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百年企业风云变幻—《科技智囊》特刊 > 正文
 
中国老字号能否“老当益壮”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1月11日 16:54 《科技智囊》

  零售巨头沃尔玛公司创始人山姆·沃尔顿曾说过,创立沃尔玛公司的最初灵感来自中国的瑞蚨祥,不知中国老字号听到此语做何感想

  地道的中餐企业全聚德出了烤鸭汉堡,一面世就博得了满堂彩;东来顺点餐不再用纸笔,而是选择了最先进的电子产品“点菜宝”,饭庄应用了“饮食通”计算机管理系统;前不久,以老店、老字号、老中医闻名的同仁堂在其崇文门药店举办了为期六周的“丽人养颜
节”,主题分别是“丽人护肤周”、“丽人美容周”、“丽人养颜周”、“丽人减肥周”、“丽人补益周”、“丽人抗敏周”,扩大消费针对面,突出经营健康的新概念,将服务对象扩大到年轻时尚的一代……

  近来经常会听到传统“老字号”纷纷“变脸”的消息,让我们看到了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老字号终于放下了金字招牌无所不能的思想,开始了真正的企业之路。但更多的老字号的求变如同《茶馆》里王掌柜添了“女招待”,变不了根本,也变不了衰落的命运。

  九成老字号光彩不再

  同仁堂、全聚德、东来顺、荣宝斋,以及在老北京里流传的那首头戴“马聚源”,脚蹬“内联升”,身穿“八大祥”的民谣,更道出了老字号在北京人心中的分量。但是,经过市场的大浪淘沙,昔日老字号流光溢彩的金匾今日却已不再辉煌。

  在一得阁,我们看到的是略显萧条的生产车间、门庭冷落的营销点和几个闲来无事、坐在一起聊天的营业员。瑞蚨祥绸布店有限责任公司的薛世翼董事长也坦言,尽管比之于同行业其他老字号,瑞蚨祥的经营状况还算不错,但的确是今不如昔。有关统计显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约有老字号企业1万多家。1978年,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有2000多家,主要集中在医药、餐饮、食品等行业。进入20世纪90年代,许多曾经辉煌的老字号企业经济效益开始滑坡。数据表明,目前全国约有70%的老字号已“寿终正寝”,长期亏损,面临倒闭、破产的占20%;生产经营有一定规模、效益好的只有10%左右。曾经领衔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商业的老字号企业,像商文泰、素春斋等也已杳无踪影。

  是店不是企业

  一个品牌存在的基础,在于其核心竞争力,也就是你的竞争对手所不具有的,为消费者所认可的独特的竞争能力。中国老字号,其核心竞争力是有的,但是不稳定,更像一个店,而不是企业。比如德州扒鸡,其口味是独特的,但是,其配方可能就有较大的随意性,一个厨师做出的扒鸡是一个味,根据其经验,可能精盐少许、酱油一勺,你不会知道这少许的盐是多少克,这一勺的酱油是多大一勺,其配方没有定量,可能吃起扒鸡就味道万千,很难以工业化复制,也就是难以在工业化和信息化社会中大面积推广。对于龙井茶,我不知道它是什么味道,因为,一千个人炒出来的茶肯定是一千个味道,也许,大多数中国人会认为西湖龙井比立顿牌红茶好喝,但一千袋立顿牌红茶,肯定是一个味道。核心竞争力,消费者有理由相信它是恒定的、是稳定的。

  老字号只是店不是企业的另一个体现是没有企业应该有的知识产权意识。一方面,缺乏对品牌主体的法律保护;另一方面,缺乏对商业秘密的行为保护。就老字号主体而言,很少有一个公司作为其产权主体,如扬州炒饭、德州扒鸡,它不属于一个商业主体,一个法人实体。于是,有人就可以随意使用,就是用一只鸭做扒鸡,因为没有一个合适的主体对他追究责任,你也管不着,所以在泛滥、失控之后,很容易倒牌子。所谓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它作为一种知识产权,受到尊重和保护。但是,我们的很多老字号,其独特的配方并没有得到很严格的保护,一个徒弟艺成后,就可以再开一个新店。既没有切实可行的保护行为(如配方保密、制作工艺保密等),又没有限制性竞争条款(离开岗位多久不得到竞争性公司或自己开公司与原公司竞争)。再观可口可乐公司,全球那么大的销量,整个公司只有两个人知道其配方并负责调配原汁,然后再送到世界各地去灌装。这两个人都得到高薪,并与公司签定了严格的保密协议和限制性竞争协议。

  老字号是店的另一表现,是核心竞争力缺乏延续性。老字号经过新中国成立前的长期战乱以及“文化大革命”的冲击,有些老配方可能已经散失。老字号于是只剩下招牌了。

  仅仅是招牌

  黑底金字的招牌一直是老字号引以自豪的资本。靠着招牌吃饭也是众多老字号经营者的主张。但是,经过多年的磨损,老字号剩下的也只有不再闪光的招牌。更有专家指出,严格地说,中国的老字号是招牌而不是实业。

  据了解,目前北京市政府备案的老字号已有90多家,这还没有包括许多没有统计到的数字。一位业内人士深有感触地说,老字号发展到今天,其品牌资产与现代品牌的价值差别悬殊。现代国际品牌的成长平均只有100年的历程,有的甚至只有几十年,而中华老字号平均都有160年以上的历史,有的甚至达到三四百年。但在1999年度中国最有价值品牌评选活动中,前20名里除“五粮液”排名第四外,老字号几乎全军覆没。

  2001年4月,上海南京路上发生了“吴良材双胞胎”纠纷:上海吴良材眼镜公司的资产所有者——上海三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联公司”)就吴良材后人用“吴良材”名义开店之事,向该市工商部门投诉,不允许吴氏后人使用“吴良材”品牌。

  6月,吴良材第五、第六代传人向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起诉,认为“三联公司”注册、使用“吴良材”商标的行为侵犯了吴良材的姓名权。

  中华老字号有170多家,近年来诸多老字号商标的使用出现了纠纷,而“吴良材”之争又一次触发了百年老店的新问题:老字号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如何注册成商标?应否禁止他人使用?这些成了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

  1991年3月,哈尔滨市天龙阁饭店悬挂出“正宗天津狗不理包子第四代传人高耀林、第五代传人高渊”的匾牌,经营起了包子。天津狗不理包子饮食(集团)公司闻讯后,认为自己已于1980年将“狗不理”注册成商标,天龙阁饭店构成商标侵权,遂向黑龙江法院起诉。

  法院经一、二审,对天津“狗不理”公司的诉请不予支持。但黑龙江省高级法院应天津“狗不理”公司的申请,对此案再审时则认为,天龙阁饭店与高渊制作并悬挂牌匾是为了经营饭店,不是为了宣传“狗不理”包子的传人,构成了对天津“狗不理”公司商标专用权的侵害。

  同样有着类似纠纷的还有创立于清光绪年间的“亨得利”钟表店、“泥人张”彩塑店等。种种事实表明,老字号为人注意的只是老字号的招牌而已。围绕老字号的官司也说明了人们的一个心理:老字号值钱的也就是它的名字了。

  剩下的只是“老”

  老字号的确老了。老字号的一个招牌就是一手“绝活”。但是,百年前是绝活,百年后不一定还是绝活。相当多的老字号今天仍旧在倚“老”卖老,以单一的产品来维系整个企业的发展。这种产品结构在变动的市场面前会使整个企业陷入危险境地,由于忽略了消费者不断上升的消费需求,也使企业在整体上缺乏活力。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姜明强调指出,老字号在新形势下面临“三老”难题:产品结构老,以前卖布料,现在还卖布料,可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是买成衣了;营销方式老,还靠几十年前“前店后厂”的办法维持局面;观念老,没有利用老字号品牌的无形资产撬动有形市场。

  业内人士分析,“老字号”衰落的根由还在于它的“老”。“老字号”因为店老,也就有了太多的老化人员,他们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影响了企业的活力;“老字号”有了太多的离退休人员,负担普遍较重;“老字号”在建国后基本上都成了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时代,利润都上交了国家,企业积累少,由此使得发展后劲明显不足;再有,部分“老字号”因其产品老化,内部机制不活,技术骨干流失,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再也适应不了激烈的竞争。

  “老字号”有着悠久的传统和独特的品牌文化,这是“老字号”在经营中的优势。但这种优势却在观念上阻碍了“老字号”的创新精神和开放意识,经营方式、管理制度落后,产品和服务结构陈旧。

  据介绍,一家生产刀具的“老字号”多年来一直延续着传统的工艺、传统的管理,企业和产品仅仅靠老字号的品牌支撑着,产品质量和市场推广都很不到位。据千龙网消息,而一些新兴的现代化的同类企业,目前正以强劲的势头抢占着市场。有的企业产品打出“五年不用磨”的口号,而这家“老字号”在市场推广中还靠赠送一块磨刀石来参与竞争,如此的产品质量和营销方式,怎么可能保住“老字号”的优势呢?

  在谈到国际上流行的特许连锁经营模式时,薛世翼谈了这样一件事:美国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公司创始人山姆·沃尔顿生前曾经说过,创立沃尔玛的最初灵感正是来自中国的老字号瑞蚨祥。而今天沃尔玛的实力和活力是中国的老字号无论如何所难以企及的。传统营销模式的束缚不仅造成老字号市场狭窄,市场占有率低,而且其市场占有率还有日益萎缩的倾向。更要命的是,老字号普遍都只立足于本地,少有开放意识,而且“别无分号”,根本形不成规模,更谈不到做大做强。北京市食品工业协会会长李士靖告诉记者,以北京食品老字号为例(不包括餐饮老字号),随着市场经济大潮下的关停并转,北京百年以上的食品老字号原先近百家,现在仅有20来家了。北京城的那首民谣:头戴“马聚源”,脚蹬“内联升”,身穿“八大祥”,到如今只是老字号辉煌历史的写照了。

  改制,是必须迈出的一步

  “关键是国有体制束缚了老字号的手脚。”早有业内专家和企业家深切地感受到了老字号存在的根本问题。从历史上看,作为中小企业的众多老字号,能够经久不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在资本的属性上是姓“民”,以家族经营或多人参股经营为主。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老字号一度变成了官方经营的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由于违背老字号企业发展的内在规律,老字号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也就不足为奇了。

  现在已经品尝到改制成功的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秀兰,在1999年年底,就深切地感觉到了改制的“惊险”一跳:“当时的区政府加大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力度。在北京的老字号中,我们的改制是最彻底的。股本3000万,国有(企业)参股20%,10%社会法人股,主要是两家上游生产企业,其他70%职工股。”改制的好处是不言自明的,拿王秀兰的话来说,就是“体制决定机制”,最大的好处就在于机制活了,再不用戴着国有企业的帽子,有了自行支配的利润了,有自主权了,有资金积累了。

  现在正酝酿改制的北京稻香村,是一家集体企业,稻香村副总经理池向东对记者说,现在稻香村无论是分配还是用人,“婆婆”并不管。实际上,稻香村的体会是:上边越放手,他们干得越好。并且他们这种机制早已引起了同族兄弟,同样是国营企业的稻香春和桂香村的羡慕。“我们的赢利除部分归东城区国有资产管理局外,75%归企业。”池向东说。“以前是靠觉悟,现在是与利益挂钩;以前是劳动关系,现在是利益关系。”王秀兰强调改制前后的变化。

  同仁堂和全聚德的上市,标志着“老字号”在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中迈出了重要步伐。

  据了解,同仁堂300年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但“眼看、手摸、鼻闻、口尝”的原始检测方式,以及长期缺少统一的质量标准,阻碍了中药走向国际市场。而目前,研究人员已把最优质的药品通过色谱仪分析成份、绘制图谱,药品的生产以图谱为标准。今天的同仁堂早已不再是粉尘铺天、药味刺鼻的手工作坊,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全部由电脑控制的生产过程。前不久,同仁堂宣布,公司将在五年内形成跨国公司的框架,十年内实现销售总额100亿元,最终发展成国际天然药物市场的第一品牌。理论上和实践中,“老字号”追寻逝去的青春所得到的药方几乎是清一色的产权改革、制度创新。“老字号”改制首先想到的几乎都是增开专卖店、连锁店和改善产品质量。看似热闹的改制计划,无法掩盖住他们的困境和劣势,他们与现代企业之间的距离绝不仅仅在于是否改了制。

  也曾有无数个老字号先后改来改去,可并未真正给企业带来活力。有的是改制后的企业国有成分仍占大部分,来管的上级部门反而比以前更多了,这些都大大损害了小股东的利益;有的是体制变了但机制变化并没有相应地跟上,一系列与企业规模、产品品种、市场份额、企业定位等因素相关的机制并没有实现;有的是体制变了,老字号的精髓随之也变了,失去了老字号自身。

  但是,这种变革是否能够激活老字号,使其重振旗鼓,一些研究者并不乐观。对老字号研究了20多年的袁家方教授说:“尽管很多老字号已经进行了体制转换,但是这种转换并不彻底。北京老字号在进行股份制改造以后,国有股所占的份额仍占了15%到50%不等,北京东城的一家老字号国有股高达58%。袁家方认为,政府这个特殊的股东在同老字号企业共同分享权益的同时却没有尽到相应的应该承担的义务,对促进老字号的发展还应该有更好的作为。

  他说,政府在进行一些规划和改造的过程中,对老字号明显地政府行为多于市场行为。以往著名的商业街也是老字号云集的地方,光是西单商业街上就有曲园、鸿宾楼、淮扬春等多家老字号,现如今经过改造之后,老字号不得不离开这里,远走北京的各个城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了WTO以后,政府应该按照市场规则行事,留更多的空间和悬念给企业和市场。在袁家方看来,政府的做法应该是从老字号的中小企业中彻底退出,将企业完全放在市场中,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发展。

  连锁与扩张

  老字号行里称:做的是“字号活儿”,强调不能丢人,不能丢手艺。老字号的价值就在于其品牌的无形价值,以及其“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良好商业信誉。因此,老字号的发展实施品牌输出、连锁经营战略便有了天然的理由。但专家也提醒,并不是所有的老字号都适合连锁经营之路。因为一些老字号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消费者群相对狭小,离开了生它养它的这片土地可能水土不服。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坚持稳健经营是众多老字号的经营法宝。现年销售额6个亿的稻香村,前几年年增长率均在30%至50%,随1999年外部市场的变化,其自身管理战略也在调整,增长不是很大。池向东说,他们也是有意识地放慢脚步,稳健经营。有台湾朋友对此评论道:稳健经营不是保守,老字号就像是乌龟,慢一些更能长寿。但是老字号的稳健之举与连锁扩张并不矛盾,稻香村决定首先要在北京市场形成较大规模的连锁经营。

  池向东认为,北京市场尚有发展空间,他们要在国外零售业和国内大型零售业进一步抢占北京市场之前,加紧布局设点,以形成较大规模的有稻香村特色的连锁专营店。计划到2005年,直营店达到25家,加盟店达到25家,使糕点类的市场占有率达到20%以上。

  张一元的连锁始自1993年,目前有18个连锁店,也是稳健谨慎经营的范例。董事长王秀兰认为,连锁经营不仅看数量,更重要的是看质量,尤其是老字号。如果一旦管理跟不上,品牌会受到影响。为此他们的“独门绝技”是每开连锁店都是自己的老职工做店长。“老字号连锁,与超市连锁不同,得有自己的特色。不能让加盟店坏了自己的名声。”王秀兰认为,“力争在商业区都要有张一元。去年开了几个,都是在商业区。外地连锁,主要是开发华北、东北、西北三北地区,以城市为主。张一元永远不卖牌子。”老字号的稳健连锁可以说是向近几年国内大干快上、超常裂变的餐饮、超市、药店连锁加盟“虚张风”下了一剂清火剂:连锁最忌虚火上升。

  全聚德于1993年成立集团公司以来,开始涉足特许连锁经营领域——这在当时的中国还属于一片处女地,如今,全聚德在国内已有了60多家连锁店,在美、日、法、德等29个国家和地区也正式注册了“全聚德”商标,全聚德品牌无形资产价值已达到7.085亿元人民币。

  用足文化内涵

  声名赫赫的国外品牌或公司如杜邦、可口可乐、GE、麦当劳、奥迪、西门子、爱立信,它们的广告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它们的形象崭新而具青春活力,它们吸引了年轻人的目光,它们成为跨国公司的典型,它们的创新活力与微软、雅虎这些企业新锐们一样高涨,但是有谁想过:其实它们与微软、雅虎不同的是:它们都是百年老字号。

  中天、越老越新、与时俱进,成为当前世界经济的领袖,正应了那句中国俗语:姜还是老的辣。

  美国经济学家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对80家著名跨国企业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杰出而成功的公司大都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的观点。正如业内人士指出的那样,21世纪消费的个性化是一个不可扭转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寻求产品功能上的差异化不太现实,企业间比拼的将是实力和文化,企业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将体现在文化对消费者的征服上。

  显然,在这一层面上,老字号本身就是一种积淀深厚的文化,有着其历史悠久的优势,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资源。

  长寿百年的老字号支撑其绵延百年的正是其文化。在这个层面上中外相同,古今相同。但当前中国的老字号与国外的老字号实力大相径庭,这是两者政治背景、经济实力、历史发展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单从老字号发展来看,国外的老字号发展的确值得中国的老字号学习借鉴。

  我国加入世贸,中国老字号凭文化底蕴,历史悠久,市场信誉,是否能够迎接加入世贸组织的冲击波?

  以茶叶为例,外国企业缺少茶叶的文化底蕴及社会信誉度。如立顿茶,只是在大饭店层面做商务消费,有谁见过普通老百姓或文化人在家里冲立顿茶?面对加入世贸组织,老字号是个机遇。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真正发展的老字号,老百姓是认可的。

  王秀兰说,张一元开了两个茶楼,虽不以赚钱为目的,但也没有亏。主要原因是张一元的品牌在老百姓中很有号召力。魏公村店,零售面积仅50平方米,但茶座面积却达150平方米,5块钱、10块钱一壶,最普通的人都可以进去消费。在老百姓看来,外面100元的茶叶,在张一元也就50元。货真价实是老字号的传统。

  同仁堂同修仁德成正果

  (1669年—)

  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闻名遐迩的老字号,创建于1669年,创始人乐显扬。1723年同仁堂开始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享受皇封特权,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

  在三百多年中,历代同仁堂人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信条,始终坚持“德、诚、信”的优良传统,创造了诸多广大消费者放心的精品良药。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闻名海内外。

  改革开放以后,同仁堂逐渐由过去前店后厂、作坊式的分散经营,走上了规模化、集团化的发展之路。

  1992年,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组建成立。集团公司集产供销、科工贸为一体,资产经营与资本运营相结合,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企业精神日益深入人心。

  1997年,同仁堂剥离部分绩优资产,组建成立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年,同仁堂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标志着中华老字号在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000年,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拆分部分资产,组建成立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同时,同仁堂科技在香港联交所创业板上市。2001年,北京市政府对北京同仁堂进行了规范化授权。目前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已经发展成为拥有境内、境外两家上市公司,海内外50多家分店,十几条符合GMP标准的生产线,拥有800多个品种,能够生产24种剂型产品的大型企业集团。

  全聚德名扬四海第一楼

  (1864年—)

  全聚德烤鸭店的第一任掌柜杨全仁是河北冀县杨家寨人,本是一名逃荒农民。到北京后,在前门肉市做生鸡鸭买卖。1864年,他盘下了肉市一家濒临倒闭的干果店,立新字号为全聚德。

  他非常精明,由于他的苦心经营,全聚德由一个普通的烤炉铺发展成为一个以挂炉烤鸭为特色的名副其实的饭馆,为全聚德烤鸭名扬京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7年,前门全聚德烤鸭店获得了全国餐饮业的最高荣誉——“国家特级酒家”的称号。2000年全聚德烤鸭店又获得了国家国内贸易局颁发的“全国十佳酒家”的称号。

  2000年9月28日,前门全聚德烤鸭店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正式取得中国方圆标志认证委员会颁发的认证证书。使企业管理迈上新的台阶,令海内外宾客享受到“天下第一楼”高标准、高质量的服务。

  吴裕泰茶香店香品更香

  (1887年—)

  茶庄的创建

  吴裕泰茶庄始建于1887年,初名“吴裕泰茶栈”,创始人吴锡卿,安徽歙县昌溪村人。

  吴氏祖上几辈做茶叶生意,吴家有兄弟6个,吴锡卿排行第四,总管吴裕泰茶庄,以吴裕泰为依托,吴家先后在城里城外开了8家大小茶庄,后来发展到11家。

  吴裕泰茶庄自创建之日起至今,一直坐落在北京东四北大街44号。那时,茶庄主要从安徽、福建、浙江等地进茶,一般是经大运河到通县,再用大车进东直门,到北新桥。

  当时的吴裕泰茶栈,就以拼配花茶为经营特色,开始是自己窨制,后来一律在产地窨。安徽的名茶不少,祁门红茶、安徽屯绿、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等享誉中外,但那时北京的老百姓喝不起这些名茶,大多喝花茶,吴裕泰拼配的茶基本上是大众化的,所以生意一直很兴隆,在北京茶行中独树一帜。新中国成立后,吴裕泰这个百年老店又获新生,1955年底,公私合营后,更名“吴裕泰茶庄”。

  茶庄牌匾

  吴裕泰最早的牌匾是吴锡卿用五块银圆,请清末老秀才祝春年写的,称“吴裕泰茶栈”。这块匾在北京挂了几十年,公私合营时,吴裕泰茶栈改为“吴裕泰茶庄”(没有牌匾),“文革”时北新桥地名被改为红日路,吴裕泰也更名为“红日茶店”(为竖牌),直到1985年才恢复老字号,是请民革中央委员冯亦吾老先生题写的,黑底金字的横式牌匾,沿用至今。

  吴裕泰自拼花茶特色

  吴裕泰茶栈的经营方针是:制之惟恐不精,采之惟恐不尽。

  吴裕泰自拼茉莉花茶的特色是:香气鲜灵持久,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澈明亮,耐泡。

  2001年6月,通过了农科院有机茶的销售认证。

  在1999年10月第二届国际评茶会、2001年第三届国际名茶评比、2002年9月第四届国际评茶会中,吴裕泰品牌荣获多项大奖。

  国际质量体系运行

  吴裕泰茶叶公司于1999年6月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明确了质量目标和质量方针,突出了三自、六统一、四把关的原则,即:自采、自窨、自拼;统一管理、统一进货、统一标志、统一质量、统一价格、统一核算;四把关是:把好进货关、验值关、加工拼配关、销售关。

  东来顺百年沧桑换新颜

  (1903年—)

  白手起家苦心经营

  东来顺始建于1903年,原址在现王府井大街北口金鱼胡同。1903年,丁德山以一条板凳、一辆手推车的家底,开始了艰苦创业的活动。在东安市场内摆了一个饭摊。开始时,卖些熟杂面和荞麦面扒糕。1906年,搭起棚子,挂出了“东来顺粥摊”的招牌。

  1912年2月29日晚,袁世凯制造“北京兵变”,东来顺粥摊小棚被焚烧一光。丁德山并未因此灰心丧志,他向好友借垫了一些材料和工钱,在被焚毁的废墟上,建造了几间灰瓦房。1914年,新开的东来顺又扩充了经营项目,增添了爆、烤、涮羊肉等经营品种,并将原来“东来顺粥摊”的招牌,更名为“东来顺羊肉馆”。丁德山为了提高东来顺的切肉技术,用高薪把正阳楼的切肉老师傅邀请过来,几十年来,这位老师傅的手艺就一脉相传地留在东来顺,东来顺的切肉师傅们能把一斤羊肉切成80片左右的薄片。

  公私合营老店新颜

  1951年,东来顺饭庄为了响应政府增产节约的号召,制出多种粗粮食品,很受群众欢迎。1955年实行公私合营后,在原材料供应方面,政府按照“特需”,保证优先供给,职工的劳动条件和服务质量,也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当时公私合营后的东来顺饭庄,一片新的气象,服务员身着白衣,端着盛满鲜嫩羊肉片的盘子,穿梭在顾客中间。

  “十年动乱”饭庄更名

  1966年底因楼房翻修,东来顺全部人员暂时迁到新侨饭店营业。1969年下半年重建三层楼,又迁回原址营业。在“十年动乱”的日子里,东来顺的牌匾被砸,饭庄被更名为“民族饭庄”。直到1979年10月,才正式恢复了原来的字号——东来顺饭庄。

  品牌经营发展连锁

  1996年6月28日东来顺连锁总部成立,并逐步建立了一套适应现代企业生产规模化与消费需求多元化相结合的正规连锁机制。7年来,东来顺先后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100家连锁店。同时,东来顺根据自身品牌优势和特色工艺,开始了新的尝试,形成了23大类,200余个品种的清真系列产品,丰富了清真消费品市场的品种。

  稳固商誉集团发展

  东来顺事业历经百年的发展,积累起了自身稳固的商誉。东来顺被列为“北京流通31强入围企业”。同时,被确定为北京市名优特许经营品牌。

  为了增强东来顺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中国清真餐饮行业百强企业排头兵的目标,又成立了北京东来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品牌经营”为核心,积极开发清真餐饮和清真食品两个市场,打造清真餐饮第一品牌。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网络调查赢取丰厚大奖
激情为你燃烧 就等你哦!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数码摄像机、彩信手机,冬日里的狂拍大奖!让你体验情与爱!
  新东方商务英语—白领成功基石! 英语口语速成攻略 任汝芬领衔冲刺考研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体验缠绵中的滋味
回味激情后的温柔
非常笑话
非常心情加油站
让你越看越过瘾
图片
铃声
·[王 杰] 我比他好
·[和 弦] 黑客帝国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开家饰品店年利几十万
中医根治乙肝获新突破
发传真,你已经落伍了


分 类 信 息
北交大MBA直通车(京)
秋意浓浓美妙重重!(京)
心的冬季旅游(豫)
牛皮癣鱼鳞病重大突破
谁说糖尿病无法治愈!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