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三经济专家热议物价上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1月14日 04:32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就在一年前,中国经济还在通货紧缩的泥潭里挣扎,到去年年底物价指数才勉强维持在正数。而2003年中国经济开局良好,尽管受到非典的严重影响,还是保持了8.2%的增长速度。在7、8月份已经有学者提出要防止中国经济过热,10月份以来又出现粮食价格大幅上涨,难道通货膨胀真的要降临中国?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伟:

  涨价是好事

  无论从政策上还是市场作用的自然周期性来看,中国物价都还要涨。这种上涨是经济开始走向复苏、走向新一轮繁荣的一个重要象征,所以并不是一个可怕的事情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伟教授明确表示,物价上涨是好事情。无论是中国还是全世界都出现了价格上涨,这表明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更高涨的增长期。

  首要问题仍是失业

  刘伟表示,从某种意义上说,通货紧缩比通货膨胀更可怕。一是中国还不太习惯过剩经济;二是中国对待通货紧缩没经验;三是通货紧缩容易造成失业。我们采取了那么多措施,好不容易摆脱了物价零增长,现在出现涨价表明经济开始复苏,这是长期宏观政策调整效果的表现。刘伟说,经过计算,中国的货币政策显现时延是7个月到24个月,现在物价上涨正是1年前政策效果的显现,有什么可怕的呢?这正是政策追求的,是我们主动政策作用的结果。如果现在马上进行宏观经济政策紧缩,那就是对我们以前政策的否定,就是在抵消前两年政策效应的结果。

  针对下一步物价还会不会继续涨的问题,刘伟说,我认为还会继续涨。而且对继续涨价也不必害怕。如果现在认定我们的主要矛盾是解决需求不足,是解决就业,那么经济就还要进一步提速,需求还要扩张,政府要继续拉动增长,保持速度。因此,无论从政策上还是市场作用的自然周期性来看,中国物价都还要涨。这种上涨是经济开始走向复苏、走向新一轮繁荣的一个重要象征,所以并不是一个可怕的事情。

  刘伟说,中国近期价格上涨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重要的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但这个不是最近才涨的,而且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了,如钢材、电力等。二是房地产、汽车等耐用消费品价格上涨,这是由于消费者对于这类商品的消费热情非常高。汽车要排队购买。三是农产品的价格上涨。

  人们目前关注的问题是中国是否走出了通货紧缩,是否进入了以通货膨胀为主要矛盾的时期。刘伟认为,目前中国并没有以通货膨胀作为主要矛盾。主要根据有,首先,今年的物价上涨是与去年同期相比,而去年中国物价几乎是零增长,中国从1997年开始物价就是负增长,而且已经持续了21个月,今年1-9月份中国的物价增长总水平为0.7%,目前是在以往长期物价零增长的基础上涨价。

  其次,中国的各类企业库存并没有减少,企业的应收未收款也没有明显减少,去年企业之间的应收未收款已超过16000亿。企业之间的支付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说明企业资金周转存在严重隐患,也就导致了企业的开工不充分。

  因此,看一个国家是否存在通货膨胀,要看总量,要看总供给是否真的大于总需求,不能以一个产品的过量来看待整个经济。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中国还没有摆脱通货紧缩的问题。

  我们目前最大的压力,是解决就业的压力。今年中国登记失业率要达到4%,再加上没登记的人,城镇的公开失业率将达9%。农村失业就更严重。我们不能因为物价的上涨,就全面紧缩,还是要扩张需求。失业确实是我们面临的大问题。

  通胀压力亦须重视

  刘伟表示,虽然通货膨胀还不是现实的首要矛盾,但这次物价上涨引起社会普遍关注,还是因为通货膨胀仍是一个潜在的压力。这主要是因为,长期来看,我们从1999年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已经发行了几千亿的国债,这必然导致通货膨胀的压力;短期来看,还有一些自然因素影响物价,如农业歉收造成农产品价格上涨,老百姓夏季空调用电导致电价上涨,政府拉动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很快导致钢铁等价格上涨等等。另外还不乏有市场性的炒作导致一些商品物价上涨。

  另外,中国经济还存在结构性的矛盾。中国电力的装机总容量是3亿千瓦,比2亿千瓦的日本都高,怎能说中国电力总量不足;中国钢铁的产量很早就在世界名列前茅了,而今年再建的钢铁项目又是5000万吨。所以这些商品价格的上涨并不是总供给不足的问题,价格都不是真实供求的反映,都只是预期或是投机,而真实情况是总供给可能已经远远超过了总需求。因此刘伟认为,中国存在通货膨胀的压力,但这主要是由于长期原因造成的,所以要用长时间来消化。就目前的水平来说,物价上涨的幅度并不大。

  政策的调整不能是方向性的,而是力度上的调整。

  在谈到政策选择上,刘伟表示中央银行对于通货膨胀一直比较敏感,所以在政策上也一直比较紧,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今年1-9月份货币供给量的增长达27%左右,这个速度在近年来很少见,今年1-9月的信贷规模已经超过去年全年还多30%。另外,中国进出口存在大量顺差,外汇储备也在迅速增加,外汇占款量非常巨大。还有经济开发区圈地问题,现在各省市圈的地加起来已经相当于一个台湾省了,但真正得到利用的土地只有40%左右,这其中存在着大量泡沫。

  但是刘伟认为,中央银行也大可不必一有价格上涨,就马上实行紧缩政策。就算要调整政策也不能是方向性的,而应是结构性的调整。不能马上从扩张政策转变为收缩政策。

  有些人认为,今年中国经济过热。他们根据经验,中国经济增长超过9%就会出现过热迹象。但刘伟认为这需要认真分析,要看现在的经济增长主要是政府推动实现的还是通过市场力量实现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体制背景。

  刘伟说,中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系,市场已经成为我们配置资源的基础性力量。今年中国实现这么高的增长,企业效益指标普遍回升。这说明中国的高速增长是有效益的,是通过市场约束实现的。现在中国80%的资源配置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完成的。所以现在就不能简单的用8%、9%来判断经济是否过热,重要的是看增长的质量。如果质量比较高,目前的这种速度是可以接受的,不会给宏观经济失衡带来很大威胁。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

  物价还会微涨

  中国的物价还会再涨一点,会保持2%的通货膨胀率。当然,如果央行能采取政策措施将物价通货膨胀率保持在2%的水平,就相当理想了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宋国青教授表示,中国一直经历着通货紧缩问题的说法是严重滞后的。在宋国青看来,从去年就可以基本确定,中国已经走出了通货紧缩,现在中国的总需求有自动扩张的倾向,这跟1997年、1998年那时不同,那时是有自动的萎缩倾向。

  粮食生产没有问题

  宋国青表示,中国出现通货紧缩本身就是不正常的。在整个宏观经济里,出现长期持续的通货紧缩是一个非常不正常的事情,包括日本。这都是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过分干预市场的结果。中国经济本身没有理由出现长期的通货紧缩。

  宋国青说,上一次出现通货紧缩,就是政府的政策失误所致,当时的真实利率太高。1998年,存款的真实利率是8%,而贷款的真实利率就是10%以上。任何经济都承受不住这种摧残,因此就发生了严重的通货紧缩。

  目前中国的经济状态是轻微通货膨胀,而按照中国中央银行目前的政策,就是要把这种通货膨胀打下去,再来一轮通货紧缩。我不同意中国长期存在通货紧缩的说法,这根本找不到理由,中国出现通货紧缩就是一个偶然现象。我想强调的是,市场机制不仅在微观上是有效的,在宏观调控上也是有效的。要充分相信市场,不要过分干预。

  物价还会微涨

  宋国青认为,从去年开始,中国的大商品即生产资料的价格开始上涨,到今年头三个月上涨很猛,而整个消费价格也在慢慢涨,到9月份消费价格增长指数达到1.1%,这个速度还没有2000年的快。10月份价格指数上升很快,这主要因为粮油食品价格的上涨。中国目前粮食的供求缺口比较大,现在主要靠挖库存来弥补。粮食是早晚要涨的,现在产量低于消费量,想要产量上去就一定要让价格上去,才能鼓励农民多种粮食。

  另外粮价在这时上涨也有一些偶然因素,如现在正好是玉米青黄不接的时候,还有目前运输比较紧张。这就是在物价上升的大背景下,粮价上升比较快。中国经济目前是在从通货紧缩到轻微通货膨胀转变的过程中。

  中国在2000年就有过一次物价上涨,那时中国经济不错整体往上走,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石油涨的多一些。因为大商品也就是工业生产资料的价格,对于通货紧缩或者通货膨胀要更加敏感一些,如果总体价格水平上涨1个百分点,它可能就上涨2-3个百分点,弹性相对大一些。这主要是因为存货问题,像小商品比如蔬菜就不存在存货的问题。

  针对下一步价格走势,宋国青表示,中国的物价还会再涨一点,会保持2%的通货膨胀率。当然,如果央行能采取政策措施将物价通货膨胀率保持在2%的水平,就相当理想了。但是现在如果通货膨胀率再高一点会对汇率有好处,对于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有好处。

  央行政策之析

  谈到经济是否过热问题,宋国青表示,应该说在今年6月份以前,按照当时的贷款量增长情况,发生高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很大。特别是6月份一个月的贷款增长率就达3%,那么以此推断,一年就要增长40%多,这样的速度毫无疑问会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所以当时央行出台政策抑制贷款量的增加,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宋国青说,“央行可以选择不同的政策来调控,比较正常的政策是提高利率,但是央行不用。打个比方来讲,在宏观经济的一盘棋里面,利率就是车,是最重要的工具。”同时,宋国青表示,央行可能是出于汇率方面的一些考虑,而没有用升息这一办法,而选择了一些行政手段来调控,如窗口指导。宋国青认为,无论从宏观经济平衡,还是微观经济协调的角度来说,这种手段都是要受到严厉批评的。商业银行才应该知道哪个行业过热,哪个行业的贷款要控制,但这不是中央银行应该做的事情。中央银行发布针对一个行业的政策这是不正常的事情。经济是不是过热,要根据市场来判断,由市场来决定。

  针对目前央行调整贷款增量的问题,宋国青说,经过央行一系列政策调整,去除季节因素外,到9月份中国新增贷款的数量迅速下降,10月份更是剧烈下降。如果按照9、10月份的新增贷款速度,用不了几个月,通货紧缩就会再次来临。

  宋国青表示,现在从货币供给来看,已经出现了一个非常清晰的信号,就是严重的控制过度。9月份新增贷款是3000亿,经过计算有1000亿是季节因素,去除这部分,剩下的2000亿就偏少了;10月份新增贷款616亿,在其他方面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按照这个速度是要导致严重通货紧缩的。宋国青说,目前的信贷控制过度是新出现的一个情况。

  现在还有些人看到9月份贷款同比增长23%,而认为贷款增长速度还高,宋国青说这是严重的误解。他表示用当月新增贷款这个指标来做季节调整,要相对好一点,同比增长率是个很糟糕的指数。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运行与发展研究室主任王小广:

  粮价上涨缓解“三农”问题

  价格上涨会促使明年农民扩大生产。农业技术的进步、国际粮食生产能力长期性的过剩、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等多种因素都决定了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粮食很难形成持续性的供不应求的格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运行与发展研究室主任王小广认为,当前的粮价上涨不仅不会导致恶性通货膨胀的发生,而且有利于改变城乡结构矛盾,特别是有利于缓解“三农”问题。

  通缩本不正常

  首先,当前粮价上涨是单部门的问题,不具有强烈的传递和扩散效应。粮食上涨是两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短期现象。一方面前几年政府和农民主动调减粮食种植面积和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结果,这两个措施都是有效地反“农产品生产过剩”的措施,由此导致的粮价上升是合理的,符合预期。1998年-2002年间,中国粮价在前期大幅回落的基础上又下降了18.8%,粮食实际上已降到了超低的水平,短期内粮价的回升不过是粮价超跌回归,市场调节的结果。

  另一方面,今年以来特别是最近两个多月以来粮油价格的加速回升与因自然灾害而引起减产较多有关,如油料作物在南方和北方均出现了较明显的减产,导致短期的粮油供求平衡的“松动”。但我们要清醒地看,这是短期性的问题。

  王小广说,中国的粮食生产能力没有问题,如南方许多地方水稻生产前几年已由双季改为单季,价格上涨会促使明年农民扩大生产。农业技术的进步、国际粮食生产能力长期性的过剩、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等多种因素都决定了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粮食很难形成持续性的供不应求的格局。

  另外,我们还要看到粮价短期性回升的正面效应。粮价回升有利于改变城乡结构矛盾,特别是有利于缓解“三农”问题。中国多数地区农民人均收入60%-70%都依赖于以粮食生产为主的种植业,粮油价格的阶段性回升将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将部分地改变中部粮食生产区的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状况。这种来自于市场调节的实际效应可能比政府花大力量增加对农业的补贴还要大。所以对农业的形势判断千万不能因价格的一时上涨就认为农业的长期供给出了问题,恰恰相反,需要防备的是粮食生产的再度过多增长。

  王小广认为,粮油价格在今后两三年内上涨20%—30%,都不是什么问题。

  通胀、通缩同时存在

  1997年以来,随着中国总体性的通货膨胀问题的消失,物价增长格局出现了一个新现象,即两部门反向运动的现象,王小广将之称为“两部门问题”。一个部门是持续化的通货紧缩,主要是生产性的竞争部门,工业品和农产品出现了明显的阶段性“双过剩”,这两类产品价格持续下降,其中粮价的下跌最为明显,2000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的粮价下跌达11.4%,其他如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工具等所有竞争性行业均出现了较明显的通货紧缩现象。

  另一个部门即公益、垄断和部分特殊权益部门,则出现了完全相反的走势,价格持续大幅上升,出现了相当明显的通货膨胀。如教育中的学杂保育费在1998-2002短短5年间上涨了112.1%,年均递增16.2%,医疗保健服务价格年均增长率超过了10%,居住中的水电燃料价格年均增长率也都超过了2.5%,商品住宅价格上涨更是剧烈膨胀,许多地方如上海、杭州、厦门等城市市中心区的房价三、四年时间上涨了一倍以上,房地产行业成为一种特殊性的权益部门。

  总之,90年代中期以来的中国经济一面是通货紧缩的“海水”,一面是通货膨胀的“火焰”。两个部门的物价走势明显向背,反映了中国整体利益分配格局的突出矛盾。

  “两部门问题”亟待解决

  王小广认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及消费的结构性不足问题的一个重要根源是“两部门问题”的存在。价格在两大类部门的不同走势,反映了中国正在形成两大不同利益的群体,在相当程度上这两类不同利益的获取是对立的,一方获取利益是以牺牲另一方的利益为代价的,这不仅是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问题,而且是一种社会公平问题。

  近两年来在投资、出口高增长的同时,消费需求仍然不足,也是由于“两部门问题”直接、间接作用的结果。教育、医疗和住房等部门在经济整体处于通货紧缩的背景下,价格大幅上涨,导致了居民消费成本上升,并恶化了消费者的支出预期,而人们的收入水平及收入增长是一个相对固定的数,居民被迫大幅增加了这部分的支出,必然使他们在购买一般消费品时压缩支出,从而造成或加剧了工业和农业部门的通货紧缩。

  至于大家一直关注的经济过热问题,王小广说,我认为就一个部门过热,那就是房地产。房地产总体偏热、局部过热带来了钢铁、水泥、玻璃、电解铝的投资和产出过快增长,房地产热更是近阶段信贷增长持续偏快的重要原因,而房地产在土地供给上和其他环节仍然具有垄断性,真正具有竞争性的是建筑施工环节,而且不规范的市场运作和炒作在房地产行业也比较普遍。因此,控制经济过热就要从房地产也入手,促进其增长的“软着陆”,而不能任由其继续大幅“虚涨”。

  最后,王小广表示,由于“两部门问题”的存在,通货膨胀部门继续膨胀,不会形成全面的通货膨胀压力。而最有可能的结果是,因消费不足问题的继续存在而导致新的生产过剩及不良资产的增加,并使得经济仍然难以摆脱通货紧缩的阴影。粮食及其他农产品的价格上涨只不过是通货紧缩部门的一次小小的“反击”,工业和农业部门彻底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还有赖于从宏观上真正缓解或解决“两部门问题”。

  谈到政府的政策选择,王小广提出三个建议。一是要采取有力措施,抑制公益、垄断及房地产部门的价格上升,降低城乡居民的消费成本,提高消费者的支出预期。二是加快公共和垄断部门的改革。三是对农产品价格上涨采取容忍的态度,在增加农产品产量上减少政府的干预,以防出现新的农产品过剩,对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严加惩罚。

  《国际金融报》 (2003年11月14日 第三版)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网络调查赢取丰厚大奖
激情为你燃烧 就等你哦!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新浪青少频道(Y-ZONE)全新上线
  数码摄像机、彩信手机,冬日里的狂拍大奖!让你体验情与爱!
  新东方商务英语—白领成功基石! 英语口语速成攻略 任汝芬领衔冲刺考研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体验缠绵中的滋味
回味激情后的温柔
非常笑话
非常心情加油站
让你越看越过瘾
图片
铃声
·[王 杰] 我比他好
·[和 弦] 黑客帝国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新浪商城推荐
索尼数码相机
  • DSC-P2 超低价
  • 索尼 DSC-P72
  • 淑女疯狂
  • 火辣露乳装新上架
  • 买内衣送性感大礼
  •   理财新时尚-收藏
  • 网上钱币卡市场热
  • 邮品一族交易社区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