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一月二十五日电 题:气候变化是否会威胁中国粮食安全?
中新社记者阮煜琳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在变暖。在此背景下,农业作为对气候变化反映最为敏感的部门之一,人们一直在关注着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有关专家近日在北京表示,如果能对
不利影响及时采取措施,在未来几十年内,气候变化不会对中国的粮食安全造成重大影响。
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认为,气候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境,更是不可缺少的主要物质资源。农业作为对气候变化反映最为敏感的部门之一,气候变化对种植业、畜牧业和水产业的生产环境、布局和结构都会产生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与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林而达在北京举行的“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研讨会”上表示,近四十年来,中国气候存在着变暖变干的总趋势,特别是北方,除了长江中下游和东北等部分地区外,东部农业区的降水持续减少。如果今后气候仍按上述趋势继续发展,将对中国农业产生不利影响。
在中国,农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十三亿人口仍主要依赖农业生存。气候变化诱发的自然灾害等问题可能会使中国农业在气候变化的压力下趋于脆弱。加上人口增加、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更加剧了气候变化下中国农业的脆弱性。气候变化将使中国未来农业生产面临三个突出问题: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大;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将出现变动;农业生产条件改变,农业成本和投资增加。
林而达说,中国自然资源拥有六亿至七亿吨粮食的实际生产潜力,完全可以满足未来十六亿人口人均每年四百公斤的粮食需求。在现有的种植制度、种植品种和生产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到二O三O年由于气候变暖的影响全国主要作物总产量将平均减少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左右。由于技术改进和适应能力的提高,这种影响可以降到最小。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十年内,气候变化不会对中国的粮食安全造成重大影响。
秦大河也表示,气候变暖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种类作物产量的影响不同,中国水稻、小麦以及玉米品种多,品种间差异也很大,因此有意识地调整农业种植制度、选育抗逆性强的品种和选择适当的生产措施,使之适应气候变化。如果能够对不利影响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未来三十至五十年的气候变化还不会对全球乃至中国的粮食安全、重要基础设施和自然资源产生重大影响。
专家指出,为此,要针对未来气候变化对农业可能的影响,调整农业结构和种植结构,有计划培育和选用抗旱、抗涝、抗高温和低温等抗逆品种;发展生物技术,选育适应气候变化的作物、家畜等新品种;采取有效利用水资源等措施提高农业生态系统能力。同时,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应变能力和抗灾减灾水平。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