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军君
哥俩好
当TCL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李东生与汤姆逊首席执行官达哈利的手握在一起,宣布两家公司计划合并其彩电及DVD资产时,两组数据开始在彩电业内晃动:TCL-汤姆逊公
司成立后,其全球彩电销量将达1800万台,而去年全球彩电冠军三星的业绩是1300万台,一个新的彩电巨无霸俨然“神龙”已“见首”;在即将诞生的合资公司中,TCL控股67%,为中国家电企业挣了面子。
商人逐利,既然幕后能谈成买卖,买卖双方自然是“哥俩好”的局面。
对TCL而言,收获可概括为一句话:这种全面的融合帮助TCL一举绕过专利和反倾销两块巨大的“绊脚石”。据称,作为老牌彩电企业,汤姆逊在传统彩电领域拥有3万4千多项专利,就在去年,汤姆逊还领头向中国彩电企业讨要彩电专利费,现在好了,TCL眼见着与汤姆逊成为一家人,大可不必为专利费操心。欧盟对中国的彩电反倾销案虽尘埃落定,但40万台的进口量只能理解为聊胜于无,解决不了实质性问题;仍在审理中的美国对中国彩电反倾销案结局莫测。这些有形的贸易壁垒TCL今后都可借助汤姆逊一一化解。更有TCL的人指出,汤姆逊此前收购的福地彩管,可使TCL成为国内惟一拥有上游资源的彩电制造企业。
从汤姆逊的角度看,它一直面临成本障碍。汤姆逊进入中国市场较晚,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需应对日韩企业的成本优势,此刻在中国直接投资建厂见效太慢,借助TCL之“腹”产“子”显然是明智选择。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汤姆逊在传统显象管彩电领域的优势没能在新兴的等离子及液晶彩电领域复制,所以作资产转型,将传统彩电业务转手他人管理,自己专攻高端彩电也在情理之中,在美国市场一直亏损的境况加速了汤姆逊作调整的迫切性。
放眼全球彩电业,两T的这一合作的规模和全球产业链整合效则显而易见。根据协议,TCL集团将把其在中国大陆、越南及德国的所有彩电及DVD生产厂房、研发机构、销售网络等业务投入新公司,而汤姆逊则将拿出其所有位于墨西哥、波兰及泰国的彩电生产厂房、所有DVD的销售业务以及所有彩电及DVD的研发中心,这实际上是一次全球范围的整机生产资源整合,从理论上讲,有利于产生更大的规模优势。
汤姆逊的最后一跃
“汤姆逊为什么不控股?”彩电业内人士并未被浅表的数据弄晕,他们的兴趣在这里。
有数据表明,TCL的彩电总资产约87亿元人民币,而汤姆逊的却有135亿,所以按常理,汤姆逊只持股33%是个“奇怪的安排”。依据常理,会得出以下推断:TCL有更多的无形资产;合资公司今后的主要收入来自中国国内市场……
然而这都不是汤姆逊让步的理由,如果我们捋一捋汤姆逊几年来在中国的一系列举动,就会发现我们的推测完全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与TCL的合资完成了汤姆逊在中国彩电布局的最后一跃,汤姆逊在大“舍”之中实现了大“得”。
虽是欧洲老牌,汤姆逊在中国却不为普通百姓所知,它的大名近年只是随一些事件偶见报端:为中国电视机出口制造欧盟贸易壁垒;来华征收彩电专利费;发声明否认是美国彩电反倾销案“幕后主谋”……直至今年8月,对福地彩管收购才引发了业内对汤姆逊的关注。
为了赢得收购福地彩管的成功,汤姆逊斥资100多万美元请国际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到福地调研了一个多月。据称,麦肯锡当初拟定的价格是5.5亿元,汤姆逊最终却以6.68亿受让置换出福地彩色显像管生产线及其配套动力等资产,足见汤姆逊志在必得的决心。到此时,人们才突然发现,汤姆逊在中国已有了五大生产基地:汤姆逊光学组件(深圳)有限公司、与原佛山彩管公司合资的汤姆逊佛山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独资的汤姆逊音响(东莞)有限公司、与阿尔卡特合资的汤姆逊亚力氏电讯(广州)有限公司、与兆维合资的汤姆逊兆维多媒体(北京)有限公司,并在广州拥有70多人的研发中心。
震惊之余,就有业内人士预言:“汤姆逊肯定会上游下游两手抓,逐渐把一个产业的链条挪到中国市场。而彩电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就是彩管技术的发展,从这个角度看,汤姆逊通过彩管牵制彩电企业也有可能。”
时隔三个月,汤姆逊便以实际行动验证了这一业内人士的预言。此刻再回想今年初,汤姆逊兆维多媒体有限公司总裁帕特里特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所言:“与其他跨国公司相比,汤姆逊进入中国有点晚,但我们认为时机更重要”一语的深刻含义。
再仔细阅读汤姆逊与TCL签订的备忘录:“在合资公司成立后的18个月内,汤姆逊可以用手头的股份换取TCL国际的股权”,后来者汤姆逊在中国的布局脉络清晰可见。
放弃了控股权,汤姆逊获得的却是全球彩电霸业战略架构的最终定型,轻而易举从TCL得到了其目前正急需的整机生产能力和亚洲尤其是中国市场。
如果说某报章评“从TCL签订合作协议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该警觉,汤姆逊不会白白给我们的企业尝甜头的。”有狭隘之嫌的话,国内家电企业起码应该由此好好研究汤姆逊的排兵布阵谋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潜流暗礁
TCL与汤姆逊结盟的消息传出之后,除创维董事长黄宏生表示:TCL与汤姆逊结盟对创维不构成威胁,TCL与创维的战略迥异。并随即宣布拟斥资3个亿,投入研制生产数字电视以及相关的产品和技术开发,“誓要在数字电视领域力拔头筹。”作出一些反应之外,其他国内彩电巨头均反应平淡,未作公开评价。“现在只是发布个要结盟的信息,实际结果如何,还要看具体运作。”TCL的国内同行们冷眼旁观——虽然有人表示,TCL-汤姆逊的出现将会给长虹这样追求量的企业带来压力,长虹肯定要考虑下一步战略,着手应对。
与此同时,圈内也传出一些TCL与汤姆逊听了未必高兴的声音:
ZDNetChina有报道说,花旗美邦表示,TCL国际1070.HK与法国汤姆逊的合资公司缺乏财务数据支持,无法作出合理预测和分析,并且增加了TCL面对的风险,因此维持该股“沽售”建议。花旗美邦称,TCL-汤姆逊公司使TCL国际可能要面对的新风险包括可能涉及重组费用、TCL股东盈利或遭摊薄、汤姆逊可能换取TCL股权,但TCL未有披露换股价,以及合营公司的价值。
路透社则提及一个敏感话题,欧盟竞争力执委蒙堤表示現在就判断是否需就中国TCL国际(1070)与法国汤姆逊Thomson(TMS)组建合资企业一事进行调查还为时尚早。
TCL与汤姆逊可以不管这些推测,但一个不能改变的现实是:汤姆逊的彩电业务一直都是亏损的,这对于TCL来说是不小的压力。中银国际称,这次合作产生的重组费用将损伤TCL未来两年的利润。另一家投资银行说得更实在:TCL-汤姆逊公司面临的下一个挑战是扭亏为盈,然后才是成为重量级企业。
面对这些潜流暗礁,汤姆逊行政总裁达哈利意气风发之言“我们希望T-T联合可以取代一个S(SONY)。”恐怕不是朝夕所能实现的。
在众多的公司与公司之间的合并案例中,成功率仅有40%左右,TCL与汤姆逊需跨越文化的融合、品牌协调等诸多障碍。
创维董事长黄宏生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我并不担心TCL与汤姆逊结盟后利用其规模优势改变彩电业格局。合并后TCL可能会做到产能第一,但它不会改变中国乃至世界的彩电产业格局。在美国,汤姆逊的对手是索尼、松下和三星,在中国,由于品牌影响力和渠道的因素,TCL不会改变既有格局”。
一面镜子
“TCL与汤姆逊的联盟,折射出中国彩电产业当前的困境——企业长不大、出不去。”长期关注家电业的业内人士罗清启如是认为。
罗清启打了个比喻,中国家电业不少所谓的“大萝卜”企业,其实只是凭多元化,由多个“小萝卜”码成一个“大萝卜”,几乎没有在单项产品上称王称霸的。以空调为例,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空调制造基地,但至今仍无产量上千万台的巨无霸出现。至于中国家电出口之路,被一个个有形无形的壁垒堵得死死。
TCL与汤姆逊合资,其实是借助跨国公司寻求“长大”与“走出去”的有效途径,解脱成长困境。在借助外力的初始阶段,罗清启认为,TCL掌握了合资公司的控股权并无实际意义,因为眼下的合资公司尚是一个“壳”,“商社”的色彩很重,TCL高产能的实现需依赖于汤姆逊能否“卖得动”,控股让TCL拿到了OEM的便利而已。
罗先生此言调子不免有些灰,一位业内记者的话许能增加点亮色:TCL在尝试资本运作,越来越有大企业的风范了,如果保持这种势头发展下去,不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