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11月25日下午2点,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和《上海证券报》社,在有关部门和首都旅游集团、中央电视台《中国证券》、北京电视台《证券无限周刊》、上海电视台《第一财经》和新浪网的大力支持下,召开《中国需要积极的股市政策专家学者座谈会》,对中国股市的发展进程和相关政策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和探讨。新浪财经独家全程直播本次活动。
以下为本次座谈会的直播实录:
曹尔阶(中国建设银行研究员):我们要摒弃消极的股市政策,才能谈得上需要积极的股市政策,从当前来讲,我感觉到我们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方针,积极推进股票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关键就在于要妥善地实现全流通,换句话说我们要摈弃的就是股权割裂这样的政策,全流通是中国股市的希望,这一点过去大家一听到全流通,股市马上跌,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利好的消息,这是市场的一个共识。我主张这个问题应当是当机立断,现在是实现全流通的最佳时机,政府应当尽早地来决策。为什么说不能再拖了呢?当时我们开放这个股市一个最重要的一条因素就是我们想通过中国股票市场的价格风险的功能,或者资源配置的功能,能够让我们的计划经济下面四十年不能够流通的、产权、股权通过这个可以让它流通,我们现在是三分之一可以流通,三分之二不流通。二十年前批评财政部把钱搞的新项目,让几十万的老企业拼设备、吃老本,我们现在是什么,我们现在就靠1700亿的新股,总算是增值了,能流通的1000多亿,但是4000多亿的老股在那儿不流通,这个价值是净资产,在8000亿左右,还不到一万亿。所以我们利用资本市场为国企解困,发行几千亿资金,但是结果我们又把上万亿的资产扔在那里凝固起来了。不管当时有多少理由,但是从整个经济上来说,我认为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另外一个是股权割裂,这是股市不公平的一个根本原因,任何人只要以低价控制到国有股,成为控股的股东,一是可以控股整个企业,二是可以配股整个公司,三是可以获得收益,四是可以导演内幕交易。所以,股权割裂的问题要是不解决的话,股市是一天也不能得到安宁。
第三个方面,从金融上来讲,搞活全流通,也是我们搞活整个金融的一个步骤,现在大家都说银行风险太大,银行的风险太大关键是银行太大,资本市场太小,所以企业的资金全部依靠银行贷款,但是问题我们的企业仔细想一想,这些企业一没有自有资本;二是不能直接融资;三是不能发行企业债券;四不能募集资金,这样的一种企业怎么样优化资本结构?资本市场怎么发展?银行怎么能够摆脱不良资产?怎么摆脱金融风险走出银行的困境。所以只有把金融市场发展了,把全流通解决了,这样才能够发展基金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以至于将来的金融市场。豁免政策将来不可避免越来越关注资产的价格,如果股市全流通,资产的价格能够正确吗?货币政策能够有一个良好的传导机制吗?从这三个方面来讲,不管是经济、不管是股市,不管是金融,这都不能解决。
关于全流通的问题我简单说一下。第一,要下决心新股新办法、老股老办法;第二,不能够完全搞分散决策,分散运作,还是要有集中,因为当初国有股不能流通,现在忽然之间可以全流通,这个不行,政府得说话,政府说话至少也要说两句话,一句就是转让价格,维持在净资产左右,以优先向流通股转让,没有这两条,很可能没完没了地讨价还价。日本有一种专门的机构帮助流通股的股东在股东会上去操纵一些机构。第三,应当立即停止非流通股在场外进行利益转让,让任何利益集团妄图利用非流通股市场来控制流通股这样利益追求,失去不公平运作的基础,如果暂时还必须要保持非流通股转让,我认为作为前提条件就要定下来,凡是要谋求非流通股信息转让的,不管是自然人,还包括企业的管理者,要按照市场价把流通股全部买回去,然后你再申请重新上市,我认为这样才是公平的。第四,全流通运作可以多样化,一个企业、一个方案,由投资银行去度身定做,可以有流通股东认购,也可以由企业来发债,来回扣,也可以对流通股进行缩股,或者非流通股自己缩股。要让市场有一个想象的空间。
最近十年来,债转股的问题、预期贷款的问题、呆帐核销的问题以及前一段的国有股减持等等都有代替市场运作的倾向,我认为在国有股流动问题上,我们应当力求避免。对于管理部门来说,在国有股全流通问题上,过去流通股对我们的伤害已经太大了,要一次力求公平。我觉得就是两句话,一句就是不要见钱眼开,第二就是不要与民争利,我觉得全流通是一条绕不过去的槛,长痛不如短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