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陈恳 上海报道
10月22日上午,福州市台江区下岗工人陈榕官在下岗职工座谈会上向中央督查组倾诉自己的困难:夫妻双双下岗失业,儿子念大学,生活困难,但社区居委会垃圾费、治安费等收费项目很多,不堪重负。
13个督查组检查再就业
10月下旬以来,中央政府派出了13个督查组,深入安徽、江苏、福建和天津等27个省市,督查当地今年再就业政策的落实情况,完成一个地区的检查一般需要五六天。
据一督查组人士介绍,督查组由中央各部委的工作人员组成。组长一般由参加国务院再就业工作联席会议的各部的副部长级别官员担任。例如江苏督查组组长为教育部党组成员李卫红,福建省督查组组长由财政党组成员、部长助理王军担任,副组长为劳动保障部办公厅副主任平四来。组员则从各部抽调,其中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被抽调最多。
“本次检查的重点是地方再就业政策的落实情况”,10月25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郑斯林在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报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情况时透露,“对工作不力的,将追究领导责任,对违反规定、做假、骗取国家再就业资金的行为将予以坚决查处。”他还要求每个督查组“最少去两户以上的特困职工家庭,亲眼看一看他们在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盖什么,体验体验。”
目前,结束检查并返回北京的13个督查组都“已经完成了情况汇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业研究所的一知情人士称,“正等待向中央领导进行汇报。”
小额担保贷款难
在检查中,督查组发现各地完成任务的整体情况不错,也有一些地方特色的经验。
辽宁省1~9月已经实现就业和再就业92.94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的103.3%。而云南省为破解矿产资源枯竭型城市———昆明市东川区的再就业问题,在东川建立了“省级再就业工业特区”,通过免除省以下各项税费等优惠政策,兴办新型工业产业群,扩大就业。上海通过开业指导服务,推介可行项目,推动“4050”人员创业,化解“4050”年龄段的就业难题。
“尽管成绩非常大,但是检查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特别小额担保贷款难以落实。”前述督查组人士告诉记者。
辽宁省在9月的自查中就发现,尽管全省14个市全部建立了小额贷款担保机构。到9月底,全省累计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只有540.8万元,仅仅支持下岗失业人员266人再就业。
小额担保贷款突出的问题是“有些担保机构提供担保条件比较苛刻,要求贷款人提供反担保措施,而能够达到这一要求的下岗失业人员较少;各国有独资及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至今尚未下发实施细则,基层行开办业务缺乏依据;贷款手续繁杂,涉及部门较多,程序复杂”。
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的调查显示造成小额担保贷款难的原因有几个:由于“各地财政状况差异较大,小额担保贷款的重要基础———担保基金———难以全部落实到位;此外,“银行对开展小额担保贷款的宣传工作有一定的顾虑”,担心“如果宣传的范围较大,就会引发小额担保贷款的申请高峰”;最后,相对于商业银行开办的其他银行贷款业务而言,“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业务额较小,单笔业务一般不超过2万元,每笔业务都需要经过逐级审批,其业务量大、成本高,且下岗失业人员所从事的微利项目经营风险较大”,商业银行对开办此项业务的积极性不高。
类似的情况在山东、新疆等地也普遍存在。
而对于小额担保贷款潜在风险的分担,商业银行和地方财政也存在分歧。
商业银行坚持应该提供担保的财政全额承担。但是,地方财政局则认为贷款风险要共担。山东潍坊市财政局曾提出超过贷款余额20%的风险损失,由商业银行和担保机构各承担50%,但是当地人民银行明确表示不同意。
为化解小额担保贷款中部门协调的尴尬,甘肃省定西地区的再就业工作人员对前去检查工作的督查组建议:“目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仅限于商业银行,而按其贷款属性,属国家政策性贷款。建议此项业务由政策性银行承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