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报记者 胡天舒 发自上海
据海关统计,今年1—9月中国医药保健品对外贸易继续保持了强劲增长,进出口总额达到101.27亿美元,同比增长26.13%,累计实现贸易顺差14.17亿元。不过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西药部主任乔海利日前向记者表示:2003年维生素C的产量激增,导致价格急剧下滑,给国内维生素C生产厂家带来压力。
乔海利是在“2003年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前夕对记者说这番话的。这场医药行业的国际展览将于12月8日至10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拉开帷幕,作为目前中国制药原料行业惟一可以主导国际市场价格产品的维生素C,将是汇集在本次展览上的各大医药制造厂商的热门话题。
维生素C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出口超1亿美元的原料药。除了巴斯夫和罗氏制药这两只世界维生素C行业的“巨鲸”,中国国内四大维生素C生产企业是东北制药总厂、石药集团旗下的维生药业、华北制药集团旗下的维尔康药业和江苏的江山制药,其维生素C年产量均在1万吨左右。
今年上半年非典疫情使人们普遍提高了对自身免疫力的重视,维生素C产品在市场上成为了抢手货。2003年1至8月,上海口岸累计出口8143吨维生素C,与2002年同期相比增长9.8%,而平均出口单价与总出口价值却分别增长了1.1倍和1.3倍。
乔海利说,针对维生素C的生产,医药商会召集各大维生素C厂商召开了紧急会议,希望各生产厂商加强自律,不盲目扩大生产。
“中国的药品出口要注意:不可能所有的药品都是中国的产品,一个企业也不可能独占一个产品。”乔海利警告说。
目前维生素C价格又有上扬,达到了每公斤8美元。业内人士分析,维生素C出口价格的攀升,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商会努力以及维生素C生产企业的自律行动。而受目前维生素C出口大好形势的影响,又有不少原已停产或减产的国内厂家开始把重心重新转移到维生素C市场,一些新兴企业也纷纷投入维生素C生产行列。专家已经开始担忧维生素C降价潮将重演。
“希望在2003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上,中国的制药企业可以和国际各大制药厂充分交流,了解国际市场的行情,谨慎制订自己的发展计划。”乔海利对记者说。他建议各生产企业一定要头脑冷静,正确判断国际市场形势。对于维生素C接下来可能面对的国际市场形势,虽然拥有医药行业资深的工作经验,乔海利仍然觉得“前景扑朔迷离”,他认为还是要取决于企业的自律和对市场的正确判断。
《国际金融报》 (2003年11月14日 第九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