易于推行。如中央决定,今后每年新增教科文卫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会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的差距,这就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举措。但我们也应认识到,在某种程度上讲,没有纯粹意义上的增量改革。如温家宝总理在2003年3月18日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提出,今后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推进四项改革,第一项就是农村改革,农村改革包括农村税费改革,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对农民补贴方式的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农村医疗制度改革。而任何一项改革都会改变已有的资源配置的状态,从而触动原有的既得利益格局,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和准备。
相关
1995年-1997年:连续3年适度从紧财政货币政策;1998年-2003年:连续6年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8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焦点回放
从1995年底的第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开始,到现在,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连续在北京召开了8次。以下是对前八次会议的回顾:
第一次(1995年)
关键词: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宏观调控,科教兴国。时间:1995年12月5日至7日。
第二次(1996年)
关键词: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稳中求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时间:1996年11月21日至24日。
第三次(1997年)
关键词: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时间:1997年12月9日至11日。
第四次(1998年)
关键词:扩大内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调整经济结构。时间:1998年12月7日至9日。
第五次(1999年)
关键词:国企改革、经济结构调整、科技进步、扩大内需、积极的财政政策。时间:1999年11月15日至17日。
第六次(2000年)
关键词:扩大内需,积极的财政政策,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时间:2000年11月28日至30日。
第七次(2001年)
关键词:扩大内需,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时间:2001年11月27日至29日。
第八次(2002年)
关键词:扩大内需,积极的财政政策,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时间:2002年12月9日至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