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兴华
对称性普遍存在于宇宙之中,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可见到对称,洁白的雪花,彩色的蝴蝶,绚丽的花瓣,雄伟的建筑,精美的工艺品无不呈现出妙趣天成的对称性。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称性的研究已普及到各个学科领域中,对
称性已成为物质世界的基本属性之一。因而对称性已是科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从哲学高度进行思考,对称性就是自然界的物质和过程之间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包括它们在现象上的相同,形态上的对应,性质上的一致,结构上的重复,规律性的不变。从认识论角度说,对称就是建立在一定假设基础上的不以人的认识条件和方式而变化的人类认识的不变性。认识和假设的对称状态被打破就建立新的对称,自然界的各种事物都是对称与非对称的辩证统一。对称中包含着非对称,非对称是对称的破缺。对称破缺都可以转化,人脑左右半球是镜象对称,但激素含量,功能又是不对称的,左右半球互相配合,功能互补才能充分发挥脑功能,人类精神的互补,东西方文明的互补,东西方思维的互补这已是客观的发展趋势。
人类的认识过程就是一个“对称性和对称破缺不断交替形成的产生的过程”,沿着对称性———对称破缺———新的对称性……的方式不断进行下去。对称与对称破缺是物质世界进化和人类认识不断深化的表现,自组织过程就是一个由对称到对称破缺达新的对称的过程。对称性,对称破缺是普遍存在的。
对称性的美学价值是一个神秘而有趣的问题。人们对于对称性美的体验,来自对于人体、动物、植物、山川、河流等外形美的观感上,自然美的外观表现是自然美的形式美,自然美的内在规律是自然美的内容美,科学美学就是研究美的内容与形式美的辩证统一关系。自然界的美是无穷无尽的宝藏,它向有审美观的人献出源源不断的绝好的赠品,用科学的观点去鉴赏赠品,就可以发挥对象的审美价值,这里不妨举“黄金分割”的例子,“黄金分割”是古希腊哲学家创导的,法国哲学、美学家在1855年发表《美学研究》一书中进一步对黄金分割问题进行理论阐述,发现人的肚脐正是人体垂直高度的黄金分割点,人的膝盖骨又是大脑和小腿的一个黄金分割点,黄金分割是人和动植物形态的一个结构原则。
我认为在中国的文化精神中,在中国的国粹文化中,对称美具有独特的地位,中国的建筑、绘画、诗歌、楹联、图章、书法等,都闪耀着对称美的光辉。中国方块字的形、音、结构、神韵都具有对称美。有人提出字的“字心”在左上角与右下角连线自下起的0.618处,这是中国字特有的美,特有的对称美。对称性美是客观存在的,对称性美又是发展变化的,对称性美的探索又是无止尽的,这正是对称性的美学价值。
《市场报》 (2003年11月22日 第八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