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伊拉克的安全局势尚不稳定,但是中国的一些公司已经把战略眼光投向了这片潜能巨大又有几分捉摸不定的市场。一些胆大的商家已在伊拉克开设办事处,如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东北的轩辕公司、深圳的华为公司等,而另有部分公司,目前是在进出巴格达的主要门户——安曼——安营扎寨,随时准备进军,有的已经在长达上千公里的旅途上数次奔赴巴格达,探听虚实。
战后伊拉克的经商环境与战前不同
据现驻安曼的中国赴伊拉克恢复大使馆工作小组商务官员介绍,在今年三月份美国对伊拉克战争爆发之前,中国与伊拉克的经贸往来主要是政府项目,根据联合国的“石油换食品”项目下的谅解备忘录而实施。在战前,中伊贸易额在世界各国与伊贸易额中名列第四,仅次于俄罗斯、法国和埃及。
由于战争的爆发,联合国“石油换食品”项目基本中断,现在联合国有关方面宣布:截止到今年11月20日,对所有未完成的“石油换食品”项目进行回顾,将其分为优先项目和非优先项目。前者的合同继续执行,而对于未列入“优先”序列的合同,联合国将移交给伊拉克临时政府,作为与该国的普通贸易来进行。
战后伊拉克的经商环境与战前的不同之处还有:
现在伊拉克所有的官方项目都是通过招投标进行,首先由伊临时政府在当地报纸刊登公告,宣布招标,有意竞标的的外国商家首先到相关发标单位购买标书,然后才可以投标。如果中标,一定要交纳占合同总标的3%的履约保证金,这与战前的程序不同。
另有消息说,准备到伊拉克部竞标的外国商家,都必须到美英联军临时当局的下属机构进行登记,据说现在已登记的商家已达1万余家。战后伊拉克的政府项目实行的是货到并验收合格后才付款,与战前的联合国的石油换食品项目不同。后者是货到伊拉克口岸并由联合国人员签收后就付款,无须验收。
中国商品需加大宣传力度
目前中国的轻工产品、服装、小家电等产品在伊拉克市场的占有率较高,但是中国商品到伊拉克的直接渠道尚不畅通。70%的商品都是从科威特、约旦、土耳其、叙利亚和阿联酋等国家转口。由于中国运输公司与伊拉克运输公司之间尚未达成“联保联运”,转口的中国商品都是由周边国家的运输公司运到该国与伊拉克交界处的“自由区”倒货,再由伊方运输公司接手,不但手续繁琐,常常还要在口岸交纳数量不菲的滞纳金。在科威特,一个集装箱要交纳1500美元的滞纳金甚至更高。
中伊商务人员的往来目前也比较困难,由于签证等问题,计划到中国采购的伊拉克商人目前实际上无法进入中国。一方面,中国商人进入伊拉克也很困难。一些公司很想早日进去,但是伊拉克目前不办理签证,劳务或经商人员无法通过第三国进入,从而形成了“伊拉克人出不去,中国人进不来’的局面。记者认识一名中国商人,他准备在巴格达投资开设中餐馆,几大集装箱的调料、餐具都已早早运到巴格达,但是厨师等劳务人员在约旦的过境签证就是迟迟办不下来,颇为头疼。
据11月初进入巴格达的中国一家大公司职员讲述,巴格达大大小小的集贸市场都能见到中国制造的小家电、服装和鞋帽。但是总体而言,其产品的市场拥有量和宣传力度远不及日本和韩国。
尽管中国的康佳和海尔现在也进入了伊拉克,但它们采取的都是由伊拉克商人进行代理的方式,缺乏实地捕捉有效商业信息的能力,而日韩商业公司则未雨绸缪,大举进军伊拉克,与客户面对面。比如,尽管伊拉克现在尚未开通航班,但是日本的全日空航空公司早已在巴格达开设了办事处,而韩国三星公司对伊拉克的所有批发商和经销商都免费提供格式统一的大型商业广告牌,充分表明这些公司对伊拉克市场的重视和规划。
在伊拉克的中国商人认为,其实中国家电产品的质量是过关的,但就是因为在广告宣传和推销方面力度不够,市场销售量才相形见绌。
此外,中国商品在伊拉克应吸取当年在俄罗斯的教训,千万不能倾销假冒伪劣产品和库存积压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中国产品在伊拉克的价格优势是别的国家所取代不了的。
在伊的中国商人提醒说,在伊拉克做家电生意需要大量的资本,目前伊拉克家电市场非常热,但竞争也很激烈,中国商家的主要是竞争对手是韩国和日本。因此,如果资本不够雄厚,经验不够丰富,中国商家不要轻易涉足伊拉克的家电市场。
中国商家在战后伊拉克面临的另一大困难是:巴格达的地产价格一路飙升,经商成本将大为增加。如新华社巴格达分社在战前租用的一套单门独院的房屋,租金为每年3500美元,现在的市场价是四万到五万美元,上涨了十几倍。据报道,伊拉克临时当局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最近专门出台了限制房地产价格的法律,防止投机。
中国企业应把重点放在分包项目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商人如想打入伊拉克重建市场,应该学习和借鉴一些阿拉伯国家的做法,即把争取伊战后重建份额的重点放在分包项目上。
阿拉伯商人认为,凭本国的政治和经济实力,无法获得伊重建市场的大头,但是,分包美国各大公司的承包项目却是通过努力、有可能达到的目标。
他们援引美国国际开发署的新闻公报说,已在伊拉克签署了合同的美国大公司会把项目分包给熟悉伊拉克情况、在伊拉克有过建设经验的公司。他们很形象地把分包比喻为“溜进别人的后门参加重建”。
中国多年来一直在伊拉克承建项目,甚至在两伊战争期间这些项目都没有停止。中伊双方贸易往来也很频繁,这些都是中国商家的优势所在。
安全没有太大问题
中国在伊商人认为,目前媒体似乎过于渲染伊拉克局势的危险性。在伊拉克,普通人对于半岛台和总部设在阿布扎布的阿拉伯电视台很不满,认为它们片面报道伊拉克局势的阴暗面,对正面情况视而不见,从而使得外界对伊拉克望而生畏。对伊拉克局势的“妖魔化”延误了伊拉克重建的步伐。
他们认为,实际上现在伊拉克的安全局势已趋向稳定,临时政府的各下属机构已在正常运转。除了提克里特和费卢贾这种当年萨达姆的既得利益者聚集的地方,伊拉克的老百姓目前普遍有自由和解脱之感。英美联军已把大部分治安权力交给了伊拉克警察,各主要道路和桥梁交叉口都设置了安全防护网,警察在大街上检查过往车辆,盘查行人,治安明显好转。晚上10点钟以后老百姓(包括妇女)可以随便上街,街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广告牌和霓虹灯闪烁不停。
一名中国商人说,以前,伊拉克商人与他谈生意时甚至不敢在屋里谈,担心屋里有窃听器,而现在,人人自危的时代已经过去,伊拉克人充分意识到:历史已不可逆转。
而伊拉克人对中国非常友好,这为中伊今后的经贸往来打下了良好的“民间基础”。战前中国在伊拉克有几万劳务大军,中国人的勤劳善良给伊拉克老百姓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所以只要不靠近美英部队等“高危人群”,不去集会游行等“高危场所”,普通商人的人身安全一般没有太大问题。
中国应力争获得更多对伊官方项目
就在记者截稿之时,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宣布,该公司近日向伊拉克运送了价值1300万美元的电站设备,从政府项目角度而言,这是中国向战后伊拉克出口的第一批官方物资,也是中国官方参与伊战后重建承接的第一份订单。
根据联合国石油换食品协议,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同伊拉克前政府签订了价值7亿多美元的电站建设项目,但还没等实施战争就爆发了。战争结束后,该公司立即返回伊拉克,同联合国、美英占领当局和伊拉克有关方面取得联系,希望继续执行该合同,帮助伊拉克尽早恢复电力供应。伊方表示同意该公司暂时实施第一发电机组、30万千瓦的电站建设。
这批设备已于10月底从上海港启运,将于12月初抵达伊拉克南部港口乌姆盖斯尔港。作者:操风琴作者单位:经济参考报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发布日期:2003-11-17星 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