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中国需要积极的股市政策”专家学者座谈会召开 图为华生在会议上发言
新浪财经讯11月24日下午2点,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和《上海证券报》社,在有关部门和首都旅游集团、中央电视台《中国证券》、北京电视台《证券无限周刊》、上海电视台《第一财经》和新浪网的大力支持下,召开《中国需要积极的股市政策专家学者座谈会》,对中国股市的发展进程和相关政策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和探讨。新浪财经独家全程直播本次活动。
以下为本次座谈会嘉宾发言的精彩观点:
华侨大学校长华生在会上表示:只有通过竞价,怎么解决在事后一对一谈判当中打破僵局,市场经济已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办法,就是引入竞争,只有引入竞争才能谈出市场价来,而且是保证流通股东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吃亏,我讲了两点,所有的上市公司可以分为两类,跟国家股无关,一类就是原大股东准备转让股权,第二类是原大股东不准备转让股权,这跟国有股没有关系,你要解决就是这两类企业,一类企业说我根本不准备转让股权,包括宝钢,你叫我流通我不会流通,我有流通权我也不会卖。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国有的也好、私人的也好、集体的也好,他们现在的股权就是30%、40%,如果再除权他可能考虑增值,他考虑的不是减值的问题,所以我们面临的是什么问题?两类,一类是准备转让的,一类是不准备转让的。对于准备转让的比较好办一些,引进竞争者,你要转让大家都可以竞价,但是这里面不是说让你竞价了以后,你拿到后并且继续作为非流通股东,那是不对的,不是证监会准备出台那个方案,你们也可以竞价,竞价按照竞出来的市场价转让给场内的流通股的股东,这个时候他的利益百分之百和流通股的股东利益在一起,他承担的风险比中小流通股股东要多,竞标的人有这个义务把人家的东西拿过来,合理不合理,其实是很合理,因为控股股东应该承担额外的风险,所有想转让的都可以通过引进竞争,流通股股东在任何情况下不吃亏,收益多大取决于市场。第二种情况是最难的,原控股股东,国有也好、民营也好不准备放弃,怎么把非流通股变成流通股,怎么有竞争机制呢?也可以用一个办法,有些时候市场是单方面竞争,买方、卖方。有一方是垄断的,现在老股东想垄断控股权,要给另一方有选择权。因此,我们考虑的方案是对于原控股股东不准备放弃控股权的上市公司,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都是一样的,可以由原控股股东自己竞价,你自己报一个价,大家说如果这个竞价肯定报一个很高的价,市场价6.5块钱,他也报6.5块钱,这样是可以的,你报完了以后,你要履行要约收购的义务,你报一个价,只要跟市场不一样,就要除权,你要履行要约的义务,如果流通股股东认为你报价高,把价卖给你,第一,你要有钱,第二,如果超过一定比例,比如说80%、85%的流通股东都卖给你,你就得下市,你不符合上市的条件。
我觉得现在原则上两大类思路,在两大思路里面可能有三、四个不同的想法,但是这些观点要有交锋,证监会一些同志讲,我们改革成功的经验,就是要尊重群众的精神,他们说包产到户就是这样,我说包产到户正好是反例,包产到户严格说不是包产到户,叫大包干,中国没有包产到户,包产到户搞了几天就不搞了。这个研究是什么呢?统一的原则是很明确,而且中央是坚定不移地坚持,不准任何人更改的,就是以人为准、分田到户、集体产权,这就是原则。具体怎么办?各个生产队各家去谈,但是一定要有一个统一的规则和原则,不让你去拍卖,不让你转让,土地不能市场化,产权不能化到户,这都是原则。因为包产到户没有原则,一定要有定价原则,我提出来一个定价原则就是竞价除权,一定要除权,不除权流通股股东的股价落不到地面,流通股股东得不到保护,怎么样除权,必须用市场的竞价方法来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