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WTO有关协议,再过3年,我国的金融市场将向外资银行开放。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将直接危及四大国有银行的生存。
国家开发银行金融研究局局长王大用分析说,我国银行业存在的风险,主要是不良资产太多,现在我们的金融资产越来越大,有20多万亿了,70%的由国有银行控制。四大国有银行的长期贷款比例非常高,45%的贷款都在一年以上,加上长期贷款,一年以上的贷款占
总贷款的比例在60%以上。这是一个让业内人士吓破胆的比例!
大项目放款仍然没停
在这种情况下,银行还在给5年、10年的大项目放款。银行业的特点是稳健经营、循序渐进,如果迅猛扩张,就会出现风险。尽管这些年银行业也进行了整治,但那都是对管理层面业务流程的改革,不触及体制,因此成效不大,犹如隔靴搔痒。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剥离出去1.4万亿元之后,几年间又生出1.9万亿元,1998年开始拖泥带水用了两年的时间给银行注进了2700亿资本金,看来只能维持5年,现在又要注入资金。如果把剥离出来的债务最后都由中央财政兜底还可以,如果不归财政负责,那么四家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就不是20%多了。因此,现在重要的是要在国有银行改革上下工夫。
外资银行将“夺”走存款
王大用强调,现在我们已经没有渐进的时间了,必须要研究治本的问题,不能光治标,再不彻底改革非要出问题。再过3年,外资银行就要进入了。今后进来的都是欧美体系的大银行。一旦有较强的对手开始竞争,国内银行的存款就会转移,四大银行的流动风险马上就会出现。现金流一枯竭银行就要倒闭,资本也是要枯竭的。面对庞大的人员队伍、很差的内部管理、官商文化的背景,最后谁会来收购呢?老百姓几万亿元的存款怎么办?国家能兜过来吗?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非常赞同王大用的观点。他说,现在国家银行的资本金充足率很低,但在2006年以前还不会出事,之后,就谁也别打包票了。
应改革银行的法人体制
就国有银行下一步的改革,专家提出了一些思路:首先从治理结构入手,改革银行的法人体制,搞一个中央集团,下边分成三五个大银行,不能分派系。其次,改变银行由官员治理的现状,由类似于职业经理人的银行家来治理银行,搞终身问责制,有什么问题必须终身追究。中央政府要下决心把管人的权力放开,由一个人格化的组织来保证这笔资金的安全和收益,通过组织架构把官员行为隔开,用公司制度来隔离官员。
此外,要尽快处理坏账。处理坏账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不良资产的大头让中央财政包掉,一种是将不良资产分拆给各家公司化的银行,层层分解。财政兜一部分,银行兜一部分。特别是在银行逐级拆分的过程中,各级银行要承担起消化不良资产的责任。通过这种吐故纳新的方法,把一个大包袱变成无数个小包袱,在社会中融化掉。钟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