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学术顾问张厚义刘平青
富有是这个阶层明显的外在特征,私营企业主阶层正在中国社会茁壮成长,他们的影响力也快速上升。
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明确指出,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
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对于众多的私营企业主们又是一个利好。
由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私营企业研究中心及其他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联合组成的“中国私营企业研究课题组”,对中国私营企业和企业主持续进行了10年的调查,尤其是在1993、1995、1997、2000、2002年进行了5次大规模的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调查地区涉及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调查发现,私营企业主阶层——企业生产资料属于私人所有,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经营管理为职业,由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转化而成的,处于中间状态、过渡阶段的社会集团——尽管这个社会阶层产生和发育的时间还不太长,目前尚处于幼稚的、自在的初始阶段,但是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新生的社会阶层,它们的阶层意识和政治参与,已经萌芽,并且同这个阶层本身一样,不仅在迅速发展着,而且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阶层内的变化
毫无疑问,一个新兴阶层的形成,至少要具备以下几个必需的条件,即:一定的人数及其代表人士,有别于其他社会阶层的独有特征,发展的基本趋势,等等。截止到2002年底,全国登记的私营企业主(私营企业投资者)为622.8万人(如果加上戴着各种“帽子”的,实际人数已超过1000万人)。
他们开业前的职业构成和文化构成也发生了很大变化:10年前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他们开业前的职业构成以农民、工人、服务人员为主体(占其总数的59.9%),而现在则以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干部为主体(占其总数的63.1%)。
他们的文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10年前比较,初中及其以下的文化程度由47.0%下降至19.7%,高中、中专由35.9%上升到41.1%,大学、大专由16.6%上升到33.5%,研究生由0.6%上升到4.9%。他们在创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中,综合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
他们中间的代表人士,被选举或被推荐为从全国到地方的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工商联执委,被选为各级劳动模范。2003年度,全国有8家私营企业首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有3位私营企业主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3年5月底,他们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共计捐钱、捐物达3.5亿元。实践表明,他们在启动民间投资、拓宽就业渠道、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在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几乎无时无处都实实在在地感觉到这个社会阶层的存在。
新阶层标签
这个日益庞大的新兴阶层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
1、企业生产资料属于企业主私人所有。企业主对生产资料享有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并且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在企业内部,产权关系清晰,企业主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在一般情况下,他们所雇佣的员工不占有企业股份(也开始出现少数员工占有少量股份的现象)。据第五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的数据,私营企业主实际占有资金平均每人为202.2万元,其中100万元以下的占49.9%,500万-1000万元的占9.6%,1000万-5000万元的占7.4%,5000万元-1亿元的占0.89%,1亿元以上的占0.33%。(见图1)但是就全国而言,私营企业的注册资本并不是很高。2002年底,平均每户仅为101.7万元,其中,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下的占82.9%,500万-1000万元、1000万元-1亿元、1亿元以上的分别为5.37万户、3.43万户和658户。2、在私营企业内部,通过劳动力的买卖间接实现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企业主以生产资料(也包括经营管理能力)的占有者和支配者的身份出现,受雇佣员工则以劳动力所有者的身份存在。
前者支配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也支配后者的劳动力使用。前者付给后者以工资,其工资水平取决于劳动力的价格,并受制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他们之间是雇佣关系、劳资关系。从登记情况看,平均每户雇佣员工11.44人。其中雇佣员工在100-500人、500-1000人、1000以上的分别为3.07万户、1.44万户和527户。(见图2)
3、私营企业纯利润的来源和归属不完全一致。私营企业的纯利润是雇佣员工和企业主共同创造的,但却由企业主独自占有、支配和使用,雇佣员工不参与纯利润的分配。企业主凭借私有的生产资料和负责企业经营管理而无偿占有员工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格的那部分利润,获得较高的收入,从而成为我国现阶段先富起来的有产者。
调查问卷数据显示,2001年底,他们平均所得税后利润88.2万元,个人当年总收入13.77万元,全家(平均5.11人)总收入18.47万元,家庭金融资产65.41万元。
日渐庞大的阶层
在过去的10年里,私营企业的主要指标都在成倍地增长着。据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资料,从1993年到2002年,登记的私营企业户数由23.8万户增加到243.5万户,增长了11.1倍;从业人数由372.6万人增加到3409.3万人,增长了8.1倍;注册资本金由680.5亿元增加到24756.2亿元,增长了35.4倍。工业总产值由421.1亿元增加到15339.0亿元,增长了35.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由190.5亿元增加7929.4亿元,增长了40.6倍;缴纳的工商税收由10.5亿元增加到945.6亿元,增长了89.1倍。(见图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育与完善,各种生产要素将会以更快的速度,按照经济规律进行自由地流动与重组。其中,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配置社会资源,以契约文本为纽带组合生产要素的私营经济,发展速度更快。中国的具体国情是,一方面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有许多人没有事情做;另一方面同时存在着大量的社会闲散资金和把各种生产要素组合起来形成改造自然、创造社会财富的经营管理人才,有许多事情没有人去做,有许多领域还有待开发。实践表明,哪里的私营企业数量多,规模大,哪里的综合经济实力就强,人民生活水平就高。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前列的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和北京,私营企业户数就占全国总数的55.2%,中、西地区之所以欠发达,重要原因之一是,那里的私营企业户数只分别占全国总数的17.3%和13.8%。东部地区的今天,就是中西部地区的明天。私营经济作为又一支异军,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将以不可阻挡的势头迅速占领着或开拓着新老市场的空间。
附注:
张厚义中国社会科学院私营企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自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以来持续对私营企业和私营企业主进行调查研究,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特别是主持参与五次(1993年,1995年,1997年,2000年,2002年)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主笔《中国的私营企业与私营企业主》(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主编《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2000、2002、2003年版)。
刘平青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私营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博士后,出版专著《家族基因:家族企业生命力解读》(山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请见《经济》杂志11月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