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记者听到不少券商反映,由于年底拉钱填账的机构太多,要想坚持以不保底方式争取委托理财新客户非常困难。目前,市场上委托理财年保底比例已由上个月的4—5%涨到了现在7———8%,甚至还有机构提出高达9———10%的美妙承诺。有人预期,到下个月说不定还会冒出更高的承诺比例,甚至赶超过去几年12%以上的保底承诺。新一轮年关风险正在累积,许多机构在自己已经饿瘦的脖子上又勒了一根不知何时能解开的绳。
由于面向中小投资者的集合受托理财还未重新启动,券商委托理财业务只能盯住传统的理财大客户。据说,目前大型企业集团客户委托理财的愿望极弱,由于其自身资产收益率稳健,对委托资金提出更高的保底要求。为了争取有限的几个客户,大多数资产管理机构为度年关,只能陷入新一轮保底竞赛中。
有不少机构身上的伤疤还未好,却在为制造新伤疤找充分的理由,它们预期明年市场好,认为保底理财风险不大,准备再赌一把。明年市场是否真正转暖还未可知,但高保底委托理财业务的风险早就人所共知。在没有规范的管理,问题只会层出不穷。有些机构采取和客户分享收益或承诺客户很高的回报的方式吸引资金,只能使资产管理业务变成高息揽存,而那并非是资产管理的本质。下跌从来就是不可预期的,机构一旦持有的大量股票被套,就无法兑现对客户的承诺,市场上有关资金链崩溃的事情太多了。为避免死掉,每年大量的机构都不惜以保底或者保证固定回报的方式重新拆入资金,给自己勒上一道道的绳,却无法自拔。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怪圈。
至今,无人知道过去几年委托理财业务领域的风险究竟释放了多少。由于委托理财的非标准化特点以及难以从财务报表中体现,从监管层到委托人,实际上都对这一市场的内幕无从知晓。甚至连负责资产管理业务多年的业内老手也不清楚委托理财市场上究竟有多少钱,而只能做简单的估算。这样一个秘密太多的市场显然难以走出危机四伏。
业内心知肚明,目前,保底受托理财业务靠堵的方式是解决不了的。管住了证券公司,管不住各式各样的咨询公司,管住了明的,但管不住暗的。实际上证管层应该另辟一条规范途径,让机构从过于关注保底理财的怪圈中分散出精力。集合性受托理财就是委托理财走向理性的有益尝试,应该尽快给予其正常的发展空间,否则高保底理财会将许多机构勒得奄奄一息,它们留下乱摊子也会越来越多。(杜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