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过去的100年,人类历史的异彩纷呈是和科技的进步相生相伴的,或者更确切地讲,是每一次的科技革命推动了历史车轮碾出新的轨迹,也才会有那么多叱咤风云的人物和数不清的故事。20世纪,人类在合成化工、能源与环保、材料与先进制造、航空航天、微电子与光电子、自动控制、计算机与通讯网络、科学仪器与生物医学工程、纳米技术与微机电系统等领域取得了空前的成就,推动人类自身的发展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19世纪末,汽车发明并在随后的年代里实现了大规模生产(当然在最初并没有预计到后续这样多的问题),但是已足以使人类突破体能上先天的局限,使一个又一个国家跟随着它的转动而飞速发展起来;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使人类终于实现了古老的梦想,可以象鸟儿一样自由的飞翔。到20世纪末,几乎所有的远程客运和快运都依靠航空运输;
1903年,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发表了火箭运动方程;
1926年,美国戈达德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并最终导致了航天器的诞生;
1931年,电子显微镜研制成功;
1937年,人类发明了射电天文望远镜;
1953年,英国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分子模型;
1957年,前苏联运用洲际导弹的火箭装置将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1969年,美国“阿波罗”H号飞船登上月球;
1971年,前苏联建造宇宙空间站;
1976年,博耶成功地运用DNA重组技术制成人的生长激素。
1981年,美国首次发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成功。
1983年,人的生长激素产品进入市场
……
20世纪,以煤化工和石油化工为基础的高分子合成材料的发明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数以几十万计的金属材料、高等陶瓷、功能晶体和碳素材料成为民用和国防的重要原料,并以每年约5%的速度递增;20世纪下半叶,爆发了以微电子、半导体、集成电路为标志的现代电子技术革命,在自动化控制和制造体系、人工智能方面实现了历史上的跨越;20世纪末,全世界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生物工程企业;世界平均人口寿命从19世纪的40多岁增加到62.27岁(1997年)。中国人1949年的平均寿命为35岁,1996年增长到70.8岁(1999年《中国人口》公布);而截止到SARS结束,全球网民数量已近4亿,中国网民已逾4000万。因为高速发展的通讯卫星、宽带网络、移 动电话、微型计算机,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科学技术是综合实力和信心的保障
不用远谈工业革命带给大不列颠“日不落”帝国的辉煌和荣耀,在近代以来的政治格局演变中,还能清晰地看到当年“美、苏”军备竞赛逼真的阵势。因为经济实力的增强,科学技术水平的超前,就足以导致一个国家野心的膨胀。这是强弱较量后的必然后果。“第三次浪潮”把新材料、新技术、新能源推到了风口浪尖,也让美国构筑了“超级大国”的梦想,“硅谷”成为一个耀眼的亮点,成为高新技术的家园。从中走出的一批现代经济组织的佼佼者,确实引得众人仰视。而轻轻翻开世界另一端的历史,在中国的近代史上,血迹斑斑地记述了因为落后而挨打的屈辱。面对“船坚炮利”轰开的国门,我们束手无策,因为血肉之躯实在拦不成钢铁长城,只能徒增炮灰而已。所谓“弱国无外交”,在强大的对手面前,我们没有底气去宣告我们的权力,哪怕这个对手只有弹丸大小。
没有实力和勇气,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就失去了载体,而没有综合国力的全面增强,就永远不能摆脱“跪着生”的危机。所以,在割地赔款后,“洋务运动”兴起,以图“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国人开始正视自己的落后。1949年建国伊始,天下初定,新中国就大搞生产建设。即使在政治斗争最激烈的时候,也没有放弃对“两弹一星”的研究。“大跃进”从一个侧面反映的是我们太想缩短和大国、强国的距离了,因为我们深知,落后就会挨打,站起来做中国人的权力来之不易。重新获得这种权力并不意味着不会再失去这种权力,没有坚实的保障历史的重演是须臾之间的事情,就象现在的伊拉克。不只是战争才有硝烟弥漫的战场,战场无处不在,竞争还在升级。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终将导致政治失衡。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人们崇尚的和平是在发展中获得的,相安无事的背后可能是多种形式的比拼,拼技术、拼市场、拼产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需要我们站在更深刻、更长远的国家民族发展的角度来认识。
科学技术拓展了发展的空间也加大了生存的压力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一轮轮的更新换代中,压力加大了,机会出现了。从农业社会到后工业社会,蒸汽机代替了手摇发动机,电动机代替了蒸汽机。竞争不仅来自同类产品之间,往往技术的革新才是致命的。就象现在,邮局面临的挑战是来自于互联网和无线通讯,使电风扇市场萎缩的是空调,而在不远的将来,把数控系统淘汰出局的可能是声控和语言识别系统。每一次的优胜劣汰就是一次资源重组的机会,也给每一次竞争一个新的开局。常言讲“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从前的强大不意味着永远的强大,现在的弱小也许转瞬间就能无可匹敌。人们熟知一个形象的例子:福特汽车100年创造的财富,通用在十年间就超越了,而微软只用了三年。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了我们超越的可能,就象在25年间,我们是和西方强国同样享受着200年大工业革命后的现代文明成果。中国人的手机占有率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为技术的进步给了我们重新和巨人同台竞技的机会,这是上个世纪留给中国的机会。
科技进步拉开了竞争的空间和档次,也提高了生存底线。然而科技是促进发展的手段,不是发展的全部。单纯的技术进步并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代名词。科技发展是和现实基础密切相关的。不是高新技术就一定好,而是匹配最重要。科技是推动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首要驱动因素,使现实在不断转化中最终达到预期的标准。就象几年来中国的企业管理信息化走过的历程。开始,很多企业为了追赶热潮,认为国外的管理软件好,就大举引进,结果是尴尬的。国外的管理软件固然好,但是不适合中国企业的管理实际。中国企业引进国外管理软件的初衷没有错,借助国外先进的技术手段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的想法是好的,但错的是没有给先进技术一个转化的软环境,没有给基础平台一个提升的过程。一步跨越式的发展很多情况下会踩空,盲目追求技术的超前是“拔苗助长”、过犹不及。
科学技术使人的生命浓缩
这一百年间发生的事情也许是以往二、三百年的总和,因为人类首先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动力、交通运输、信息传递系统的技术进步使人力突破了脑力和体力的瓶颈,人类发明了具有强大动力的机器,避免了人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传输过程中的损失,从而使人类有了更多的自由和时间进行创造或休闲。现代科学仪器使人类的视野横跨14个数量级的空间尺度,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空间观察的范围。现在人们已经很少用笔写信了,尽管投递信的速度从月余缩短到了几天,但还是没有发个E-mail或打个电话更方便。便捷的交通工具使远在天涯也能近在咫尺。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使区域的疆界淡化了,使时间的计量标准缩小了。每一天的每一分钟,不同的地方都有完全不同的事情发生,而通过电视这样的媒体,人的触角延伸了。
人类创造与发展了技术,但是反过来又受到技术的制约。技术发展的越快要求人的思想越丰富,知识水平越高,否则人就不能驾驭技术而成为技术的附庸,甚至为技术所累。在这种压力下,很多人难以面对,甚至苦不堪言。比如说汽车,人类创造了它,让它成为高性能的代步工具,但是反过来,每年汽车的交通事故死亡率是最高的,死亡人数是最多的。堵车是城市病中很常见的一项。
科学技术同样使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人与人的关系从紧密型向松散型发展,更多的人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过度。人们讲求更多的独立空间和自我的个性,人与人的关系因为信息交流方式的进步而发生了改变,当然从而引发了很多的社会问题。
20世纪电视、洗衣机、吸尘器、微波炉等家用电器的不断创新,不但引起了“厨房革命”,而且带来家庭角色分工、生活方式的改变,提升了人的生活质量。技术与生产规模的空前发展,导致自然资源濒临枯竭,生态环境恶化。20世纪60年代起,人类认识到只有走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健康之路才能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们开始致力于开发可再生资源技术,材料的可再生利用技术,发展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工艺技术以及可自然降解与治理的“绿色技术”。
生活在21世纪的人类将会更幸福,高新技术仍将飞速地发展,人类文明将在强大的技术推动下,展现新的前景。在经历了上个世纪后,我们的国家已经步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中。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大国。全球范围的知识经济发展和技术合作竞争是我们要面对的课题,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高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学习的时代中继续弘扬科学精神,用科学技术全面提高人口素质、经济竞争实力,实现我们富民强国的梦想。
|