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黄
这是件值得一书的事:日前,国家发改委牵头,国内二十多个知名民营企业家浩浩荡荡赶赴黑龙江,参加“民间资本参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战略研讨暨项目洽谈。它也许意味着:在国家职能部门的引导扶持之下,民企大举兼并大型国企序幕已被拉开。
国家重大战略举措
作为组织者之一的中国科技民营实业家协会副秘书长楼滨龙对记者说,“黑龙江,民营经济的最后机遇。“黑龙江一词,显然更广义地泛指东北三省,它的同义词是:计划经济时期中国雄厚的的工业基地。
在新中国的建设史上,东北曾经风光无限。建国之初,国家在东北地区集中投资兴建了以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为主的战略产业和骨干企业,东北为中国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建设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东北仍保有丰厚的资源、产业基础。
同时,支持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使之成为继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之后的又一经济增长区域,是近期国家重大战略举措。
不管是否“最后,这的确是民企的极大机遇。
把这块有厚厚奶油的大蛋糕摆出来,政府有政府的想法。
所有风光都已成历史。东北老工业基地近年的现状是,经济发展滞后,结构调整迟缓,与沿海发达地区差距不断拉大,面临的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困难企业增多、资源枯竭的矿山和城市集中、下岗失业人员比重大、社会保障欠帐多、社会矛盾突出……
有分析说,东北落后的原因在于:市场机制作用不充分,所有制结构单一,国有企业比重过高,民营企业发展缓慢。而积中国改革二十年经验,国企改革无压力就无动力。没有民营经济,市场经济大环境很难培育,国有企业改革的外部环境就很难改善。
鉴于这样的背景,国家对调整改造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导向十分清晰:通过引入民间资本,推动结构调整,培育出新的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企业和产业。
民间资本垂青国企优质资产
瞄上这块蛋糕,民企也有民企的想法。
有调查显示:不少民营企业有积极性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有8%的
民企已通过兼并收购国企获得发展壮大。
资本从来就不是吃素的。老板们对国有企业情有独钟,是看中了国企的市场准入平台,看中了国企的优质存量资产,看中了国企高素质的劳动力。当南方和东南沿海地区的产品产业、投资空间日趋减小的时候,民营企业家更看好东北国有企业拥有的丰富资源、丰厚的产业基础、完备的人才储蓄,以及最具吸引力的东北国有企业的巨额存量资产———厂房、土地、技术设备、产品积累。此次不远千里赴会的史玉柱,就毫不掩饰他对黑龙江的药业“非常感兴趣。总之一句话,民间资本垂青的是国有企业的“优质资产。
对此,楼滨龙说的很明确:“讲国有资产流失很限制国企的改造。什么是流失?什么叫贱卖?他的“冰棍理论也很形象:经营不善的国有企业好比夏天里卖不出去的一箱冰棍,坚持不肯“贱卖的结果也许就是全部化掉。与其若干年后把老底耗光,不如抢救其现有价值。即使这样,楼滨龙自己也认为,国有资产在评估和政策操作上都有大量课题要研究。
无论如何,国有资产的流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也是一个敏感的问题,牵扯面极广。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也决非杞人忧天。确有为数不少的国有资产一夜之间被划入某些官员或企业管理者名下,其合理性、合法性以及其对社会的负影响,十分引人注目。毕竟20多年间,政策转轨、体制转轨的每一改革过程,都曾经被某些人借为利益再分配的契机。
公平与效率
应该说,东三省对引进民间资本,推动结构调整,参与国企改造十分坚定。兼并国企,老板有爱有怕。怕者:怕冗员、怕债务、怕企业办社会、怕政府干预。就这一点来说,黑龙江省为老板们特别发放了定心丸:黑龙江表示,绝不会“把包袱推给民企,省里的态度是,“舍小利求大利、舍近利求远利、你发财我发展。
最大的“包袱,可能要算人员的安置。曾经有私营老板收买国有企业的故事:老工人跪地求告:求求你别买厂子,我们已经够惨的了,你给我们留条活路吧!最后据说该企业家安置了所有工人,并使工人收入大为改观,最后大家皆大欢喜。但企业家终归不是慈善家,尤其在东北老厂中有这样极端的人员构成:一家大厂,6000在职员工,6000退休人员。如何妥善安置皆大欢喜?况且,东三省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尚在起步之初。优质资产剥离后,改革兼并的这部分成本由谁承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