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奇(James Kynge)报道
今年,中国将在通向世界贸易强国的道路上迈出一系列关键步伐。中国不但对美国贸易顺差有望创新高,还将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德国和美国的世界第三大进口国。
中国副总理曾培炎上周表示,今年中国贸易总额将达8000亿美元左右。经济学家说,
今年前九个月,进口额已达2986亿美元,增长速度为40.5%,全年有望达到3950亿美元左右。
但是,目前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中国的进口狂潮究竟能持续多久?
如果能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仅将有助于确定中国的贸易平衡额度,从而解决中美贸易关系发展方向这个棘手的问题,还将决定包括金属、矿石和其它所有商品的国际价格。
银行家、经济学家和产业界高层管理人士称,各种传闻和事实证明,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控制信贷、缓解经济过热的措施,固定资产投资将随之降温。因此,在未来的几个月中,前三季度进口需求失控的状况有望开始缓解。
中国最大的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的一位负责人Wang Dayong表示,今年前三季度表现出的信贷快速增长势头现在开始放缓,尤其在四大国有银行的放缓趋势更为明显。四大国有银行约占中国银行总资产的60%。
纽约钢铁行业分析公司世界钢材动态(World Steel Dynamics)总经理彼得•马库斯(Peter Marcus)说,上两周在参观中国几家最大的钢材公司时,他曾多次发现,信贷来源有所收紧。
瑞银证券驻香港的经济学家(UBS Securities)乔纳森•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表示,推动信贷增长的主要是市场上过剩的流动资金,但随着中国人民银行从货币体系中把资金抽离,这样的情况可能很快将不复存在。安德森先生在一份报告中写道:“如果中国人民银行保持现有政策不变,我们很快将会看到信贷周期发生转向,贷款增长、投资和进口的速度都将放慢”。
中国人民银行一位拒绝透露姓名的官员表示,人民银行打算将第四季度的贷款增长速度从前三季度的19%降低到11%,同时避免政策性需求骤降。“我们的努力已初见成效,”他补充道。
如果中国人民银行降低贷款增速的目标能够实现,将能使固定资产投资大大降温。前三季度中,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为30%,同时带动了铜、镊、锌、铝、钢铁、机械、石化以及其它主要原材料产品的需求。
正如观察人士现在所预期的那样,如果固定资产投资降温,许多商品的国际价格最终都会受到影响。德意志银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对氧化铝、铁矿石、锌、铜和不锈钢的消耗量占世界交易总量的比例介于五分之一和三分之一之间。
如果中国的金属生产商碰巧已积压了大量存货,那么这对价格的影响将尤为明显。“这肯定会引起世界金属市场的震动,”Evolution Securities上海地区负责人贾尔斯•钱斯(Giles Chance)说。
从长远来看,中国官员和观察人士都对投资和进口增长的前景显得十分乐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政府最大的智囊团)主任王梦奎预测,未来三年,中国进口总额将突破1万亿美金,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出口。预计出口额要到2020年才能达到1万亿美金。
现在,越来越多的官员表示(至少是私底下),中国可能做好了明年可能出现贸易逆差的准备。
亚洲金融危机过后,中国采取了“千方百计扩大出口”的政策。现在,这一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中国目前的外汇储备已达4010亿美元,对经常帐户的安全要求不再象以前那么高。中国接受进口背后的另一个原因,是为了缓和美国日益高涨的贸易保护主义情绪。
此外,中国还必须进口一系列资本类商品,以推进其雄心勃勃的基础设施计划。国家开发银行的王先生说,在未来的17年内,中国计划将5亿农民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他们都需要住房、排水系统、自来水、暖气、交通、电力、电话以及许多其它生活设施。(来源:英国《金融时报》 译者/夏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