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夏金彪
11月15日,德威治平价大药房的第九连锁店正式开张。德威治大药房总经理张玉宽告诉记者:“在未来2-3年,德威治计划在北京开4家1500平米以上的大规模药店、23-25家600平米以上的综合药店、100家左右30平方米社区便利店。”虽然张玉宽雄心勃勃,但想要实现既定的目标、撼动北京药品零售市场的格局,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目前,德威治大股东之一的一家路桥企业已经离去,新的董事会正在筹备之中。德威治原打算今年开张至少13家连锁店的计划也没有实现,虽然张玉宽一再强调大股东离去是由于股东看好奥运商机,另择良枝;既定连锁药店的目标没有完成,是因为受“非典”的影响。但其中的真正缘由和开平价药店的艰辛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现在药品零售行业竞争激烈,利润很薄,特别是平价药房,如果没有规模,很难在市场上站住脚。
2002年3月,药品流通业的小字辈德威治打出“平均降价25%”的旗帜,强势切人北京药品零售市场,当时北京市场一片哗然,但到目前为止北京药品零售市场却波澜不惊,各地的平价药冲击波在北京并没有显现。记者发现,北京核定价中的药品普遍比外地同类价格偏高10%-40%,虽然平价大药房价格偏底,但也比外地平价药店高出一些。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除了市场因素之外,北京‘体制性’因素的影响比外地更多一点。”
“三大因素”制约平价药房
第一,北京享受公费医疗的群体比外地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平价药店的兴起。据了解,北京市场上大部分消费者仍在享受国家的公费医疗。而这部分药品消费主体对药价高低并不敏感。而且,医保大门还没有对平价药店完全敞开。据悉,目前,许多平价药店正在申请医保定点,但最终的结果还没下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消费者进入平价药店。
第二,进入北京的“门槛”较高,影响了外地企业进京开平价药店。据悉,从去年开始,北京市才出台有关文件,允许外地企业和本地企业一样申请开办药店,但也规定了:“城区两个药店间隔距离不短于350米”和“城八区不再批准开设新药店”。
一位外地企业想来京开药店的人士对记者说:“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已有的药店,限制了药店之间的充分竞争。其实,只要开设的药店符合GSP等国家标准,卖的药品安全、有效,就应该让药店之间充分竞争。”另外,由于北京平均收入水平较高,在店面租金、人力开销、采购成本上都比其他城市要高出许多,这也限制了平价药店在北京的快速发展。
第三,品牌、服务缺乏制约了平价药店的发展。据了解,北京地区已经有了四大连锁药店(业内称为“四大家族”)即:同仁堂、医保全新、金象、佳事堂,它们都有一定的品牌和服务。而平价药店很多都是从别的行业进入药品零售的,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品牌。而对药品的消费不同于一般的消费,消费者对药店的品牌和药品的品牌的要求都比较高。另一方面,随着连锁药店的扩张,对执业药师和对药店的管理人才需求增加,而平价药店扩张的同时,这方面的人才还很缺乏。
撼动北京市场尚待时日
据了解,北京市目前零售药房的近1300家,其中四大家族加在一起就占了1/3,而平价药店占的比例很少,并且处的位置较偏。以德威治为例,德威治大药房所处的地理位置位大多数于城郊结合部,而四大家族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区,所以,德威治与四大家族的直接交手的机会不是很多。
目前,北京的医药流通业是这样一个局面:一方面,药店的数目还没有达到饱和状态,拥有1000万人口的广州市就有2000多家药店,而拥有1600万人口的北京市仅有近1300家药店;另一方面,药店之间的竞争已经开始。相比广州,北京的药店竞争还不是很充分,平价药店对整个零售药业的影响也不大。据记者调查,北京药品零售市场正发生着静悄悄的变化,看似没有变化,实际上,不知不觉中已经发生了变化:医保全新大药房推出了药品平价专柜,金象大药房消费百元送九折卡,以及平价药店的数量在逐渐增加。
明年我国正式开放药品分销服务明年底也是药品经营企业取得GSP认证的最后期限,将有一批零售药店面临关门的危险,同时也为一些企业进入药品零售领域创造了条件。到时候,药品零售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据悉,湖南“老百姓”大药房有意在明年3月进军北京,已放出风说“比北京平均药价低45%”。看来撼动北京零售药价的时间不会太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