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鹤药业会不会因子公司起火“烧”到自己?这是许多业内人士关心的问题。“此事暴露出双鹤药业内部在管理和质量观念上存在着很大的漏洞。准确地说,是总部与子公司的管理链条出现了断裂。因此,治标更须治本,要在道德风险和深层管理上做足文章。”一位曾经在昆山双鹤担任高管的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
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本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最近却因昆山双鹤药业有限公司涉嫌
违规生产感冒药“清朗”,而一下子成为了媒体关注的中心。在当地一家媒体率先报道这一事件后,一时间,有关昆山双鹤药业以及“问题药”的诸多话题便充斥了这个小镇的每一个角落。
昆山市药监局孙秋生局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已对此事立案,目前相关调查正在进行,昆山双鹤所有与‘问题药’清朗有关的药品也已经被全部查封,尽管我们现在还不能确定这是一个什么性质的问题,但市里、局里都非常重视,相信很快就会有结论的。”
“清朗”原来并不清朗
“一种感冒药,被员工用手从原包装里剥出来,然后重新包装,再打上新的日期,便名正言顺地走向市场。”这便是昆山双鹤“问题药”风波的由来。
昆山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主任顾春燕介绍说,在11月7日下午5时,他们在接到举报后,当天会同苏州药监局到双鹤药业进行了检查。顾春燕说,此次调查分了四个组,目前还在调查取证过程中,一旦结束后会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处罚。
在尚未结束调查之际,昆山药监局已向昆山双鹤药业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要求立即停止“清朗”药品的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对已经实现销售的违法违规生产的“清朗”药采取有效措施,以消除或减轻社会危害。
刚从昆山返回北京的北京医药集团宣传部长解立新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坦率地承认:“对照药品法,昆山双鹤确实有些问题……对于出现的问题,我们将严肃处理,该改的地方一定改过来。”
据记者从相关方面了解到,昆山双鹤药业是1998年通过重组后成为北京双鹤药业的控股子公司的,过去就一直在为北京双鹤生产“清朗”药片。北京双鹤从今年3月份起授权以昆山双鹤的名义生产销售“清朗”药片。
记者向解立新询问媒体所说的清朗药是否是昆山生产的,解立新对此解释道:“为了救这个厂子,我们转了3个产品给它,转产品需要手续,在转手续完成之前,我们可能有点儿操之过急。”至于为什么在昆山生产的“清朗”不注明昆山的产地,解立新对此的解释是,“在江苏销售,出于市场的认同程度考虑,我们才不得不采取了一些非常规的做法”。
顾春燕还透露说,在昆山双鹤药业出现问题后,昆山药监局马上对全市13家药品生产企业也进行了检查。昆山已经将药业发展作为今后招商引资的一个重要内容,并准备在昆山开发区建立一个“药谷”。但昆山双鹤药业爆发违规生产药品的丑闻后,对原来的开发计划影响很大。
病源起于市场扩张?
如果像北京双鹤药业总部解释的那样,仅仅是为了支持子公司昆山双鹤的发展,那为什么单单把“清朗”药片投到昆山呢?
据记者了解,其实早在1998年,昆山制药厂就面临困境,工厂随时都可能有停产的危机。而北京双鹤1997年上市后,募集到了大批资金亟待扩张,并且把目标锁定在北京双鹤发展较弱而市场前景较好的华东地区,而昆山距上海只有60公里。于是,一直与北京双鹤有业务来往的昆山制药厂便找到北京双鹤,两家企业一拍即合。北京双鹤出资4000万元收购昆山制药90%的股份,昆山制药厂就此改名昆山双鹤药业。这样北京双鹤与昆山地方政府之间就实现了“双赢”———资本、就业和流转税交给了昆山,“双鹤药业”获得了需要的发展空间。
“但后来的事实是,昆山制药厂被救活以后,北京双鹤既没有对昆山双鹤增加投资,也几乎没有派人进行严格管理。”昆山双鹤的一位人员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形。于是,2000年之后,昆山双鹤再次面临亏损。直到2002年,北京双鹤才把市场销售较好的制剂———奥复星拿到昆山双鹤生产,以免亏损影响上市公司业绩。实际上,昆山双鹤一直都很困难。
通过昆山双鹤扩大华东市场的计划受阻之后,北京双鹤又开始尝试医药商业的拓展。2001年元月,北京双鹤通过昆山双鹤出资3000万元,收购了赢利较好的昆山医药公司,而收购代价是北京双鹤买下昆山开发区的一个价值1500万元的烂尾楼。
“在华东如果没有实质性的动作,双鹤就很难打入这个市场。”一位在那里做了多年医药批发的老总说。北京双鹤后来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其实从去年起,北京双鹤就开始关注昆山双鹤。北京双鹤总部分管财务的副总曲阳担任昆山双鹤医药和昆山双鹤药业两家企业的总经理便是最有力的证明。
北京医药集团宣传部长解立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否认,昆山双鹤将成为双鹤药业在华东发展的重点。按规划,到2005年,双鹤销售收入将达到60亿元,其中昆山双鹤要达到10亿元之多。
“清朗是我们刚刚推出来的新药。”解立新说。作为高利润的治疗感冒的非处方产品,北京双鹤希望能像“奥复星”一样,迅速把昆山双鹤从亏损的边缘拉回来;另一方面,昆山双鹤也希望能借机从生产原料药为主,迅速转型为生产制剂的新型药厂。
“如果没有后来的事情,也许昆山双鹤的这些行为将永远不为人知。”昆山的员工感慨万千。7月,按国家要求药品进行地标改国标(取消了地方的批号统一改成国字批号),由于利益的驱动,昆山双鹤才把已经生产甚至上市的地标“清朗”回收,剥去了旧包装,并且在更改了生产日期后,重新包装上市。悲剧就这样在一瞬间发生了。
多米诺效应有多大?
在采访中,双鹤药业一再表示,目前,公司及昆山双鹤除“清朗”感冒药以外的其他药品生产经营一切正常,此事件对公司经营业绩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清朗”感冒药只是双鹤药业几十个控股子公司里面生产的一个小的产品,希望广大消费者不要因此造成误解,认为其他的药品也有问题。双鹤老总乔俊峰说:“我们双鹤医药将会以此为契机,实施全面整顿。”
但这一事件的辐射效力远远没有完全显现出来,继双鹤股份(双鹤药业,代码600062)在市场上产生强烈震荡之后,日前该股票已被暂时停牌。一个子公司的问题会不会影响整个公司的形象?其中一个批号的药品出现问题,会不会影响其公司信誉?作为一家入选上证交易所的国内知名医药企业,会不会波及其股民产生一系列连锁问题?
一位财经评论员分析:处于高位平台走势的双鹤药业复盘后,会有出现高台跳水的可能性。
双鹤药业会不会因子公司起火“烧”到自己?这是许多业内人士关心的问题。“此事暴露出双鹤药业在内部管理和质量观念上存在着很大的漏洞。准确地说,是总部与子公司的管理链条出现了断裂。因此,治标更须治本,要在道德风险和深层管理上做足文章。”一位曾经在昆山双鹤担任高管的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
据有关资料显示,北京双鹤目前在全国有直接控股企业22家,参股企业7家。在急剧扩张的同时,北京双鹤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从目前的状况看,最大的可能便是,北京双鹤会以此为契机和突破口,在规模的规划和资源的整合上,有所行动,以求最大化地体现集团利益,有关专家们如此分析。
资料: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以北京制药厂的优良资产为主体进行股份制改造后发起设立的上市公司。经过5年多的发展,双鹤药业已经建立了北京、昆山、武汉等几大生产基地以及遍及全国10个省、市范围的20余家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