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当前的经济工作面临着很多新内容和热点问题,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国有股减持问题、金融体制问题、振兴东北老工业区、投融资体制改革、税制改革、社保体制的完善和失业问题、减轻农村税收负担、清除歧视农民工政策和精简乡镇行政机构、人民币问题等,都亟待拿出一些具体部署本报记者李兆清时至11月末,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在海内外普遍预期之中。而此次会议将由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首次主持,则格外引人瞩目。中央政策研究室的一位官员近日在一次高层研讨会期间告诉《财经
时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是次经济工作会议,将于11月底或12月初在北京举行。按照惯例,出席会议的将包括各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和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解放军各总部和武警部队负责人等。随后,2004年一季度,各部门和系统的会议也将陆续召开,如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财政工作会议等。给敏感问题明确说法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一个重要背景,是以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各项经济工作任务为基调,为2004年的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确定一系列重要方针政策。北京的经济专家普遍认为,此次会议的内容可能将有诸多新意,以为未来10年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奠定基础。随着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化,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了任务艰巨的“攻坚”阶段,改革之初普遍受益的局面已经转变为部分受益、部分受损的复杂局面,一部分改革主体将变成改革对象;改革难度的加大,也对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决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央政策研究室的一位官员告诉《财经时报》,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当前的经济工作面临着很多新内容和热点问题,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国有股减持问题、金融体制问题、振兴东北老工业区、投融资体制改革、税制改革、社保体制的完善和失业问题、减轻农村税收负担、清除歧视农民工政策和精简乡镇行政机构、人民币问题等,都亟待拿出一些具体部署。在文件的起草方面,中央已经集中了几乎所有重要的智囊机构,在相关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专家和学者,在北京进行准备,并征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加以修改。务实的解决方案北京的经济专家分析,具体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将是这次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如何制定经济改革方略,大刀阔斧解决计划体制残垒,开拓市场经济新局面,成为此次会间人们关注的焦点。据中央政策研究室的这位官员称,目前中央高层已经不满足于理论上的研究和探讨,而更要求着力于实实在在地拿出切实的解决方案。专家认为,初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前还存在两个方面的缺陷:一方面,计划经济体制的核心部分尚未彻底触动,深层问题没有完全解决,这是完善新体制面临的首要挑战;另一方面,一些新建立的重大制度仍是框架性的,尚不稳固,还有不少漏洞。这两方面的缺陷具体表现为:政府职能与改革开放新阶段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国有大企业改革难度加大,垄断领域的改革相对滞后;投融资体制改革进展缓慢;金融体制存在较大缺陷,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社会信用缺损,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社会保障制度漏洞较多;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仍然比较严重。专家分析认为,深化改革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加大了调整原有利益格局、冲击旧体制旧观念的力度,使一部分改革主体变为改革对象;同时,建设各项新制度本身,也对改革方案的科学性和预见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决策者、研究者到执行者,都面临着重新学习、转变观念和不断适应变革的新挑战。另据消息,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将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提出要求,并对明年国债发行规模和使用方向做出调整,强化公共财政的职能等。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995年(12月5日~7日)会议确定,1996年经济工作要紧紧抓住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实施“九五”计划第一年,经济工作要开好头,起好步。1996年(11月21日~24日)对1997年经济工作总要求: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降低物价上涨幅度,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开拓市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1997年(12月9日~11日)强调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稳定和加强农业,防止和化解金融风险,搞好社会保障;国有企业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和其他改革要有新的突破,经济结构调整要有新的进展。1998年(12月7日~9日)确定1999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措施,稳定和加强农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努力开拓城乡市场,千方百计扩大出口,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整顿经济秩序。1999年(11月15日~17日)要求突出抓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经济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和扩大内需;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综合运用税收、价格等宏观调控手段。2000年(11月28日~30日)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2001年(11月27日~29日)对2002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坚持实施扩大国内需求的方针,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结构调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2002年(12月9日~10日)坚持扩大内需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积极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切实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