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单羽青11月11日北京报道四大国有商业银行20000亿的不良贷款何去何从终于有了明确答案。今天,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唐双宁透露,国家将进行适当扶持,包括采取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向银行注资,提高银行的资本金水平,增强四家银行的损失消化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降低银行的不良资产,以及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为四家银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此间召开的“WTO与中国:北京国际论坛(2003)”上,唐双宁作了题为“应对WTO挑战,加快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步伐”的主题发言。他说,鉴于四家银行在我国银行业中的独特地位和突出作用,深化四家银行改革、提高四家银行竞争力已成为中资银行应对WTO挑战成败的关键。中国银行业特别是四家银行的改革只有标本兼治,才能全面提高其综合竞争力。
唐双宁指出,治标就是要解决四家银行的历史包袱,消化较高的不良贷款。四家银行历史包袱是多年积聚起来的,是国民经济深层次矛盾的综合反映。除自身体制落后、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薄弱等原因外,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直接融资占比过低,企业严重缺乏自有资金,生产经营过度依赖银行贷款;为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体制转轨和国有企业重组,四家银行发放了大量特定贷款;社会信用环境较差,企业逃废银行债务严重;未能实行审慎会计制度造成大量虚盈实亏等等。
他表示,四家银行历史包袱的处置要充分发挥各个主体的积极性。首先要从加强内部管理入手,提高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立足自身多消化历史包袱。其次是国家进行适当扶持。
尽管近年来中资银行的不良贷款数量和比例持续下降,但与外资银行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各行不良贷款仍处于较高水平。唐双宁透露,截至今年9月末,已实行五级分类的银行业主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18.7%,其中四家银行21.4%,政策性银行18.1%,股份制商业银行8.4%。相比之下,外资银行不良贷款率则要小得多,如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分别只有2.7%和3%。
唐双宁说,随着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外资金融机构将享受同中资金融机构同等的国民待遇,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将日趋明显。根据入世承诺,到2006年我国将全面开放银行业,届时中资银行将与外资银行在公平、对等的基础上展开竞争。而在此之前,如果不能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提高中资银行特别是四家银行的综合竞争力,中、外资银行之间的差距将越来越大,其后果不仅中资银行将受到巨大冲击,还会延缓我国改革和发展的进程,给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后果。
唐双宁强调,国家的扶持措施不是简单地帮助银行降低不良资产,而是要借此换得银行一个良好的治理机制。
唐双宁认为,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在公司治理结构、资本金与盈利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都存在差距。未来四家银行公司治理改革有八个主要方向:一是建立规范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制度;二是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改变单一的股权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三是制定清晰明确的发展战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四是建立科学的决策体系、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和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加快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五是按照集约化经营原则,优化组织结构体系,整合业务和管理流程,实现机构扁平化和业务管理垂直化;六是建立市场化和规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七是建立审慎的会计、财务制度和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八是加强信息科技建设,全面提升综合服务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