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报道“今年MBA招生形势严峻。”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陆雄文见到记者说,“今年MBA报名人数肯定要下降。”记者采访时是11月10日晚,MBA招生工作已经开始。这种征兆已经在MBA报名前就已显现,作为重要参考标准的各个院校考前辅导班报名人数比往年呈现下降趋势。
MBA报名降温
各大院校MBA报名人数下降始于去年。据统计,去年全国平均招生水平下降了10%左右,有的院校更是降低了二到三成。有关人士估计,今年的情况跟去年的差不多。
今年上海各主要院校MBA情况都不乐观,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院长助理、MBA项目主任潘杰坦诚地告诉记者:“今年交大报名人数至少下降10%。”陆雄文则表示,复旦去年报名人数还增加了4.7%,今年预计可能最多只是持平。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市场与招生经理严俊谨慎地说:“中欧的招生工作目前还在进行当中,还看不出今年的趋向。”
好的院校尚且如此,差的院校更是惨不忍睹。据悉,某二等学校的管理学院今年原本预计招生80名学生,结果考试辅导班只有20多人报名。况且一般来说,辅导班报名人数都会远远多于招生人数。据陆雄文介绍,今年报名人数减少不止是上海,全国情况皆是如此。
僧少粥多,徒呼奈何
在众多原因中,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市场分流成为大家公认的主因。
首先是EMBA对MBA市场资源的分流。自去年开始,部分院校可以招收EMBA,不用考试的EMBA吸引了不少相对较为高端的学员。潘杰对记者介绍,目前全国所有院校的MBA学员总数不过1万多人,但是EMBA就有学生近4000人。
其次是来自抢滩中国市场的国外学校方面的竞争,各种国外独资或中外合资的院校分流了大量学员。今年,各种正规的、不正规的国外院校都在国内进行积极的招生推广活动。本月13日和17日,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MBA招生办主任分别在北京、上海举行招生推荐会。潘杰告诉记者,自己就接到好多国外院校在国内举行MBA招生推介会的邀请。
再次,眼下随着市场的发展,可供选择的学习机会增多,除了MBA,还可以选择MPA、法律硕士、工程硕士等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也分流了部分学员。
很多MBA眼高手低是另一个原因
业内人士公认,市场并不是供过于求,MBA的需求依然非常旺盛。近期,中欧被《金融时报》评为全球优秀商学院“三个月内就业率”全球排名第一,如此良好的就业率正反映出市场需求之旺。潘杰分析说,中国目前有500万家稳定的企业,如果一个企业需要一个MBA,那么市场需求就是500万人,而中国目前每年只有1万多毕业生,所以总需求度和市场容量非常之大。正如陆雄文所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职业经理人,这就决定了对MBA巨大的需求。”
但目前的状况是,MBA潜在的需求还没有完全转化为现实的市场,甚至由于MBA教育自身的原因弱化了企业对MBA的需求。
中欧的严峻经理的解释是:第一,以前大家都把MBA与大公司、高薪、高职联系在一起,但联考重视考分的特点往往导致录取的都是那些年纪轻、经验少的人,最后在毕业时也往往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这样一来,企业对于MBA的素质就有了很大的看法,对于MBA的需求也有所下降。
严峻指出,其实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去读MBA。一个好的MBA,要求一定的特质表现,除了优秀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候选人还要拥有足够的领导潜力,具有团队合作和人际沟通的能力,并能够应对风险,挑战自我。
第二,现在国内可以招收MBA的院校逐渐增多,规模逐渐扩大,但不排除有少数学校把MBA当做一种获取利润的手段,结果导致一批质量不高的MBA毕业生流入社会,也影响了企业对于MBA的需求。
另一种盛传的观点是,报名人数减少主要原因是MBA收费过高。对此,各方都予以了驳斥。陆雄文副院长表示:“复旦各个项目收费在全国是最高之列,但报名者依然踊跃,可见这并不是障碍。”现在教育投入成本逐渐加大。而且从投资回报来说,高投入是能保证学员有优良投资回报。”潘杰主任则说,现在收费是根据国际惯例,收取学员工作第一年年薪,这并不高。各院校都认为目前的收费标准在总体上是健康的。
中国MBA靠品牌生存
交大管理学院院长王方华认为:MBA只能靠品牌化生存。的确,国内MBA市场形势逼人。今年,教育部又批准了一批院校可以进行MBA招生,使得有招生权的院校总数已达87所。随着生源的分流,院校的增多,MBA走向品牌化是惟一选择。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朱善利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的商学院将有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
学生的选择已经体现出了MBA品牌的价值,现在各校MBA报名苦乐不均的背后就是品牌的作用。正如严俊所说,报考MBA的候选人已真正趋于理性,更多的考生会选择优秀的品牌。
王方华院长在不久前举行的中国MBA发展论坛上指出:中国MBA的竞争使各校的品牌开始分化、分流。他表示,现有的商学院分为四种情况:一是严进严出创名牌,二是宽进严出抓品牌,三是严进宽出变杂牌,四是宽进宽出是冒牌。同时他还指出,中国MBA需要品牌化的生存,正是由于品牌的分化和分流,使
它变得更加现实起来。
事实上,各个院校都深刻认识到这个问题,也在朝这个方向努力。陆雄文说,MBA教育必须走品牌之路,这是一次性消费,只有靠品牌才能吸引学生。据介绍,复旦MBA在努力塑造着自己优质品牌,狠抓教育质量,在课程设计上要求有国际水准。同时给学生提供增值教育服务,提供学生企业考察、实习机会,邀请企业家来校演讲等,还为毕业生积极提供职业发展机会。潘杰主任也告诉记者,交大MBA每年都派15到20名教师去国外学习,以提高教学质量。
中国与国外不同的一个现象是:国外院校的MBA与高校相互隔离。常常是学校MBA的名气大,而学校本身却很一般,比如沃顿商学院就远远超过宾州大学的名气。在中国则不是,中国是高校的美誉度带动MBA有名。国内MBA排名和学校排名相差不大,在国外则相差很大,例如美国西北大学商学院曾多次获得全美第一,但美国西北大学的排名却并不靠前。
业内专家指出,形成品牌不是靠打广告,而是需要扎扎实实提高教学质量,长此以往,最终形成品牌。在这个竞争的过程中,各个院校都有机会成为名牌。关键是能不能提供所在地区,城市所需要的课程内容。每个学校都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适合当地的发展模式,同时也要考虑学校内外部的资源配备能力,比如好的老师,教学设施等;外部资源,如企业关系、国际化交流程度等。好的商学院大多处于经济发达地区,从这个角度而言,在不同城市,结合当地资源条件,对项目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自然,在这个过程中,各个学校将展开激烈的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